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
1、学生的参与状态。
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以一定的参与度做保证的,学生没有参与,或参与得不够,就算不上“主体”。
课堂教学中,实事求是。
该听讲接受就听讲接受,该观察模仿就观察模仿,该独立思就独立思考,该探索发现就探索发现,该小组讨论就小组讨论,该大组交流就大组交流,该动手实践就动手实践,该抄写就抄写,该背诵就背诵。
看学生的参与状态,既要看参与的广度,又要看参与的深度。
就广度而言,学生是否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了,是否参与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就深度而言,学生是被动应付学习,还是积极主动地探究?是浮光掠影,浅尝即止,还是潜心钻研,情动意发?所以教师“唱主角”的课不是好课;表面热热闹闹,实际没有引起学生多少认知冲突的课也不是好课。
2、学生的交流状态.
课堂上,教师创设了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自己在这个环境里是安全的、融洽的、自主能动的,他就能和同学、教师甚至教材进行平等的对话。
他说错了,没有关系;他提出问题,有人关注;他不认同教师,不会受批评;他对教材有异议,也没有人指责。
当他学习困难时,会得到善意的帮助;当他取得成功时,会得到诚挚的祝贺。
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迫切地想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课堂成了学生放飞心
灵的天空。
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生生分享彼此的思考. 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燃.观念与理念,才有可能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实现教学相长.这样的课就是好课.
3、学习目标的达成状态.
一堂好课,需要有丰富知识的获得,更要有真挚的情感与探索体验,教学有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我们也可以细化为五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第二个层次是锻炼了他的能力;第三个层次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产生更进一步学习的强烈的要求;第四个层次是在这个过程中他越来越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第五个层次是你的课堂能够影响他的一生。
总之,一堂好课,应该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在学习的过程中,基础知识能有效获得,认知能力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被激发,能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情趣不断提升,创新意识得到培育。
什么是不好的课堂?
1、不可信的课堂(老师备课不充分或没提前认真研讨出现知识错误)
2、教师唱主角:我说你听、我写(读)你抄、我划你背、我出题你考试。
课堂上死气沉沉,令人昏昏欲睡。
3、照本宣科,过分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讲练,不能全面培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