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训练—声现象(含解析)1.如图所示是天坛公园的回音壁,它是我国建筑上的一大奇迹。
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A.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B.声音的反射C.利用回声增加原声的现象D.声音能够在墙壁中传播【答案】B【详解】人站在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内说话,其他人可以在壁内的任何位置听到他的多次说话声,这种现象的原理是利用声音的反射,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在公共场合,当有很多人同时讲话时,我们能够从众多声音中辨别是谁在讲话,那么我们主要是根据声音的()进行辨别的。
A.响度B.音量C.音调D.音色【答案】D【详解】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能够从众多声音中辨别是谁在讲话,我们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进行辨别的。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如图所示是表演者在音乐会上演奏二胡时的情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B.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C.二胡的演奏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D.拉二胡时,手按压同一根琴弦的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音色【答案】D【详解】A.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弓弦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声音的传播靠介质,二胡的演奏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拉二胡时,手按压同一根琴弦的不同位置,改变了弓弦的长度,振动频率发生变化,是为了改变音调,故D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4.下列现象或做法中不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A.蝙蝠靠超声波捕食B.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的结石C.用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D.利用声音可以震碎玻璃杯【答案】A【详解】A.蝙蝠靠超声波捕食,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故A符合题意。
B.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B不符合题意;C.用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是利用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不符合题意;D.利用声音可以震碎玻璃杯,是利用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下列关于超声波和超声波的利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人耳可以听到振幅较大的超声波B.超声波的传播也需要介质C.可以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探测海洋深度D.可以利用B型超声仪检查身体【答案】A【详解】A.蝙蝠发出的是超过20000Hz的超声波,人耳无法听到,故A错误,符合题意;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超声波属于声,所以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超声波发出以后,到达海底就会反射回来,回声探测仪接收到讯号后,计算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的时间,知道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利用s=vt求海底深度,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超声波具有穿透性,可以利用B型超声仪检查身体,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声音与我们生活紧密相连,下面属于声音传递能量的是()A.汽车尾部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测距B.孕妇去妇产医院利用超声波检查身体C.老师给同学们讲“学雷锋”的小故事传递正能量D.歌手对着玻璃杯发出“啊”的声音,玻璃杯被震碎【答案】D【详解】A.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测距,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B.孕妇去妇产医院利用超声波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C.老师给同学们讲“学雷锋”的小故事传递正能量,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D.歌手对着玻璃杯发出“啊”的声音,玻璃杯被震碎,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将玻璃震碎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噪声已成为影响人们正常工作与生活的重要污染之一。
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和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
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A.临近居民楼的高架路安装隔音墙B.中高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鸣笛C.机场停机坪工作人员佩戴耳罩D.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答案】A【详解】A.临近居民楼的高架路安装隔音墙,可以使声音在隔音墙上发生反射,阻断声音的传播,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正确;B.声音是汽车的喇叭振动产生的,所以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C.机场停机坪工作人员佩戴耳罩,防止声音进入人耳,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D.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可以使发动机产生的声音响度变小,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8.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中,“玉笛声”是由于笛子的___________而产生的,“散入春风”由物理知识可知笛声是通过___________传播的。
【答案】空气柱振动空气【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玉笛声”是由于笛子中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及气体都能传播声音,“散入春风”由物理知识可知笛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9.如图是贾晓同学用纸盒和橡皮筋自制的“手弹琴”,用手拨动橡皮筋,就会听到琴声。
琴音是由橡皮筋______产生的,贾晓听到的琴声是通过______传播的。
学校的教室周围通常会种植一些树木,这是在______减弱噪声的。
【答案】振动空气传播过程中【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琴音是由橡皮筋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贾晓听到的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3]学校的教室周围通常会种植一些树木,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10.学校教学楼的楼道上张贴有图示标志,提醒同学们课间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大声喧哗”描述的是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不要大声喧哗”是在________(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答案】响度声源处【详解】[1]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这里的“大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2]大声喧哗产生的声音是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所以“不要大声喧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1.下列的实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条件的一组是()甲: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乙: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丙: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A.甲、乙B.甲、丙C.乙、丙D.甲、乙、丙【答案】C【详解】甲.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能够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说明声音的产生的条件,故甲不符合题意;乙.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说明声音的传播条件,故乙符合题意;丙.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说明声音的传播条件,故丙符合题意。
故选C。
12.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小儿面对路人询问,只是招招手却不作声,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波从空气传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不变B.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不能在水中传播C.小儿回答路人的询问声能在水中传播,会惊跑鱼儿D.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答案】C【详解】AD.声波从空气传入水中后,传播速度变大,故AD错误;B.因为人的声音先经空气传播到水中,然后再经水传播而被鱼听到,所以声音能在水中传播,故B错误;C.因为人的声音先经空气传播到水中,然后再经水传播而被鱼听到,就可能吓跑将要上钩的鱼,故C正确;故选C。
13.用钢琴和长笛同时演奏一支乐曲,听众一听就能区分是钢琴声还是长笛声,这是因为它们的()A.音色不同B.音调不同C.响度不同D.声速不同【答案】A【详解】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声音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音色的不同来区分听到的乐曲是由钢琴还是长笛演奏的,与声音的音调、响度及声速没有关系,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14.小红同学周末向爷爷奶奶问好时,经常利用微信进行语音聊天。
在这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红能分辨出爷爷和奶奶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响度B.调节手机的音量按键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C.手机中传出的爷爷说话的声音和小红说话的声音传播速度相同D.小红从手机中听到的声音不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答案】C【详解】A.每个发声体的音色是不同的,小红能分辨出爷爷和奶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故A错误;B.调节手机的音量按键可以改变声音的大小和强弱,即改变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一定的,与音色、音调无关,所以手机中传出的爷爷说话的声音和小红说话的声音传播速度相同,故C正确;D.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小红从手机中听到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
故选C。
15.下列四幅图中,主要探究声音的响度的是()A.用牙齿轻咬发声的音叉,脸部感觉到发麻B.用不同大小的力敲击鼓面,观察纸屑的跳动C.逐渐抽出玻璃罩中的空气,铃声渐渐变小D.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尺子【答案】B【详解】A.用牙齿轻咬发声的音叉,脸部感觉到发麻,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不符合题意;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纸屑跳动的幅度不同,说明鼓面的振幅不同,声音的响度不同,故B符合题意;C.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铃声逐渐变小,进一步推理可知真空中不能传声,故C不符合题意;D.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桌面长度不同的锯条,则锯条振动的频率不同,探究的是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现代社会里,养狗、遛狗伤人事故常有发生,超声驱狗器应运而生。
使用时对着狗一按开关,狗好像听到巨大的噪声而躲开,而旁边的人什么也没听见。
这是因为驱狗器()A.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B.发出声音的响度小C.发出的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D.发出声波的频率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答案】D【详解】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不符合题意;BD.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狗的听觉范围是15Hz~50000Hz,超声驱狗器发出超声波,其频率高于20000Hz,所以狗能听到,而人听不到,故B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所以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7.下列事例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的是()A.渔民利用声呐系统探知鱼群B.工人师傅利用超声波探伤仪进行工件检测C.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D.超声波导盲仪帮助盲人探测道路上的障碍【答案】C【详解】A.渔民利用声呐探测鱼群,是对信息进行传递,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B.技工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对信息进行传递,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C.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对能量进行传递,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C符合题意;D.超声波导盲仪帮助盲人探测道路上的障碍,利用的是回声定位,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