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说勤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意思。
2、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难点: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6课——(齐读课题)
2、昨天老师布置了预习课文,这些字词你认识吗?
出示:滚瓜烂熟、毫不气馁、急起直追
名列前茅、有所作为、远渡重洋
习惯、期末、基础
(1)检查生字认读
(2)指导“惯”的写法:书写右上笔顺
区分“末”“未”
二、学习课文
学习第一节
1、通过预习,可以知道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第一节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指名回答,
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读好这句话)
这是——(设问句),设问句目的是为了强调“勤奋”重要。
你能给成陈述句,句意却不变吗?(指名改句子)
2、第一节还有这样一句话。
出示句子: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比较句子,(有哪些不同?从这些词中你读出了什么?)明确成功者都要有付出才会有回报。
鲜花是什么?汗水和心血又是什么?学完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学习2、3两节
过渡:古今中外这么多成功者,作者给我们举了那两个人的事例?
指名回答,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节,思考下面问题:
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
他付出了哪些汗水和心血?
2、司马光,看到他的名字,你脑中出现他什么事情——司马光砸缸。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都知道他——指名回答,板书:聪明
3、解决问题:
他手中的鲜花是——(指名回答)板书《资治通鉴》
他付出那些心血和汗水哪?
先来看看他小时候是如何学习的。
交流:1、出示: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读完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或者什么体会?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词。
学生交流。
理解“滚瓜烂熟”,很熟练,记得牢。
——说明司马光背书背得熟练。
“一直”,是说司马光读书时没有休息
“一遍又一遍”是说司马光读书读了许多遍
这些词都说明他——勤奋
“躲”,说明什么?他为什么要躲起来呢?通过这“躲”,我们仿佛能看到:春天
春天到了,百花盛开,哥哥、弟弟______________,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夏天到了,(又有什么)________,哥哥、弟弟______________,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________________,哥哥、弟弟______________,他却躲在屋
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他这样躲起来读书,原来是——(学生回答,老师总结)为了怕耽误时间,抓紧时间读书呀!
你看,这么聪明的司马光,从小就勤奋好学呀!
2、过渡:长大后,他更加勤奋了,为了抓紧时间读书,(出示):
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
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1)你读完有什么体会?(体会稍微)
你喜欢这种枕头吗?
(2)司马光却用了这种枕头,还把这种枕头称为——(警枕)。
这里的警应是什么意思?你利用工具书查了没有?(警戒、提醒)提醒他什么?(时时刻刻都不要浪费时间,要抓紧时间学习和写作)(我们也来读读,来用这个例子来提醒提醒自己。
齐读)
3、过渡:就这样,(出示)他用了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1)介绍《资治通鉴》:
出示:它记载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目的是让统治者从历代治乱兴亡中取得鉴戒。
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比较完备的资料。
所以说它是著名的史学巨著。
(2)就是这样一部巨著,花费了司马光整整19年的时间,这是何等漫长的19年啊,19年,你能想象司马光是怎样度过的吗?
炎炎夏日,他——
(3)19年的夜以继日,19年的废寝忘食,终于编成了《资治通鉴》。
容易吗?(读好这句话)。
他手中的鲜花是怎么来的?(付出了很多汗水和心血。
)(出示:古今中外……)小时候要勤奋,长大后也需要勤奋。
4、聪明的司马光从小大大都很勤奋,才完成了《资治通鉴》,用这句名言最合适不过
出示: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分汗水
——爱因斯坦
(二)学习第三节
1、根据第二节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节。
出示自学要求
2、交流
他与司马光有什么不同?(基础差)指读句子
他手中的鲜花是什么?
基础这么差,怎么成功的?
出示:第一学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
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
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
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
(1)童第周的基础比别人差多了,他的考试成绩平均分才40多,学校建议他退学吧。
但他呢?
(2)正因为他的基础比别人差,引读:每天______________,晚上______________,经过______________
(3)这儿虽然没有童第周的想法,但从他的动作我们能推想,
他在想什么?
在他心中有着这样一个坚定的信念:(朗读)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
(4)经过半年的努力,童第周的成绩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这正应了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说的:“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出示,理解、朗读)
(5)长大后的他也不忘勤奋努力,攻克了难度很大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来读好这句话。
(出示:后来他……)
(6)这个例子再一次告诉我们,再次出示:古今中外……
这里的“鲜花”和“汗水与心血”你知道是什么了吗?(鲜花——取得的成就;汗水与心血——付出的劳动)
(三)总结感悟
1、指板书:大家看,聪明的司马光和基础差的童第周,他们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因为他们都——勤奋,由此可见勤奋是成才的关键。
2、课外延伸
(1)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一些有关勤奋的名言,你找到了吗?
出示
·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
——华罗庚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英)卡莱尔(2)你想用什么话来鼓励自己,请你也来写一句话,来鼓励自己,
老师更希望你能做到,长大后实现愿望,让他也成为别人学习的目标。
(3)交流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叙述: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必须也只有靠勤奋二字,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勤奋的优良传统。
那么要想成才,就记住这句话吧: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齐读最后一节。
四、作业
搜集有关勤奋的小故事,准备讲故事。
板书设计
16说勤奋
司马光聪明完成《资治通鉴》
童第周基础差完成青蛙卵剥离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