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接触网考试题

接触网考试题

1、区间支柱的限界一般为3.1米,站场的限界最小2.7米,根据设计限界进行开挖。

2、段及曲外段,中间柱及中心柱上部横卧板在线路侧,下部横卧板在田野侧;转换柱上部横卧板在田野侧,下部横卧板在线路侧。

3、区内段,中间柱、中心柱及转换柱的上部横卧板均在田野侧,下部横卧板均在线路侧。

4、在直线段,锚基础的位置都在其下锚前一跨非支线的延长线上,即非支转换点在线路上的投影点(线路上拉出值的位置)与下锚柱的中心的连线上。

5、锚板拉杆外漏环距地面为500mm。

7、锚杆的主焊接口面朝地面。

8、锚板埋设后与地面成45度角,特殊困难地形按设计要求施工,但最大不得超过60°9、基础开挖应按图中给定基础型号周边加大50mm进行1、曲内支柱最小允许侧面限界值为(C)mm。

A. 2440B. 2440+44000/RC. 2440+40500/R+H×h/1500D. 2440+44000/R+H/15002、钢筋混凝土支柱翼缘与横腹杆结合处裂纹宽度为( B )mm以下的可以使用。

(A)0.1 (B)0.15 (C)0.2 (D)0.253、支柱回填夯时,每回填( B )m应夯实一次。

(A)0.2 (B)0.3 (C)0.4 (D)0.54、拉线本线要贴靠楔形线夹的( C )侧。

(A)凸边(B)斜边(C)直边(D)曲边5、吸上线常用( B )(mm)的扁钢制成。

(A)50³*8 (B)80³*5 (C)50³*4 (D)40³*56、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强度的( C )时,便可立钢柱。

(A)50%(B)60%(C)70%(D)80%7、混凝土支柱设有横卧板时,其上部横卧板顶面低于地面( B )。

(A)0.1m (B)0.3m (C)0.5m (D)0.7m8、架空“110KV”电线路与接触网的垂直距离不小于( B )。

(A)2m (B)3m (C)4m (D)5m9、架空“220KV”电线路与接触网的垂直距离不小于( C )。

(A)2m (B)3m (C)4m (D)5m10、架空“330KV”电线路与接触网的垂直距离不小于( D )。

(A)2m (B)3m (C)4m (D)5m11、回流线终锚采用( D )。

(A)终端锚固螺栓(B)可调式UT线夹(C)杵座楔形线夹(D)到装式耐张线夹12、下锚拉线采用( B )(A)终端锚固螺栓(B)可调式UT线夹(C)杵座楔形线夹(D)到装式耐张线夹13、某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支柱弯曲度为3‰,( D )(A)可以使用(B)降级使用(C)修补使用(D)不可使用14、装设开关的支柱应直立,允许向受力的反向倾斜,其倾斜率不超过( B )。

A.0.3%B.0.5%C.1%D.2%15、双边悬挂的支柱应直立,允许向受力的反向倾斜,其倾斜率不超过( B )。

A.0.3%B.0.5%C.1%D.2%16、供电线、正馈线合架时,两线间距不得小于( C )。

A.0.6 mB.0.8 mC.1 mD.1.2 m17、隧道净空高度6050mm,接触线悬挂点高度5400mm,允许偏差(B )mm。

(A)-30 (B)+30 (C)±30 (D)018、《客货共线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规定,接触线拉出值允许施工偏差为(B )。

(A)±50 mm (B)±30 mm (C)±20 mm (D)士10mm19、线岔非支接触线拉出值最大不超过(B)。

(A) 400mm (B) 450 mm (C) 475 mm (D) 500mm20、当普通线岔两支接触线均为工作支时,在两支接触线水平间距500衄处应保持对钢轨面同一水平高度,允许误差(D )。

(A) O~lOmm (B) 0~20mm (C)±20 mm (D)±10 mm21、当普通线岔两支接触线中有一支为非工作支时,则非支投影与钢轨交叉点处抬高不小于(C)。

(A) 200mm (B) 250mm (C)300mm (D) 350mm22、四跨绝缘锚段关节分段绝缘子串至锚支定位滑轮(锚支卡子)距离不得小于( B )。

(A) 500mm (B) 800mm (C)1 000 mm (D) 1200mm23、铜接触线在同一截面处损伤大于其截面( C )时,应截断重接。

A.5%B.8%C.10%D.12%24、普通线岔处接触线在支柱处的拉出值一般为( D )。

A.0~450 mmB.0~400 mmC.300~400 mmD.350~400 mm25、.中心锚结处接触线高度应比相邻两侧吊弦高度高( A )。

A.0~20 mmB.20~80 mmC.20~50 mmD.20~30 mm26、铜接触线的允许最高工作温度为:( C )。

A.80 ℃B.90 ℃C.95 ℃D.125 ℃27、分段绝缘器的爬电距离不应小于( A )。

A.1 200 mmB.1 500 mmC.1 600 mmD.1 900 mm A28、分相绝缘器的适应运行速度不应大于( C )。

A.120 km/hB.140 km/hC.160 km/hD.200 km/h29、隔离开关引线跨越承力索时,间距应大于( D )。

A.240 mmB.300 mmC.350 mmD.400 mm30、吸上线埋入地下时,埋深不少于( B )。

A.240 mmB.300 mmC.350 mmD.500 mm31、道岔开口方向上,道岔定位后应保证两线接触悬挂的任一接触线分别与相邻线路中心的距离不小于( B )处。

A.1 200 mmB.1 220 mmC.1 240 mmD.1 250 mm32、安装拉线时,1人看好锚柱顺线路方向的倾斜,应使锚柱端部( C )。

A.向拉线侧倾斜0~50 mmB.尽量垂直不倾斜C.向拉线侧倾斜50~100 mmD.允许顺线路方向倾斜-50~+100 mm33、杵环杆的破坏负荷不应小于( A )。

A.54 kNB.55 kNC.63 kND.65 kN34、线岔处两支承力索间隙不应小于( B )。

A.50 mmB.60 mmC.80 mmD.100 mm35、.处理线索交叉的短接线的安装应满足在极限温度时线索伸缩的要求,保证其最低点高于接触线( C )以上。

A.200 mmB.250 mmC.300 mmD.350 mm1、当电压为220kV架空电线路跨越接触网时,与接触网的垂直距离不小于(B)。

A.3000mmB.4000mmC.5000mmD.6000mm2、棒式绝缘子弯曲度不得超过(B)。

A.0.5%B.1%C.1.5%D.2.0%3、钢柱主角钢弯曲度不应大于(C)。

A.1/500B.1/250C.1/200D.1/1204、道岔处两工作支接触线在间距(C)处应等高。

A.300mmB.400mmC.500mmD.600mm5、锚柱拉线应在线索下锚方向的延长线上,允许向田野侧偏差(C)。

A.250mmB.300mmC.150mmD.200mm6、四跨绝缘锚段关节中心柱处两接触线距轨面(C)。

A.不等高B.抬高500mmC.等高D.水平50mm7、当附加导线与接触网同杆合架时,供电线带电部分与支柱边沿的距离应不小于(B)。

A.0.8mB.1mC.1.2mD.1.3m B8、当附加导线与接触网同杆合架时,架空地线与支柱边沿的距离应不小于(A)。

A.0.8mB.1mC.1.2mD.1.3m9、“合”标设在距邻近分相绝缘器近端(B)处。

A.25mB.30mC.35mD.45m10、车站软横跨支柱顶在负载作用下,最大挠度不得大于(B)。

A.0.5%B.1%C.1.5%D.2.0%11、在新线调b值时,实际调的b值与所查安装曲线中的b值应(A)。

A.大一些B.小一些C.一样D.±300mm12、5股道以上软横跨上、下部固定绳负弛度不超过(D)。

A.80mmB.100mmC.150mmD.200mm13、电分段锚段关节中心柱处两接触线的垂直距离的限界值是(B)。

A.10mmB.20mmC.30mmD.50mm14、软横跨上、下部固定绳允许有平缓的(C)。

A.距离B.弛度C.负弛度D.正弛度15、零散的接触网支柱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D)。

A.5B.10C.20D.3016、接触网运行中a值在最低温度时不小于(A)。

A.200mmB.250mmC.300mmD.350mm17、接触网结构高度的安全值为(D)。

A.设计值B.设计值±50mmC.设计值±100mmD.设计值±200mm18、对于整体吊弦,其截面损耗不得超过(A)。

A.20%B.25%C.30%D.50%19、在限制管范围内,上边接触线与限制管应保持(B)的间隙。

A.1~2mmB.1~3mmC.2~3mmD.1~5mm20、隧道内任一处带电体距接地体的绝缘距离要保证(B)以上。

A.150mmB.300mmC.400mmD.500mm21、接触线拉出值允许施工偏差为(B)。

A.±50mmB.±30mmC.±20mmD.±10mm22、25kV带电体距固定接地体空气绝缘间隙困难值为(B)。

A.220mmB.240mmC.260mmD.280mm23、拉线绑扎回头采用一字绑扎时绑扎的长度误差为(A)。

A.±10mmB.+10mmC.±20mmD.+20mm24、站场防串中心锚结中,承力索中心锚结绳的长度为(A)。

A.0.7mB.0.8mC.1mD.1.2m25、当垂直排列,上、下方为不同相供电线时,两悬挂点间最小距离不得小于(B)。

A.1000mmB.2000mmC.2400mmD.3000mm26、当回流线跨越非电气化股道时,对轨面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D)。

A.6000mmB.6500mmC.7000mmD.7500mm27、受电弓的工作范围为(C)mm。

A.850B.1100C.950D.125028、定位装置安装时要求定位器有(D)的倾斜度。

A.水平状态B.1/15~1/20C.略有下俯D.1/5~1/1029、铝绞线用钳接管接头时,两端需露出管外(B)。

A.10mmB.20mmC.30mmD.40mm30、钢柱的基础面应高于地面,当其基础外露超标时应培土,每边培土宽度为(D)。

A.200mmB.300mmC.400mmD.500mm31、直线上腕臂柱在垂直线路方向的外倾斜率为(B)。

A.1%~0.3%B.0~0.5%C.0.3%~0.5%D.0.5%~1%32、曲线外侧13m高软横跨支柱在垂直线路方向的倾斜率为(D)。

A.1%~0.3%B.0~0.5%C.0.3%~0.5%D.0.5%~1%33、曲线外侧15m高软横跨支柱在垂直线路方向的倾斜率为(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