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州吴江区运东环保科技产业园

苏州吴江区运东环保科技产业园

苏州市吴江区运东环保科技产业园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苏州太湖新城吴江管委会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二O一七年十二月目录1任务由来及规划概述 (2)1.1任务由来 (2)1.2规划概述 (2)1.2.1规划目标 (2)1.2.2规划范围 (3)1.2.3功能布局和用地规划 (3)1.2.4基础设施规划 (4)2区域环境质量 (7)2.1大气环境质量 (7)2.2地表水环境质量 (7)2.3声环境质量 (7)2.4地下水环境质量 (7)2.5土壤环境质量 (7)3环境影响评价 (8)3.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8)3.2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8)3.3声环境影响分析 (8)3.4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 (8)3.5生态影响分析与评价 (8)3.6地下水影响分析 (8)3.7环境风险影响评价 (9)4公众参与 (10)5区域环境资源承载力分析 (12)6规划方案合理性综合分析 (13)7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5)7.1大气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5)7.2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5)7.3固体废物处置减缓措施 (15)7.4地下水影响减缓措施 (16)7.5声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6)7.6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6)7.7环境风险防范体系 (16)8环境管理、环境监测与跟踪评价计划 (17)8.1环境管理规划方案 (17)8.2环境监测计划 (17)8.3跟踪评价 (17)9总结论 (19)1任务由来及规划概述1.1任务由来苏州市吴江区运东环保科技产业园是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专业化园区(吴政发〔2013〕194号),园区产业定位是垃圾处理产业、环保技术和装备产业、环保产品和环保服务产业等。

规划总面积12.5平方公里,四至边界为西邻苏嘉杭高速公路(常台高速公路)、南接莘七公路,东靠苏同黎公路,北面以规划殷家路为界。

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相关规定,苏州太湖新城吴江管委会和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委托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对苏州市吴江区运东环保科技产业园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本次评价拟通过分析园区现状条件及存在问题,并根据规划方案,从区域环境管理要求出发,提出更为合理、实用的环境保护措施及对策建议,为规划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从而促进区域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

1.2规划概述1.2.1规划目标园区功能定位为:现代高科技垄环保产业生产基地;环保技术研发、创新和应用的推广平台;环保技术咨询、人才培训服务示范窗口。

园区规划目标为:以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建设为契机,引进以垃圾处理产业为核心的环保产业,在园区内形成环保产业链。

以技术带动生产,打造环保技术研发中心,凭借专业的公共创新平台、优秀的环保人才队伍、发达的产品营销网络,形成集研发设计、科技孵化、生产制造、运营服务为一体的环保产业园区。

引进专业机构、权威组织,组织环保技术交流,通过技术咨询服务和专业人才培训,将环保产业由生产型产业扩展到服务型产业,成为环保服务业示范区。

绿色生产、绿色出行、绿色建筑等理念贯穿园区建设,打造绿色生产园区。

1.2.2规划范围园区西临常台高速,南接莘七公路,东靠苏同黎公路,北面以规划殷家路为界,规划面积约12平方公里。

1.2.3功能布局和用地规划(1)功能布局园区将打造“5大组团”和“4核心”的功能布局,其中“5大组团”即产业组团、园区服务组团、科普展示组团、绿色生态组团和仓储。

“4核心”即生态景观绿核、生活服务核心、管理服务核心和特殊服务核心。

产业组团包括资源再生利用产业组团、环保装备和产品产业组团、环保技术和产品研发组团、环保服务产业研发组团。

园区服务组团将建成园区服务中心和生产服务配套;科普展示组团建成环保公园(垃圾填埋场改造)、环保科普展示馆、生产服务配套;绿色生态组团是以长白荡和宜囡荡为环境基础形成宜囡荡东南侧设置殡葬服务中心。

生态景观绿核以现状水面为核心,每个组团都有一处生态景观绿核。

生活服务核心结合生态景观绿核布置。

根据区位和交通条件,多个组团可以布置一处生活服务核心。

管理服务核心在主干道同津大道东侧的园区服务组团内设置园区服务中心。

原垃圾填埋场封存为绿地,结吅布置环保科普展示馆一处。

特殊服务核心为宜囡荡东南侧设置的殡葬服务中心。

(2)用地规划园区规划用地面积为1228.52公顷,规划用地平衡表见表1。

表1 运东环保产业园规划用地表1.2.4基础设施规划2.4.1.1给水管线规划(1)水源规划区生活、生产、消防等城市用水由吴江第二水厂提供,给水主管线沿东西快速路接入。

(2)给水管网布置给水管沿规划区内各级道路布置,干管形成环状管网,管径DN200~DN400,给水管道埋深约1.0米。

(3)消防供水室外消防用水和室外生活用水共用同一条管道,室外消火栓按照间距不大于120米布置。

建筑室内消防用水由规划的消防水池、消防泵房及室内消防管网解决。

1.2.4.2排水管线规划园区采用雨、污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

(1)污水管网布置规划区沿同津路敷设污水主干管,管径为d600-d800,其他横向道路布置污水次干管,管径为d400-d600,园区污水接入城南污水厂。

(2)雨水管网布置沿规划区各级道路埋设雨水管,全部为重力流,雨水管管径DN300~DN400。

雨、污水管最小覆土深不小于0.7米,相交时最小垂直净距不小于0.15米。

1.2.4.3电力管线规划经预测,规划用电负荷约为12万千瓦。

规划区共布置2座110千伏变电站,分别为110千伏长白变和110千伏河家漾变,其中长白变位于利源路与振阳路交叉口东北侧,河家漾变位于纬四路与经二路交叉口东北侧;两座变电站装机容量均为2×63兆伏安,装机容量合计为252兆伏安;占地面积均按4000平方米控制。

变电站110千伏电源由220千伏水乡变和220千伏菀坪变提供,采用双链结构。

规划区保留现状220千伏高压走廊,新建110千伏线路采用地下电缆,局部跨越河道和快速路线路,可采用架空线。

沿规划区内各级道路布置电缆排管,中压与低压电缆排管平行并列布置,电缆分支箱布置在室外绿化隐蔽处。

电缆排管埋深约1.0米。

1.2.4.4弱电通信管线规划规划区设置一座综合通信设施,位于庙右荡北侧,占地面积为4000平方米,可结合该地块,建设通信单位营业厅、邮政支局、通信机房等。

结合东西快速路北侧的商业负荷设施设置一座综合通信机房和邮政网点(与其他建筑合建),其中综合通信机房建筑面积控制为400平方米。

电话及有线电视信号从东西快速路、同津路等周边市政通信管道接入,电话及电视线路在规划区内同路由沿各级道路布置,采用排管敷设,埋深约1.0米。

1.2.4.5燃气管线规划采用天燃气为气源,沿东西快速路敷设中压管线从吴江城区引入。

燃气管网采用环状和枝状相结合,为确保供气安全,干管布置成环。

燃气管道沿规划区各级道路布置,管径DN100~DN200,埋深约1.0米。

1.2.4.6供热规划充分研究垃圾焚烧处理厂余热的利用,变废为宝,合理有效利用。

1.2.4.7综合防灾规划(1)消防规划区设置2座标准消防站,分别布置于东西快速路南北两侧。

(2)防洪规划区应完善水利防洪设施,达到相应的防洪标准,确保规划的安全。

1.2.4.8管线综合规划本规划区地下市政管线统一规划,一步到位,共规划有雨水管、污水管、给水管、燃气管、电力线、弱电线及路灯景观照明线共7类管线。

区内各工程管线全部采用地埋方式敷设,各类管线尽量布置在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内,以便于管道检修及利于良好环境景观的创造。

2区域环境质量2.1大气环境质量SO2、NO2、PM10、PM2.5、甲苯、二甲苯和非甲烷总烃等监测因子均能满足相应的标准要求。

2.2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的地表水监测断面中各监测因子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相应标准要求。

2.3声环境质量评价区域内各监测点均能达到。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二类标准,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

2.4地下水环境质量对照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可知:各监测因子均符合IV类标准。

2.5土壤环境质量区内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

3环境影响评价3.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结果表明:规划实施后,全年逐时气象条件下,全年逐日气象条件下,长期气象条件下,评价范围内各污染物浓度最大值满足相应标准要求。

在各关心点各因子最大地面小时平均浓度叠加值能达到相应标准限值的要求;在各关心点各因子的最大地面日均浓度叠加值均能达到相应标准限值的要求。

3.2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园区采用雨、污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

企业废水经区内污水收集管网排至城南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尾水最终排入江南运河。

水环境影响预测结果表明:正常工况和非正常工况,园区污水排放不会改变纳污水体的现状水环境功能。

3.3声环境影响分析园区噪声环境主要受交通噪声影响,随着园区运输量的增大,交通噪声影响将进一步加大,但在落实报告书关于交通噪声的各项防治措施的情况下,声环境质量可满足功能区要求。

3.4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在各项固废污染防治措施落实的情况下,园区固体废物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3.5生态影响分析与评价园区建设对区域生态结构、生态服务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具有不可避免的影响,但通过合理的规划与建设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不利影响,可以基本上保证生态环境质量不降低。

3.6地下水影响分析在污染防渗措施有效情况下(正常工况下),园区的建设和运行对区域地下水质影响较小;在事故情况(事故工况)下,仅影响到污染源周边较小范围地下水水质。

污染物浓度随时间变化过程显示:无论是正常工况还是事故工况下,污染物运移速度总体很慢,污染物运移范围不大。

污染物运移范围主要是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决定的,场地含水层水力坡度较小,渗透性亦较小,地下水径流缓慢,污染物运移扩散的范围有限。

在本次预测评价方案条件下,无论是污染物最大运移距离,还是污染物中心浓度,事故工况均较正常工况下的结果大。

3.7环境风险影响评价根据产业定位、现有入区企业概况及污染物排放预测情况,吴江区运东环保产业园建成后存在的主要风险物质为轻柴油、HCl、CO、NH3、H2S、二噁英等。

吴江区运东环保产业园环境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园区企业废水达不到污水厂接管标准,影响污水厂处理效果而造成污水厂事故排放的水环境污染;(2)园区天然气管道泄漏;(3)园区危险品泄漏、爆炸、火灾;(4)园区企业生产设施故障导致大气污染物超标排放;(5)园区有毒物质泄漏对大气、地下水、地表水的影响,火灾爆炸风险事故及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