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体寄生虫学整理 ppt课件
人体寄生虫学整理 ppt课件
(4)保虫宿主(reservior host)某些寄生虫既可 寄生于人也可寄生于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体内的 寄生虫在一定条件下可传给人,此脊椎动物宿主 称为保虫宿主。
3、寄生虫的生活史(life cycle) 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繁殖的全过程。
分为直接型(土源性蠕虫geohelminth)和间接 型(生物源性蠕虫biohelminth)。
• 侵入宿主粘膜下层及 肌层,以组织液和血 肠粘膜 液为食。
• 引起机械性损伤,充 血、水肿、出血、肉 芽肿
四、诊断
鞭虫病的诊断以检获虫卵为依据,可采用粪便直 接涂片法、沉淀集卵法、饱和盐水浮聚法及定量透 明法等。因鞭虫卵较小,容易漏检,需仔细检查,
以提高检出率。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 (Ancylostoma duodenale)
原虫学
叶足虫: 溶组织内阿米巴等 鞭毛虫: 蓝氏贾第鞭毛虫、杜氏利什曼原虫等
人
孢子虫: 疟原虫、弓形虫等
体
寄
吸虫:血吸虫、肺吸虫、肝吸虫等
生 蠕虫学 绦虫:带绦虫、包虫等
虫
线虫:蛔虫、鞭虫、蛲虫、钩虫、丝虫等
学
节肢动物学 昆虫、蜱、螨等
二、重要概念:
1、寄生、寄生虫与宿主:
一种动物暂时或永久地生活在另一种动物 的体内或体表,获取营养并对后者造成损害。 这种现象称为寄生(parasitism),受益的一 方称为寄生虫(parasite) ;受害的一方称 为宿主(host) 。
(二) 范围和内容:
1.医学原虫学 Medical Protozoology 2.医学蠕虫学 Medical Helminthology (1)线形动物门:线虫纲 Nematoda (2)扁形动物门:①吸虫纲 Trematoda
②绦虫纲 Cestoda 3.医学节肢动物学 Medical Arthropodology
刺感、瘙痒、丘疹、水泡、继发细菌感染 形成脓疱等
2、全身变态反应及呼吸道症状:钩蚴 性肺炎(出血性)咳嗽、咯血、发热,大 量感染可致钩虫性哮喘
12
成虫:
体长1cm左右,半透明,肉红色 头端向背面仰曲,具有头腺1对,咽 腺3个, 顶端有发达的角质口囊,内 腹侧缘有钩齿2对或板齿1对 雌虫尾端尖,雄虫尾端膨大为交合伞
3
区别点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大小 体态 口囊 交合伞 背肋分支 交合刺
稍大 8-13mm 呈“C“形 腹侧 前缘有2对钩齿 展开为圆形 远端分支2×3 长鬃状,末端分开
一、形态
1、成虫: 俗称“鞭虫”,形似马鞭,前细后粗。 雄虫尾部向腹面呈环状卷曲,交合刺一 根,雌虫尾部钝圆。雌、雄虫生殖系统 均为单管型。
2、虫卵:
纺锤型或腰鼓型,大小5054×22-23 µm,黄褐色, 卵壳较厚,两端各具有一 个透明的塞状突起,称盖 塞。虫卵排出时,细胞尚未 分裂.
三、致病
(三)、相互作用结果
1、完全清除寄生虫,并可防御再感染(健康者) 2、与寄生虫达到动态平衡,部分抵御再感染
(带虫者carrier) 3、不能控制寄生虫,出现症状(患者)
四、寄生虫病(感染)的特点
1、慢性感染(chronic infection):
损伤与修复同时存在。
隐性感染(suppressive infection):
简称 十二指肠钩虫、亚洲钩虫
美洲板口线虫( Necator americanus) 简称美洲钩虫
锡兰钩口线虫(A. Ceylanicum ):偶可感染人体 犬钩口线虫( A. Caninum):偶可感染人体 巴西钩口线虫( A. Braziliense):引起皮肤幼虫移行症
钩虫病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一)寄生虫病流行基本环节
1、传染源:病人、带虫者和保虫宿主等 2、传播途径:
(1)传播途径:经水、食物、土壤、空 气、节肢动物、人体等传播
(2)感染途径:经口、皮肤、呼吸道等
3、易感人群:
缺乏免疫力的人群
(二、)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温度、雨量等 2、生物因素:昆虫及动物媒介等 3、社会因素:经济文化水平、生活习俗等
常成为机会致病的根源
2、多寄生现象(polyparasitism)
同时感染两种或两种以上寄生虫
3、幼虫移行症(larva migrans )
非正常宿主—人、不能发育成成虫、组织器官间 窜扰、局部或全身病变
4、异位寄生(ectopic parasitism)
常见寄生部位以外的部位寄生,引起异位损害
五、寄生虫病的流行和防治
2、宿主的类型:
(1)终宿主(definitive host)寄生虫成虫或有性 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2)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寄生虫幼虫 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3)转续宿主(paratenic/transport host)某些 寄生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至成虫,但长 期以幼虫形式存在,待有机会进入正常宿主时便 可发育为成虫。
不对称,一侧凸出,一侧较平 虫卵排出时,卵内胚胎已发育至多细胞期
感
成虫 肛周
34-36 ºC
卵
(盲肠、结肠、回肠下段) 6h,蜕皮1次
染 期 卵
经口
1个月
幼虫 蜕皮3次
十二指肠孵化
成虫
成虫寿命2~4周
生活史小结
• 寄生部位:盲肠、结肠、回肠下段 • 感染阶段:感染期卵 • 感染途径:经口(肛门-手-口,自体重复感染);
受精蛔虫卵
蛋白质膜 卵壳(卵黄膜、壳质层、蛔甙层) 受精卵细胞
新月形空隙
成虫
(人小肠)
3周
受精虫卵 感染期虫卵
(24万/日) 经1次蜕皮
经口 幼虫
(小肠内孵化)
成虫
经1次蜕皮 咽
小肠
肝 “移行”
气管
肺
右心
经2次蜕皮
生活史小结:
宿主:人是唯一宿主 感染阶段:感染期虫卵 感染途径:经口 寄生部位:小肠 幼虫移行路径 产卵量大,24万/日
(透明胶纸法,棉签拭子法)
世界性分布,城市高于农村,儿童高 于成人,国内感染率高低不一,最高可 达71%以上 家庭聚集性
学校及幼儿园等儿童集体机构聚集性
1 注意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 2 治疗患者:首选药 阿苯达唑
甲苯咪唑、噻嘧啶 外用药: 蛲虫膏,龙胆紫,
3%噻嘧啶软膏等
毛首鞭形线虫
Trichuris trichiura
间接接触:吸入;(逆行感染)
• 产卵特点:肛周产卵,虫卵发育迅速 • 虫体成熟快,寿命短 • 异位寄生
1. 雌虫特殊产卵习性:肛门瘙痒及炎症 失眠、烦躁、消瘦、惊厥等
2. 异位寄生:阑尾炎、泌尿生殖系统和盆腔的 慢性炎症和肉芽肿
3. 局部肠黏膜的损伤:消化功能紊乱
4. 诊断:午夜肛周查成虫; 晨起便前查虫卵
线虫基本生活史
虫卵
幼虫经四次蜕皮 成虫
土源性线虫:发育过程中不需中间宿主 生物源性线虫:发育过程中需中间宿主
1.成虫:最大的肠道线虫,长尺余。 圆柱形,体表具细横纹 口孔:品字形唇瓣
生殖系统:雌性为双管型, 雄性为单管型,交合刺一对。
2.虫卵: 受精卵:45-7535-50 µm 未受精卵:88-9439-44 µm
各论
医学蠕虫学 (medical helminthology)
吸虫纲(Trematoda) 绦虫纲(Cestoda)
线虫纲(Nematoda )
成虫线形或圆柱形,两侧对称,体不分节。
雌雄异体,雌虫一般大于雄虫,雌虫尾端 较直,雄虫尾端或向腹面卷曲或膨大成交 合伞 消化道完整
体壁特点:角皮层,皮下层,纵肌层
蛔虫的致病和感染量有关.
1.幼虫致病 ①全身性的变态反应:哮喘、荨麻疹和嗜酸性粒细 胞增多症。 ②肺部症状:蛔蚴性肺炎。临床上表现为发热、咳 嗽、咳痰、咯血、胸痛等。
2.成虫:
掠夺营养、消化道功能障碍
并发症:(钻孔习性) 胆道蛔虫症
蛔虫阑尾炎、肠穿孔、肠梗阻等 变态反应:荨麻疹、皮肤瘙痒、
蛔虫中毒性脑炎
自粪便中查出虫卵即可确诊。常用的方法: 1.直接涂片法:3张涂片阳性率较高。 2.沉淀集卵法:检出率高。 3.饱和盐水浮聚法:检出率高。 4.改良加藤法:能定量。
蛔虫病流行广泛的原因: ①蛔虫产卵量大 ②虫卵对外界抵抗力强(蛔甙层) ③生活史简单 ④感染方式多样、简单,极易传播
流行环节:
传染源:病人及带虫者 传播途径:经口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4、人兽共患寄生虫病(parasitic zoonoses) 有些寄生虫病可以在人和动物之间自然的传播。
自然疫源地
5、感染阶段(infective stage) 寄生虫能使人获得感染的阶段。
三、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一、)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 1、掠夺营养:引起营养不良和发育障碍 2、机械性损伤:移行、钻窜损伤细胞、组
织和器官、占位性病变
3、毒性与免疫损伤:引起炎症和超敏反
应,引起继发感染甚至诱发肿瘤
(二)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
1、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天然屏障,皮肤、胃酸、 吞噬细胞等
2、特异性免疫反应: ①消除性免疫 ②非消除性免疫:
A.带虫免疫(premunition)疟原虫 B.伴随免疫(concomitant (WHO )
疟疾(malaria)
2019年全球发病人3-5亿
血吸虫病( schistosomiasis )
2亿
丝虫病(淋巴和盘尾丝虫病 filariasis ) 1.2亿
利什曼病(leishmaniasis)
1200万
锥虫病(非洲和美洲锥虫病 trypanosomiasis )
经
黏
5-7周,2次蜕皮
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