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疟疾-寄生虫学-课件-08PPT课件
疟疾-寄生虫学-课件-08PPT课件
2020年9月28日
25
特殊类型疟疾
• 血传疟疾:输血传播,无复发
• 孕妇疟疾
• 先天性疟疾:因分娩时母体血接触到胎儿 血所致
• 婴幼儿疟疾:易致高原虫血症和重症贫血
• 非典型症状疟疾:多次感染后有免疫力, 类似感冒,有肩胛痛、 关节痛、眼痛等非典型 症状
2020年9月28日
26
诊断原则
• 根据疟区住宿史,发病时有定期发 冷、发热、出汗等临床症状,脾肿 大等体征,以及病原学检查、血清 免疫学检查等结果,予以诊断 。
≤9.33kPa(70mmHg)] • 低血糖[全血葡萄糖浓度≤2.2mmol/L(40mg/dl)] • 血尿 • 黄疸[血清胆红素浓度≥51.3μmol/L(3.0mg/dl)] • 酸中毒(二氧化碳结合力≤13mmol/L)
2020年9月28日
22
脑型疟
• 脑微血管栓塞学说:被寄生的红细 胞变形能力减弱,有结节状突起, 难以通过小的毛细血管,且粘滞性 增加,叠起成钱串状,造成血栓。
•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学说:由 于血液中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 增多,形成纤维蛋白血栓。
2020年9月28日
23
脑疟的临床表现
• 昏迷 • 抽搐 • 颈项强直 • 尿闭 • 病理反射
2020年9月28日
24
脑疟的并发症
• 脑水肿 • 肺水肿 • 呼吸衰竭 • 心力衰竭 • 循环衰竭 • 低血压 • 低血糖 • 重度贫血 • 多器官功能衰竭
2020年9月28日
6
疟疾发病的三种形式
• 发作 • 再燃 • 复发
2020年9月28日
7
疟疾发作
• 发热阈值:P.v. 10-500/mm3 • 典型症状: 周期性寒颤,发热,出汗 • 机理: 1、裂殖子、代谢物、RBC碎片
WBC吞噬内源性致热 2、TNF等细胞因子 • 发作间隔: P.v. 隔日;
P.v.
P.f. P.m.
P.o.
2020年9月28日
1
间日疟生活史
2020年9月28日
2
红内期裂体增殖周期
• 间日疟:48小时 • 恶性疟:36-48小时 • 三日疟:72小时 • 卵形疟:与间日疟相似
2020年9月28日
3
被寄生红细胞的变化
• 间日疟:胀大,滋养体期开始出现 细小薛氏小点
• 恶性疟:正常,茂氏点 • 三日疟:正常,西门氏点 • 卵形疟:胀大,环状体期开始出现
2020年9月28日
18
卵形疟的症状
• 临床症状似间日疟 • 发作5-6次
混合感染
• 恶性疟与间日疟混合感染常见 (高疟区)
• 近年有输血后混合感染病例
2020年9月28日
20
疟疾的常见并发症
• 脾肿大:初发者以脾充血为主;多次感染后, 结缔组织增生,脾纤维化;巨脾综合征
• 贫血:原虫大量破坏红细胞;脾亢;免疫性 溶血;骨髓造血功能以致
• 黄疸:恶性疟红细胞破坏过多致溶血性贫血 • 肾病综合征:见于长期未愈的三日疟,尿中
有蛋白及红细胞。由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 多见于高IgM患者
2020年9月28日
21
重症疟疾的诊断标准
确诊疟疾病例出现下列一项或多项症状者: • 昏迷 • 高热(≥40℃),并有抽搐(24小时内发生2次以上) • 严重贫血(Hb≤50g/L) • 尿闭 • 呼吸困难 • 低血压[儿童收缩压≤6.67kPa(50mmHg),成人收缩压
粗大薛氏小点
2020年9月28日
4
疟原虫对红细胞的选择
• 间日疟:网织红细胞 • 恶性疟:各发育期红细胞 • 三日疟:衰老红细胞 • 卵形疟:网织红细胞
2020年9月28日
5
人体内疟原虫的发育与临床的关系
• 感染期:子孢子 • 红外期:潜伏期,复发(P.v.) • 红内期:致病,病原诊断 • 配子体形成:传播
14
出汗期
• 大汗淋漓,体温迅速下降,可至正 常以下
• 各种症状消失 • 患者疲乏,欲睡,经休息可恢复常
态
2020年9月28日
15
间日疟的症状
• 初发不典型,几天后出现隔日有规则 的发作
• 发作次数:5-7次 • 疗效观察应注意治疗前的发作次数,
以初发病例为佳
• 治疗不彻底,有再燃;不根治,复发。
• 传播媒介:按蚊 • 人群易感性:免疫力和遗传因素 • 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2020年9月28日
11
疟疾的一般临床症状
• 前驱症状:乏力,头痛,肌肉酸痛, 食欲不振等
• 典型过程: 发冷期 发热期 出汗期
2020年9月28日
12
发冷期
• 怕冷,寒战,全身发抖,常发作到 寒冷难耐,夏天盖几条棉被仍觉寒 战不止
9
复发
• 疟疾初发停止后,患者血中的原虫 被全部消灭,由于肝内的迟发型子 孢子发育并进入红细胞增殖而引起 疟疾症状再发者,称为复发。
• 间日疟和卵形疟有复发。
2020年9月28日
10
疟疾的流行
• 传染源:血中有配子体的现症患者 或无症状带虫者 (原虫密度高于1000/μL的初发病 例和高于100/μL的复发病例)
2020年9月28日
27
疟疾的诊断标准
• 曾于疟疾传播季节在疟疾流行区住宿,或有输血 史
• 间歇性定时发作,每天、隔天或隔2天发作1次, 发作时有发冷、发热、出汗等临床症状。发作多 次可出现脾肿大和贫血。重症病例出现昏迷等症 状(详见重症疟疾)
P.f. 隔天或不规则; P.m. 隔二天 P.o. 隔日
2020年9月28日
8
再燃
• 疟疾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消失,血涂 片检查难以查到疟原虫,但由于药物 杀虫不彻底,仍有少量残存的原虫,隔 一段时间,尚存的疟原虫经过裂体增 殖而不断增多,又出现疟疾临床症状。
• 四种疟原虫都有再燃。
2020年9月28日
2020年9月28日
16
恶性疟的症状
• 有冷感,但较间日疟轻 • 体温逐渐上升,而非突然升高 • 每天发热,持续20小时以上,两次发作
间隔短,或不完全退热而成为低热。 • 不及早治疗,经反复发作,常发展为重
症疟疾
2020年9月28日
17
三日疟的症状
• 有冷感,一般症状较间日疟轻 • 发作过程历时4-5小时 • 发作周期较规则 • 经多年仍可再出现
• 持续10分钟至1-2个小时不等 • 面色苍白,口唇及指甲青紫,全身
酸痛,脉搏加快,体温上升
2020年9月28日
13
发热期
• 寒冷感消失,全身发热,体温40℃ • 持续2-3小时或更长 • 面色转红,口唇和指甲青紫消失,
头痛,口渴,脉搏快速有力,呼吸 急促 • 个别患者烦躁不安,抽搐,谵语
2020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