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创新
图书馆管理手段要从手工管理转变为利用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进行管理。
只有不断开拓新的服务方式,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读者的需求,才能更好地体现图书馆的服务宗旨。
即使是传统的外借、内阅服务,也必须融入导读工作才能受到读者的欢迎。
全新服务项目的开展,必然扩大读者的受益面,直接提高服务效果。
面对多元和迅猛发展的阅读需求,任何一个图书馆都无法承担起向全社会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的重任,加强图书馆之间的合作,推进图书馆联盟和互动势在必行。
加强图书馆的创新服务,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信息资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加强图书馆合作的宏观调控和规划
目前,由于纵向约束和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导致了图书馆整体发展的无序和图书馆合作难以顺利开展。
如当前我国正在建设的数字图书馆,从表面上看,各个图书馆都力求功能齐全,尽善尽美。
但这种各自为政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数据库质量不高、软件互不兼容、共享程度低、规模偏小等,反而削减了图书馆综合功能和整体实力。
二、加强图书馆协作网建设
图书馆协作网是图书馆合作得以实现的重要载体或平台,在这种平台上,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建设馆藏、联机合作编目、馆际互借和
文献检索等工作才能顺利进行,资源共享才能变为现实。
因此,要本着平等、互利、自愿的原则,加强地区性图书馆协作网的建设,为馆际之间的合作奠定基础。
三、加强对光盘数据库资源及网上资源的开发利用
长期以来,很多图书馆对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仍停留在基础工作阶段,只满足于编制一些馆藏目录、索引等二次文献检索工具来满足读者的一般阅读需求。
由于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需要图书馆有针对性地利用一、二次文献加以分析探究,编制各种专题参考资料等检索工具。
四、对图书馆馆员的要求
图书馆馆员除把握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及外语、计算机等基本技能外,还必须向其他专业渗透,不能仅停留在充当“保管员”的角色上,图书馆员应具备特定的专业知识,以便了解有关学科发展动态和最新成果,增强自身的文献搜集、整理、加工、贮存、检索等能力,真正把馆藏文献中的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开发出来,将有用的文献信息快速、准确地提供给读者。
为此,图书馆必须从整体上采取专业培训、外出进修、岗位学习等办法强化图书馆馆员的知识结构、业务水平,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馆员队伍。
同时应按现代图书馆的需求,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配置年龄结构、学科知识结构、职称结构等比较合理的人才队伍,以保证图书馆发展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五、争取潜在的读者,以壮大读者队伍
图书馆必须做好宣传推广工作,编写读者指南,定期对读者进行入馆教育,不定期举办图书馆专题知识讲座等。
另外,各个服务窗口都应开展针对读者的参考咨询工作,以提高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能力。
图书馆还应高度重视读者的反馈信息和读者服务效益调查。
了解和把握读者的有关情况,以改进各个环节的工作,提高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