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茶文化选修课练习题【含答案分析】

茶文化选修课练习题【含答案分析】

一、判断题(共16道小题,共80.0分)1.明清时代出现了一个饮茶文化的巨大变革,那就是从唐宋时代的烹煮饮茶法,变成了清饮泡茶法。

A.正确B.错误2.《大观茶论》的作者是宋徽宗佶。

A.正确B.错误3.载的《登白菟楼》是文学史上第一篇以茶为题材的散文。

A.正确B.错误4.泡茶用水最好选“活”、”甘”、”清”、”轻”之水,就是说水品为活水,水味要甘甜,水质要清净,水质为软水。

A.正确B.错误5.以饮茶时是否添加其他佐料来区分的话,就只有两种饮用方式:即”清饮法”和”调饮法”。

A.正确B.错误6.(错误)乌龙茶,又称为青茶,是半发酵茶类的总称。

青茶介于绿茶、红茶之间,先是红茶制法,再按绿茶制法,从而形成了青茶制法。

A.正确B.错误7.(错误)在唐代,煮茶法逐渐过渡到点茶法。

人们逐渐重视茶叶原有的色香味,调味品逐渐减少。

出现了用蒸青法制成的散茶,茶类生产由茶饼为主趋向以散茶为主。

A.正确B.错误8.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茶树最早原产于中国的和中原地区。

其中的一株,树龄已达1700年左右。

A.正确B.错误9.古代的茶税和榷茶(茶叶专卖)始自唐代。

公元780年,唐朝为了平息兵变,增加军饷,开始对茶征税,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茶税。

A.正确B.错误10.(错误)卢仝,唐代诗人,号玉川子,济源(今)人。

卢仝一生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

A.正确B.错误11.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是轼在《次韵辅寄壑源试焙新芽》诗中所述的诗句。

A.正确B.错误12.世人总结,茶韵中有音韵、岩韵、韵、雅韵、冷韵、幽韵之分。

A.正确B.错误13.中国茶道强调“道法自然”,包含了物质、行为、精神三个层次。

A.正确B.错误14.很多的道家高人都把茶当作忘却红尘烦恼,逍遥享乐的一大乐事。

对此,道教南宗五祖之一的楠(泥丸),在《水调歌头•咏茶》一词中描述得很妙。

A.正确B.错误15.自从唐代茶圣陆羽首开中国茶道之先河,茶道一直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容。

A.正确B.错误16.十六世纪末,最澄继承、汲取日本历代的茶道精神,创立了日本正宗茶道。

他提出“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并一直传承至今,被视为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

A.正确B.错误17.二、多项选择题(共7道小题,共35.0分)1.中国的茶道精神融合了哪些文化之精髓?A.伊斯兰教文化B.儒家文化C.道家文化D.佛家文化2.以下选项哪些不属于我们常说的六大茶类?A.黄茶B.灰茶C.白茶D.花茶3.下列选项与鸦片战争有关的是?A.茶叶B.鸦片C.丝绸D.大米4.下列哪个朝代涉及到了茶税?A.唐代B.朝C.元朝D.明朝5.(错误)明代突出的茶艺思想有哪些?A.主茶禅一味B.主契合自然,茶与山水、天地、宇宙交融C.茶人友爱、和谐的思想深深影响各阶层民众D.茶不是一种大众化的饮品,而是一种高雅的情怀6.(错误)下列与美人茶有关的是?A.小绿叶蝉B.祁门红茶C.英国维多利亚女王D.膨风茶7.千利休创立了日本正宗茶道,他提出了怎样的茶道精神?A.清B.静C.和D.寂8.三、单项选择题(共17道小题,共85.0分)1.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以上文字出自哪首茶诗?A.《走笔孟谏议寄新茶》B.《木韫之舍人赐茶》C.《饮茶歌诮石使君》D.《一字至七字诗•茶》2.文学史上第一篇以茶为题材的散文是?A.楚的《出歌》B.西晋杜育的《荈赋》C.王微的《杂诗》D.晋宋时期的《搜神记》3.“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出自哪部茶学专著?A.《大观茶论》B.《茶经》C.《茶录》D.《茶述》4.擂茶是哪一类人的特色饮茶方式?A.客家人B.傣族人C.锡伯族人D.藏族人5.哪一类茶叶最先产生?A.红茶B.绿茶C.白茶D.黑茶6.茶叶最初的利用方式是?A.药用B.食用C.饮用D.药食同源7.鸦片战争与哪种茶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A.红茶B.黄茶C.绿茶D.黑茶8.(错误)下列选项中,描述唐太宗为了得到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写的书法真迹,派谋士萧翼从辩才和尚手中骗取真迹的故事的著名茶画是哪一幅?A.《萧翼赚兰亭图》B.《山窗清供》C.《事茗图》D.《调琴啜茗图卷》9.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的著作是哪一部?A.《大观茶论》B.《茶经》C.《齐民要术》D.《梦溪笔谈》10.(错误)轼《次韵辅寄壑源试焙新芽》中的仙山灵草湿行云,其中灵草是指什么?A.茶芽B.灵芝C.金银花D.野菊花11.哪位古代茶人茶性的体验为“其性精清,其味淡洁,其用涤烦,其力致和”?A.佶B.陆羽C.裴汶D.皎然12.荣西禅师写了一本茶学著作,是以下哪一部呢?A.《茶养生记》B.《茶录》C.《茶述》D.《问茶》13.茶道一词是由谁首先提出来的?A.皎然B.陆羽C.卢仝D.荣西禅师14.(错误)第一位把中国禅宗茶理带到日本的僧人是谁?A.玄奘B.最澄C.皎然D.荣西禅师15.日本正宗茶道是谁创立的呢,并提出“和静清寂”的茶道精神?A.最澄B.千利休C.荣西禅师D.陆羽16.红茶在哪一时期传入英国?A.17世纪B.16世纪C.15世纪D.14世纪17.极富盛名的日本茶道源于哪里?A.中国B.阿根廷C.印度D.英国一、判断题(共16道小题,共80.0分)1.(错误)唐代裴汶《茶经》指出:“其性精清,其味淡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

”清、淡、和是茶的品性和功用。

A.正确B.错误2.《大观茶论》的作者是宋徽宗佶。

A.正确B.错误3.饮茶的起源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众说纷纭,大致说来,有先说、西汉说、三国说、晋说。

A.正确B.错误4.泡茶用水最好选“活”、”甘”、”清”、”轻”之水,就是说水品为活水,水味要甘甜,水质要清净,水质为软水。

A.正确B.错误5.在明代之前,人们生产制作的茶全部是红茶,其他的几类茶均是在红茶之后产生的。

A.正确B.错误6.在制茶的过程中,人们通过不同的制造工艺,制成各类色、香、味、形品质特征不同的六大茶类,即绿茶、黄茶、花茶、白茶、红茶、青茶。

A.正确B.错误7.8.茶最初的利用方式主要是药用和食用。

当时人们是生嚼茶叶来解毒治病。

A.正确B.错误9.10.古代的茶税和榷茶(茶叶专卖)始自唐代。

公元780年,唐朝为了平息兵变,增加军饷,开始对茶征税,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茶税。

A.正确B.错误11.12.受老子思想的影响,中国茶道把“静”视为“四谛”之一。

A.正确B.错误13.14.很多的道家高人都把茶当作忘却红尘烦恼,逍遥享乐的一大乐事。

对此,道教南宗五祖之一的楠(泥丸),在《水调歌头•咏茶》一词中描述得很妙。

A.正确B.错误15.16.最澄的茶学著作《茶养生记》,从养生角度出发,介绍茶乃养生妙药,延龄仙术并传授我国宋代制茶方法及泡茶技术,并自此有了“茶禅一味”的说法。

A.正确B.错误17.18.茶道一词是陆羽提出的,他在《饮茶歌诮石使君》一诗中首次提出的。

A.正确B.错误19.20.马黛茶是国的一大特产。

A.正确B.错误21.22.目前,全世界绿茶的消费量占到茶叶消费总量的75%,是世界上饮茶的绝对主流。

A.正确B.错误23.24.十世纪时,蒙古商队来华从事贸易时,将中国砖茶从中国经西伯利亚带至中亚地区。

A.正确B.错误25.26.茶与茶文化向国外的传播,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四至五世纪,即南北朝时期。

A.正确B.错误27.二、多项选择题(共7道小题,共35.0分)1.泡茶三要素有哪些?A.茶叶用量B.泡茶水温C.冲泡时间D.茶壶质地2.3.我们常说的饮茶方式有哪几种?A.清饮B.调饮C.煮茶D.煎茶4.5.以下属于乌龙茶的选项是?A.大红袍B.铁观音C.大叶乌龙D.正山小种6.7.下列哪个朝代涉及到了茶税?A.唐代B.朝C.元朝D.明朝8.9.明代突出的茶艺思想有哪些?A.主茶禅一味B.主契合自然,茶与山水、天地、宇宙交融C.茶人友爱、和谐的思想深深影响各阶层民众D.茶不是一种大众化的饮品,而是一种高雅的情怀10.11.下列选项中属于茶韵的是?A.韵B.香韵C.音韵D.雅韵12.13.下列哪个选项属于佛教所指的茶的三德?A.提神B.有益静思C.帮助消化D.让人忘记凡尘一切14.三、单项选择题(共17道小题,共85.0分)1.清神、全真是哪位茶人提出的茶道功用?A.皎然B.卢仝C.陆羽D.佶2.3.饮茶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变革,由烹煮饮茶法,变成了清饮泡茶法的时期是?A.明清时期B.唐朝C.宋朝D.元朝4.5.白族特色的调饮饮茶方式是?A.三道茶B.奶茶C.竹筒茶D.盐茶6.7.下列哪项不属于泡茶三要素?A.茶叶用量B.泡茶水温C.冲泡时间D.茶壶质地8.9.下列几种茶中哪种不属于“世界知名”四大红茶?A.印度阿萨姆红茶B.祁门红茶C.正山小种D.斯里兰卡高地红茶10.11.黄茶的最大特点是?A.黄汤黄叶B.高香持久C.绿叶红镶边D.汤色清亮12.13.《山窗清供》的作者是谁?A.朱星诸B.陆羽C.薛怀D.皎然14.15.“君不见,昔时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这首诗出自轼的哪首诗呢?A.《行香子》B.《水调歌头》C.《次韵辅寄壑源试焙新芽》D.《试院煎茶》16.17.毛峰茶所透出的茶韵是什么?A.岩韵B.幽韵C.冷韵D.雅韵18.19.“岩韵”是指乌龙茶中的哪一茶种所具有的醇厚的感觉?A.岭头单枞B.武夷岩茶C.罗汉沉香D.奇兰20.21.茶韵中的韵味是按照什么而分的?A.气味B.味道C.形状D.茶叶的特质22.23.中国茶道强调“道法自然”,包含了哪三个层次?A.物质、行为、精神B.自身、他人、社会C.天、地、人D.你、我、他24.25.下列选项中,那一项是道家为了要在茶道达到“至虚极,守静笃”的境界而提出的致静法门?A.尊人B.贵生C.坐忘D.无己26.27.第一位把中国禅宗茶理带到日本的僧人是谁?A.玄奘B.最澄C.皎然D.荣西禅师28.29.中华民族的“国饮”是指?A.水B.酒C.牛奶D.茶30.31.极富盛名的日本茶道源于哪里?A.中国B.阿根廷C.印度D.英国32.33.茶与茶文化向国外传播,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时期?A.公元三至四世纪B.公元四至五世纪C.公元五至六世纪D.公元六至七世纪3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