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精选说课稿第一节电磁感应现象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首先通过电磁联系启迪学生思考:既然电流能在周围产生磁效应,那么磁体或电流也应能在附近导线中感应出电流来。
教材从两个方面:学生动手探究再认识和发现电磁感应的历史过程,双管齐下,相得益彰。
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再认识: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欲望。
让学生经历猜想、选择器材、动手实验、交流方案、分析表述的过程,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同学的交流总结出磁在一定条件下能生电。
介绍了电磁感应发现的历史过程,一是安培的实验及错失良机;二是法拉第十年探索终获成功,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最后,阐述了电磁感应现象和感应电流概念,并描述了电磁感应现象对人类社会的重大意义。
教材把现实思维与历史思维相结合,更能激发学生认识世界奥秘的强烈欲望,提升探索自然规律的信心和勇气,也能获得探究的成就感,了解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方法。
根据如上分析,可确定出本节教学的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磁之间存在联系2、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要在一定条件下进行。
3、知道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对科学技术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1、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相互联系。
2、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进一步了解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2、通过对科学家的介绍,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不怕艰苦的学习态度。
3、通过介绍电磁感应发现的艰苦过程,使学生认识到任何发明创新的基础是科学探索的成果。
重点、难点分析:树立磁能生电的观点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使用“自主探究,启发导学”课堂教学方法:教师以趣味故事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猜想,设计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三、说程序1、新课引入介绍安培、科拉顿的小故事,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2、学生自主探究(1)提出问题:磁是否能生电?怎样才能生电?总结同学回答的情况,强调:任何猜想都要经历实践的检验来获得证明。
(2)实验探究:教师先交待实验的基本思想是与电流表构成回路的导体在磁场中是否有电流产生。
目的是探究磁能否生电。
探究过程应给于学生充裕的时间。
实验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控制实验条件、观察现象变化以及和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等,最后归纳、概括出实验结果。
3、介绍法拉第的研究情况法拉第通过分析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后认为,既然磁铁可以使靠近它的铁块具有磁性,静电荷可以使靠近它的导体带电,那么磁铁也应当使靠近它的线圈感生出电流。
于是,他在日记中写下了“转磁为电”这个伟大的设想,并朝着这个设想开始了无数次实验和艰苦地奋斗。
法拉第的最初设想,用强磁铁靠近导线,导线中就会产生稳恒电流,他开始苦苦思索,千方百计地设计各种实验,企图证实上述设想,都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但法拉第并没有气馁,而且是从失败中总结教训,意识到磁产生电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为此整整艰苦地探索了10年的岁月,终于在1831年8月,有了重大的突破性发现。
法拉第的成功的实验设计如图所示,当K接通或断开时,线圈B中就产生了瞬时电流。
幻灯显示之后,法拉第继续做了大量的实验和进一步的研究。
终于实现了转磁为电的理想,发明了发电机,变压器等设备,使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四、课堂小结第二节研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说课稿一、说教材: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电磁感应中的重要一环。
教材要求运用磁通量的变化的概念来描述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条件,这也是后继学习的基础。
学生通过三个实验的探究,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进一步强化实验观察、分析、归纳及总结的方法。
根据如上分析,可确定出本节教学的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通过实验进行比较和思考,概括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理解“不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三个实验的探究,进一步理解电和磁之间的相互联系。
2、通过三个实验的探究,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
3、通过体验实验探究过程,进一步强化实验观察、分析、归纳及总结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经历电磁感应再发现,体会并学习科学家们研究科学的态度,在学习中也能树立持之以恒的信心。
2、通过体验探究过程,领略到物理规律形成的一条重要途径,即设想----实验---规律,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
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是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2.概括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是本节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本节通过三个系列探究实验,分别利用蹄形磁铁的磁场、条形磁铁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观察、分析,将学生思维逐步引向感应电流形成的根本原因---闭合电路中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掌握规律,使学生克服困难并理解本节的重难点。
教学中必须明确要使学生形成产生感应电流的根本原因是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变化的认识是有相当难度的,需要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步步推进,反复比较。
在这一节中,一共要求做三个实验,学生初步具备了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能力和简单操作技能,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反对“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
要求学生明确学习和实验的目的,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在老师的指引下,解决问题。
我国学者庞维国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
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说程序1、新课引入提出一个问题: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揭示了磁确实能生电,同时也表明磁生电要在一定条件下进行,那么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产生电磁感应现象呢?2、实验探究:①利用蹄形磁铁的磁场让学生先观察实验装置,然后带领学生用实验来探索这一问题。
在磁场中悬挂一根导体ab,把它的两端跟电流表连接起来。
由于导线和电流计组成一闭合回路。
当有电流通过电流表时,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反之,当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时,说明有电流流过电流表。
电流能够产生磁场,把导体放在磁场中也许会产生电流,让我们试试看。
保持导体ab不动,合上开关,电流表的指针并不偏转,表明导体中没有电流,我们的推断落空了。
可能是磁场不够强,换用强磁体试试看,保持ab不动,合上开关,电流表的指针仍不偏转,实在令人失望。
我们不能固守一种办法.不妨换一个办法试试看,保持电路闭合,让导体ab在磁场中上下(与磁感线平行)运动,但还是没有电流。
要像法拉第一样坚持实验,保持电路闭合,让导体ab在磁场中左右(切割磁感线)运动,电流表的指针这次偏转了!改变磁极的方向,重复实验,电流表的指针又偏转了!但偏转方向发生了变化。
学生思考讨论得到: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电路在磁场中的面积发生变化),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
向学生说明:科学家探索自然界的秘密,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经过反复曲折,才能打开真理之门。
我们这里遇到的曲折,不过是历史上科学家进行探索的一个缩影而已。
是不是只有这种方法才能产生感应电流呢?②利用条形磁铁的磁场让学生观察实验装置,然后带领学生进行探索实验。
指导学生将磁铁插入螺线管,然后静止在螺线管中,最后从螺线管中拔出来,观察以上三个过程中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
再次分析讨论可得到: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磁感应强度发生变化),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
引导学生反思前面的结论的不完整性。
让我们重新观察该实验,课件演示前两个实验,教师总结:两个实验表明(1)电路应该是闭合的而不是断开的,即组成电路的各个器件连接成一个电流的通路。
(2)导体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
所谓切割磁感线,垂直地切割或斜着切割都可以。
这就是说,导体的运动方向一定要与磁感线成一定角度,而不是与磁感线平行,否则无法切割磁感线。
其中“运动”二字指相对运动。
⑶产生感应电流的现象中都有磁通量发生变化的情况。
引导学生思考:能否得到更普遍的结论?③利用通电螺线管的磁场让通电螺线管插入空心大螺线管中,引导学生观察开关接通瞬间、开关接通,划片不动、开关接通,划片移动、开关断开瞬间四种情形下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
从实验更加清楚得到结论: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四、课堂小结教师总结:不论何种原因,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
引起磁通量变化的原因是各不相同的,可能是闭合电路或闭合电路一部分的磁感应强度发生变化,或者是闭合电路在磁场中的面积发生变化,也可能是闭合电路与磁场的夹角发生变化。
第三节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说课稿一、说教材:楞次定律是俄国物理学家楞次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后总结出来的,它是判断感应电流方向普遍适用的法则,因此,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一章中的重点和难点。
再者楞次定律是一个物理规律的高度概括,学生在理解其语言表述时会有两方面困难:(1)楞次定律本身是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但定律本身并没有直接表述感应电流方向如何,而表述的是感应电流的磁场如何。
(2)学生对“阻碍”二字的理解往往会产生误区,把阻碍原磁场的磁通量变化,理解为阻碍原磁场。
因此,楞次定律的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楞次定律的应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根据如上分析,可确定出本节教学的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楞次定律。
2、理解楞次定律并能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3、知道右手定则并能用右手定则判断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
4、从楞次定律的因果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感应电流方向的探究,体会完整探究的过程及思想方法,这一思想方法在学生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2、通过从楞次定律到右手定则,理解从普遍到特殊的物理思想和演绎的思维方法。
3、通过体验实验探究过程,体会分析、归纳、比较的科学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科学家的介绍,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不怕艰苦的学习态度。
2、从楞次定律的因果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从楞次定律的不同的表述形式,培养学生多角度认识问题的能力和高度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是楞次定律的内容及应用2.楞次定律的理解是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本节先通过一个完整的实验探究,通过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交流等,得出感应电流方向的结论,为突破楞次定律的难点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