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整理)中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及与美国比较得出的一些发展趋势的启示.

(整理)中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及与美国比较得出的一些发展趋势的启示.

中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及与美国比较得出的一些发展趋势的启示作者:李雪寒内容摘要:1中国债券市场最新数据及发展现状2美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情况3中美两国比较中得到的中国发展未来趋势1 中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及最新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创新,债券市场从无到有,并形成了目前具有中国特色的债券发展特点,总的来说有如下几点:1.1中国债券市场的组成结构中国债券市场从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开始至今,形成了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和商业银行柜台市场三个基本子市场在内的统一分层的市场体系。

其中,银行间市场是债券市场的主体,债券存量和交易量约占全市场90%左右。

交易所市场是除银行以外的各类社会投资者,属于集中撮合交易的零售市场,实行净额结算。

商业银行柜台市场是银行间市场的延伸,也属于零售市场.如下图所示:表1:中国债券市场的结构图资料来源:新浪财经从发行债券的属性来看,前中国债券的有政府债券、政策性银行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上市公司债、可转换债券、资产支持证券、国际机构债、非银行金融债等。

1.2 我国债券市场的最新发展特征:1.2.1 债券市场总体发展规模近些年来迅速扩大。

1997年到2011年的十四年间,我国债券市场余额从4781亿元,增加到22.1万亿元,增长了近45倍,年均增速达31.5%,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从6%升至47%。

其中2011年的信用类债券发行总额就超过2.3万亿元(如下图所示),发行只数也从几只单一国债到仅信用类债券2011年就达到1385只。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统计,我国债券市场排名从世界第20位已提升至世界第4位。

表表2:2011年中国债券市场各类品种累计市场余额资料来源:新浪财经表3:2011年中国各类债券的发行规模资料来源:中国债券信息网表4:2011年中国各类债券的发行数量资料来源中国债券信息网表5:近几年来中国信用债券的发行规模及发行债券的构成资料来源:招商证券研究中心1.2.2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发展迅速。

2004年末,我国公司信用类债券余额为1233亿元,占债券市场总余额的2.4%,不仅在世界上排名相对落后,在亚洲也远远低于韩国、马来西亚等。

随着银行间市场各类企业直接融资产品的推出,以及发行管理体制的改革,我国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011年末,该类债券的余额已达4.9万亿元,占债券市场总余额的22%。

2004年至2011年,我国公司信用类债券余额增长39倍,年均增速达69%。

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我国公司信用债券市场排名从世界第21位已提升至世界第3位。

(如下图所示)表6 :2011年中国信用类债券各类券种余额资料来源:新浪财经1.2.3 债券市场交易量和流动性明显提高。

2001年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量仅为4.1万亿元,换手率为0.04;2011年,债券交易量达到163万亿元,换手率也大幅提高到2.97,其中公司信用类债券换手率为5.25。

而2011年全年仅二级市场的交易量达超过了22万亿元,同年的GDP为47.56万亿,占比达到了46%左右。

1.2.4从存量规模来看,银行间市场我国最大的债券流通交易平台。

从存量规模来看,截止 2012 年 4 月 30日,银行间市场存量债券规模为21.29 万亿元,而交易所仅为 1.16 万亿元,约为银行间市场的 5.4%。

具体到主要券种,政策性金融债、中票、短融、商业银行债仅在银行间市场交易;国债、企业债同时在两市场交易,但交易所规模仅为银行间市场的8.68%和4.15%;公司债虽然只在交易所交易,但存量规模仅为3306.17亿元,对整个债券市场的影响较为有限。

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主要机构中,商业银行凭借其庞大的资金规模是市场的主要持有机构(如下表所示)。

表7: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存量规模比较资料来源:宏源证券市场研究中心表8:商业银行的持有规模及市场占比资料来源:宏源证券市场研究中心1.2.5 从发行的券种规模上,一级市场上国债和金融债的发行量远大于企业债和金融债等其他券种的发行规模。

政府类债券所占比重较大。

截止2011年底,我国债券市场的品种中,国债和央行票据占了债券市场的38.96%,政策性金融债占比29.38%,包括商业银行债、企业债、公司债、企业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在内的企业类债券占到20.85%,而资产支持类证券仅占0.01%,份额相当小。

如下表所示:表9:主要券种一级市场平均发行规模比较资料来源:宏源证券市场研究中心2 美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情况美国债券市场在全球金融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债券市场余额占全球债券余额的34%-40%左右。

美国的债券的发行规模、发行种类以及金融衍生品的创新上远远高于目前我国的发展水平。

截至2010年底,仅美国地方债务余额已经达到2.8万亿美元,但债务违约风险也在持续增加。

2.1美国债券市场结构及运行特点美国债券市场是美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债券市场的种类包括:国债、联邦代理机构债券、市政债券、公司债券、抵押类债券以及资产支持债券等子市场。

截至2010年三季度末,美国债券市场的总规模约为35.8万亿美元,而同期美国的GDP 为10.87万亿,是同期美国GDP的3.3倍左右。

其中抵押相关债券(Mortgage Related Securities)的规模约为8.9万亿美元,债市总规模的24.9%。

其他债券的余额和占债市总规模的比重分别为:公司债券7.4万亿美元,占20.7%;国债8.9 万亿美元,占24.9%;货币市场债券2.9万亿美元,占8.1%;联邦代理机构债券2.6万亿美元,占7.3%;市政债券2.9万亿美元,占8.1%;资产支持债券2.2万亿美元,占6.1%。

表10:2000-2010 年美国债券市场余额的结构组成资料来源:中行国际研究所2.2 美国债券市场过去十年的发展进程中,国债规模的扩张速度最快,增长了2.8倍。

抵押类债券曾是1996-2007年美国债券市场扩张的主要动力,而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发展势头有所放缓。

持有人来看,美国债券的持有者以机构为主,约占90%,个人持有量仅占10%。

机构投资者中主要包括退休基金、共同基金、银行、保险公司、中央银行以及主权基金等。

(如下图所示)):表11:美国联邦政府债券发行量(单位:10 亿美元资料来源:中诚信国际表12:截至2010 年三季度美国联邦、市政债券持有者占比情况资料来源:武洪波《美国债券市场给我们的启示》2.3 公司债券发行量进入上升通道。

美国公司债券发行在危机之初曾经大幅下降,但这一趋势在2009 年出现逆转,市场开始反弹,部分原因是由于公司信贷需求无法从银行获取,公司选择通过发行债券获得融资。

表13:美国公司债的发行数量资料来源:中央国债公司信息部4 美国的债券市场结构中,银行业的次级债占据是市场很大的规模。

美国的商业银行资金构成中,次级债占有很大的比重。

1表14:1992—2007年美国个商业银行的次级债的发行规模(百万美元)资料来源:傅波《中美两国次级债的分析比较》2.4 国际资本对美国国债市场的影响举足轻重从美国国债余额的持有者分布结构看,外国持有美国国债的比重在逐步提高,从1996 年的28.37%升至了2010 年三季度的48.04%。

在金融危机期间,外国对美国国债的持有额大幅上升,2008 年这一比例攀升至53.46%,之后有所回落。

与此同时,美国私人部门国债持有的比重均呈下降趋势,从1996 年的24.4%,下降至2010 年三季度的10.04%;银行机构从2009 年开始增持美国国债;美联储和政府部门所占比重从2002 年以来有所下降,但总体上还是比1996 年有所提高。

表15:美国国债市场持有者分布结构资料来源:中行国际研究所3中美两国比较中得到的中国发展未来趋势3.1 中国未来几年债券市场仍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知道,这些年中国的债券市场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发展规模也不断扩大,2011年中国债券市场总量占GDP 的比重不足一半,而美国2010年债券市场总量就是同期GDP的3倍多,同时,中国债券的发行券种相对于美国在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在资产支持债券方面,我们可以预见,未来中国经济的舞台上,债券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发行的规模,发行的品种,以及衍生品的创新上,都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发行的期限、结构、利率、也将越来越市场化。

抵押贷款债券、资产证券化债券、信托债券、甚至外币债券也将会在国内债券市场上出现。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能够通过发债获得发展中所需的资金。

债券市场的购买者也越来越多元化、国际化,以美国的国债为例,40%以上的购买者为国际资本,随着中国的不断对外开放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人民币也将成为国际市场上重要的结算货币,伴随而来的中国的国债也会有更多的国际资本开始青睐。

3.2美国债券二级市场是以场外交易为主的交易市场。

自由的交易模式和双边报价商制度给市场带来了活跃的氛围和良好的流动性.早在2005年,美国债券市场的交易量就是当天股票交易量的13倍。

目前我国债券交易主要以银行间债券市场市场为主,购买者也以商业银行为主。

这种交易模式极大的限制了投资者准入和交易活跃度。

未来随着债券市场的不断改革创新,中国的债券市场上做市商也会在债券市场上扮演重要角色。

交易所以及场外交易的交易量在整个债券市场的比重会有很大的提升。

在投资者的构成上,除了国内的商业银行,个人也将可以参与到更多的债券的投资中。

3.3 公司债在整个债券市场的比重将会有提升。

通过以上数据的比较我们不难看出,在美国的债券市场上,公司债的发行规模占到债券市场发行规模的20.7%,而中国的公司债占整个债市的比重不足10%,美国公司债的发行品种和发行规模以及在成熟的监管体系比起国内都先进了很多。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再加上随着房地产调控的不断深入,中央财政以及地方财政收入的吃紧,国内股票市场的持续低迷,监管层制度设计的不断创新,公司债的发行门槛或将有很大程度的降低,不仅会有更多的央企及上市公司通过募集公司债来解决发展的资金问题,越来越多的民间企业也能够通过募集公司债获得发展的资金。

在整个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里,公司债在资本市场里将占有重要的层级。

3.4 次级债将成为未来债券市场一只不可忽视的力量。

美国的次级债在2007年时就已经突破了1.5万亿美元,次级债的构成上,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企业占据着重要组成。

而中国的商业银行次级债发行规模还非常有限,到2009年上半年,我国次级债二级市场的存量为3254.5亿元人民币,并且多为政策性银行发行。

虽然过度发行次级债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风险隐患,但是适度的次级债增长对于一些企业的融资以及金融市场的活跃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不久前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关于中小企业私募债的试行办法>公布后,一定会对中国次级债的发展起到政策的推动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