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培优声现象辅导专题训练及答案解析

培优声现象辅导专题训练及答案解析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1.某人站在峡谷中间,当他击掌后于0.3s、0.7s听见两次回声,若声速为330m/s,则此峡谷宽度为A.165m B.198m C.22lm D.330m【答案】A【解析】【详解】由击掌后经0.3s听到一边山的回声,可知声音从这边山到人所经历的时间为:10.3s=0.15s 2t=,110.15s330m/s=49.5ms vt==⨯,同理,再经0.7s听到另一边山的回声,即声音从另一边山到人所用的时间为:20.7s=0.35s 2t=,220.35s330m/s=115.5ms vt==⨯,则峡谷的宽度为:1249.5m+115.5m=165ms s s=+=,故选A。

2.医生给病人检查身体时,经常使用到听诊器,可以听到心脏跳动发出的微弱声音。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我们平时不能听到心跳的声音,因为这个声音属于次声波B.听诊器增大了心脏的振幅,从而增大了声音的响度C.听诊器是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的原理D.医生可以判断病人的病情,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答案】D【解析】【详解】A.我们平时不能听到心跳的声音,是心跳声音的强度太弱,故A错误;BC.听诊器前端实际是一个面积较大的膜腔,被体检者体内的声波振动后,听诊器内的密闭气体随之震动,传到耳塞的一端,由于腔道狭窄,气体的震幅就比前端要大很多,医生听到传来的声音也就大了很多,故BC错误;D.医生是根据声音传递信息来判断病人的病情,故D正确。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B.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C.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的性质D.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B. 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故B错误;C. 声波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的性质,故C正确;D. 声源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而音调由频率决定,故D错误;故选C.4.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发声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B.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噪声C.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D.“闻其声便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答案】A【解析】【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A正确;B.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噪声的,故B错;C.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C错;D.“闻其声便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D错。

应选A。

5.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A.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C.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D.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答案】D【解析】【详解】A.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使烛焰不停晃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最后听不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当乒乓球接触到音叉时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音色是相同的,但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6.“教室外狂风暴雨,雷声大作”,这里的“雷声大作”指的是声音特征中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反射【答案】A【解析】【分析】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响度表示声音的大小,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详解】A.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教室外狂风暴雨,雷声大作”,这里的“雷声大作”指的是声音特征中的响度,故A正确;B.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故B错误;C.音色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故C错误;D.反射指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又反射回来的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掩耳盗铃”的寓言故事中,讲述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C.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听声辨人主要是由于声音的响度不同【答案】C【解析】【详解】A.“掩耳盗铃”中的“掩耳”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孔上的手指,是为了改变振动的空气柱的长度,即改变空气柱振动的快慢,故是为了改变音调,故B错误;C.太空中没有空气,而真空不能传声,因此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正确;D.每个发声体的音色是不同的,听声就能辨人是由于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生地震时,利用仪器接收超声波来确定地震的位置B.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从高音喇叭里传出来的歌曲一定不是噪声D.水中倒立的花样游泳运动员随着音乐表演,说明水能传声【答案】D【解析】【详解】A.发生地震时,声学仪器能接收到地震产生的“次声波”从而确定地震的方位和强度,这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A不符合题意;B.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不符合题意;C.从高音喇叭里传出来的歌曲如果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休息,同样可以成为噪声,C不符合题意;D.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中表演时,能听到岸上优美的音乐声,说明液体(水)也能传播声音,D符合题意;故选D。

9.阅读《从传声筒到移动通信》,回答问题。

从传声筒到移动通信电话完全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你知道科学家们发明电话是受什么启发吗?是传声筒。

让我们去参观中国科技馆二层探索与发现主题展B厅——声音之韵展,观察、研究一下传声筒,直观地去体验传声筒传递声音的过程吧。

装置简介:两个非常粗的传输声音的金属管在空中盘成螺旋状,布置在展区的两个不同位置,相距大约十几米长,图1左上角就是其螺旋状的管路之一。

两个传输声音的金属管分别为听筒管路和话筒管路,两个传输声音的金属管端口分别是听筒和话筒,如图2所示。

就像人打电话一样,用话筒说话,用听筒听声音,如图3所示。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所产生。

在振动介质(空气、液体或固体)中某一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来回发生振动,并带动周围的质点也发生振动,逐渐向各方向扩展,这就是声波。

声波前进的过程是相邻空气粒子之间的接力赛,它们把波动形式向前传递,它们自己仍旧在原地振荡,也就是说空气粒子并不跟着声波前进!如图4所示,连续振动的音叉,使周围的空气分子形成疏密相间的连续波形。

声波是一种振动的机械波,它的基本参数是频率f 、波长λ和波速v 。

通过示波器可观测到可视化波形如图5所示。

频率是声源(或某一质点) 1秒内来回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 ),而声源完成一次全振动经过的时间为一个周期T ,其单位为秒。

显然,1f T=。

频率与人耳主观感觉声音的音调有关。

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

振幅与声音的强度有关。

波长是声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也是波形图中相邻波峰(或波谷)的距离。

这三者的关系是v f λ=。

人耳能感觉到的声波频率范围在20~20000Hz ,称为音频波。

在这个频率范围以外的振动波,就其物理特性而言与声波相似,但在人类不引起声音感觉。

声速亦称音速,是声波通过介质传播的速度,它和介质的性质与状态(如温度)等因素有关。

在空气中声速为334. 8m/s (22°C 时), 水中声速为1440m/s ,在钢铁中声速为5000m/s 。

现实世界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波,但因为声波的能量随扩展的距离逐渐消耗,最后声音消失,一旦声源远离接受者就无法准确获得信息。

早在十八世纪欧洲已有“电话”一词,用来指用线串成的话筒(以线串起杯子)。

电话的出现要归功于贝尔,早期电话机的原理为:说话声音为空气里的复合振动,可传输到固体上,通过电脉冲于导电金属上传递。

随着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声音信号的传递借助电磁波传送。

电磁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不但传播速度快,而且频率范围广,但它在水中会被吸收而急剧衰减。

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就是手机这种移动通信工具,它兼具发射和接收这两种功能,在同步地球卫星的协助下能使通信范围几乎覆盖地球上的每个角落。

请根据上述材料和你学过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传声筒”的展示项目,形象地向观众展示了:当一名观众在管路一侧发声,管路中的_________产生振荡,另一侧的观众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两人可进行对话。

(2)以下应用或工具利用“传声筒”原理的是(___________)A.超声波医学检查 B.水瓶琴C.天坛回音壁 D.医生给病人看病用的听诊器(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A.声音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 m/s B.空气粒子并不跟着声波前进C.声和电磁波都能在真空中传播 D.潜入水中的潜艇通信使用电磁波(4)一列声波从空气中传入水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A.波速变大,波长变长B.波速变小,频率不变C.波速变大,频率增大D.波速变小,波长变长【答案】空气 D B A【解析】【分析】【详解】(1)[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可以传声,当一名观众在管路一侧发声,管路中的空气产生振荡,把声音往另一侧的观众传播;(2)[2]“传声筒”的声音在管道内传播,使声音更加集中,声音的响度会更高,这样能够收到更清晰的声音信息;A.超声波医学检查,只要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A项不合题意;B.水瓶琴强调液体振动可以发出声音,B项不合题意;C.天坛回音壁只要是利用声音的反射,出现回声现象,C项不合题意;D.医生给病人看病用的听诊器只要是利用声音在听诊器管道内传播,使声音更加集中,声音的响度会更高,这样能够收到更清晰的声音信息,这与“传声筒”原理一样,选项D符合题意;(3)[3]A.从材料中可以看到,在空气中声速为334. 8m/s(22°C时),水中声速为1440m/s,在钢铁中声速为5000m/s,声音的传播速度在不同介质中是不同的,所以说声音的传播速度不一定是340 m/s,A错误;B.从材料中可以看到,声波前进的过程是相邻空气粒子之间的接力赛,它们把波动形式向前传递,它们自己仍旧在原地振荡,也就是说空气粒子并不跟着声波前进,B正确;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但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错误;D.潜入水中的潜艇通信不是使用电磁波,因为电磁波在水中会被吸收而急剧衰减,D错误;=可知,波(4)[4]一列声波从空气中传入水中,声速会变大,但是其频率不变,根据v fλ长会变长,故选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