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MS(质谱分析)讲解

MS(质谱分析)讲解


精选课件
8
(2)进样系统
精选课件
9
图6.2 两种进样系统
精选课件
10
对于气体及沸点不高、易于挥发的样品,可以用图
中上方的装置。贮样器为玻璃或上釉不锈钢制成,抽低 真空(1Pa),并加热至150℃,试样以微量注射器注 入,在贮样器内立即化为蒸汽分子,然后由于压力梯度, 通过漏孔以分子流形式渗透入高真空的离子源中。
精选课件
15
生成的XH2+和X+比样品分子多一个H或少一个H,可表 示为(M±1)+,称为准分子离子。事实上,以甲烷作为 反应气,除(M±1)+之外,还可能出现(M+17)+,(M +29)+等离子,同时还出现大量的碎片离子。化学电 离源是一种软电离方式,有些用EI方式得不到分子离子 的样品,改用CI后可以得到准分子离子,因而可以推 断相对分子质量。但是由于CI得到的质谱不是标准质 谱,所以不能进行库检索。
精选课件
16
(ii)场致电离源(FI)
场致电离源是利用强电场诱发样品分子电离。它由 两个尖细的电极组成,在相距很近 (d<1mm)的 阳极和阴极之间,施加7 000~10 000V的稳定直流 电压,在阳极的尖端附近产生107~108V/cm的强电场, 依靠这个强电场把尖端附近纳米处的分子中的电子拉出 来,使之形成正离子,然后通过一系列静电透镜聚焦成 束,并加速到质量分析器中去。在场致电离的质谱图上, 分子离子峰很清楚,碎片峰则较弱,这对相对分子质量 测定是很有利的,但缺乏分子结构信息。为了弥补这个 缺点,可以使用复合离子源,例如电子轰击—场致电离 复合源,电子轰击—化学电离复合源等。
第六章 质谱分析(MS)
精选课件
1
6.1 概述
质谱分析法(Mass Spectrometry, MS)是在高 真空系统中测定样品的分子离子及碎片离子质量,以确 定样品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子结构的方法。化合物分子受 到电子流冲击后,形成的带正电荷分子离子及碎片离子, 按照其质量m和电荷z的比值m/z(质荷比)大小依次 排列而被记录下来的图谱,称为质谱。
图6.3 电子轰击离子源
精选课件
12
在电离室内,气态的样品分子受到高速电子的轰击后,该分子就失去电子成为正 离子(分子离子):
MeM •2e
分子离子继续受到电子的轰击,使一些化学键断裂,或引起重排以瞬间速度裂解 成多种碎片离子(正离子)。在排斥极上施加正电压,带正电荷的阳离子被排挤出 离子化室,而形成离子束,离子束经过加速极加速,而进入质量分析器。多余热电 子被钨丝对面的电子收集极(电子接收屏)捕集。分子离子继续受到电子的轰击, 使一些化学键断裂,或引起重排以瞬间速度裂解成多种碎片离子(正离子)。在排 斥极上施加正电压,带正电荷的阳离子被排挤出离子化室,而形成离子束,离子束 经过加速极加速,而进入质量分析器。多余热电子被钨丝对面的电子收集极(电子 接收屏)捕集。
对于高沸点的液体、固体,可以用探针(probe) 杆直接进样(图6.2下图)。调节加热温度,使试样气 化为蒸汽。此方法可将微克量级甚至更少试样送入电离 室。探针杆中试样的温度可冷却至约-100℃,或在数 秒钟内加热到较高温度(如300℃左右)。
精选课件
11
(3)离子源 (ion source)
被分析的气体或蒸汽首先进入仪器的离子源,转化 为离子。使分子电离的手段很多。最常用的离子源是电 子轰击(electron impact,EI)离子源,其构造原理 如图6.3
精选课件
13
(i)化学电离源(CI)
有些化合物稳定性差,用EI方式不易得到分子离子, 因而也就得不到分子量。为了得到分子量可以采用化学 电离源(chemical ionization)。
现以甲烷作为反应气为例,说明化学电离的过程。 在电子轰击下,甲烷首先被电离:现以甲烷作为反应气 为例,说明化学电离的过程。
精选课件
4
目前质谱技术已发展成为三个分支,即同位素质 谱、无机质谱和有机质谱。本章主要介绍有机质谱。
精选课件
5
6.2 质谱仪及基本原理
6.2.1 质谱仪 有机质谱仪包括离子源、质量分析器、检测器和真空系 统。现以扇形磁场单聚焦质谱仪为例,将质谱仪器各主 要部分的作用原理讨论如下。图6.1为单聚焦质谱仪的 示意图。
精选课件
14
在电子轰击下,甲烷首先被电离:
CH4+ →CH4++CH3++CH2++CH++C++H+ 甲烷离子与分子进行反应,生成加合离子:
CH4++CH4 →CH5++CH3 CH3++CH4 →C2H5++H2 加合离子与样品分子反应:
CH5+ +XH→XH2++CH4 C2H5+ +XH→X++C2H6
(3)分析速度快,并可实现多组分同时测定。 (4)与其它仪器相比,仪器结构复杂,价格昂贵,使用及
维修比较困难。对样品60年代开始,质谱就广泛应用于有机化 合物分子结构的测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质谱仪已 实现了与不同的分离仪器的联用。例如,气相色谱与质 谱联用、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质谱和质谱的联用已成 为一种用途很广的有机化合物分离、结构测定及定性定 量分析的方法。另外,质谱仪和电子计算机的结合使用, 不仅简化了质谱仪的操作,又提高了质谱仪的效能。特 别是近年来从各种类型有机分子结构的研究中,找出了 一些分子结构与质谱的规律,使质谱成为剖析有机物结 构的强有力的工具之一。在鉴定有机物的四大重要手段 (NMR、MS、IR、UV)中,也是唯一可以确定分子 式的方法(测定精度达10−4)。
精选课件
6
图6.1 单聚焦质谱仪
精选课件
7
(1)真空系统
质谱仪的离子源、质谱分析器及检测器必须处于高 真空状态(离子源的真空度应达10−3~10−5Pa , 质量分析器应达10−6Pa),若真空度低,则: (i)大量氧会烧坏离子源的灯丝; (ii)会使本底增高,干扰质谱图; (iii)引起额外的离子-分子反应,改变裂解模型, 使质谱解释复杂化; (iv)干扰离子源中电子束的正常调节; (v)用作加速离子的几千伏高压会引起放电,等等。
精选课件
2
质谱分析法有如下特点:
(1)应用范围广。测定样品可以是无机物,也可以是有机 物。应用上可做化合物的结构分析、测定原子量与相对 分子量、同位素分析、生产过程监测、环境监测、热力 学与反应动力学、空间探测等。被分析的样品可以是气 体和液体,也可以是固体。
(2)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目前有机质谱仪的绝对灵敏 度可达50pg(pg为10−12g),无机质谱仪绝对灵敏度 可达10−14 。用微克级样品即可得到满意的分析结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