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交指示语

社交指示语

论文标题:汉语社交指示语的语用研究A Pragmatic Study of Chinese Social Dexis论文作者论文导师宗世海,论文学位硕士,论文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论文单位暨南大学,点击次数6,论文页数63页File Size2410K2005-05-01论文网/lunwen_688256487/social deixis; apostrophe; modest honorific; relative power; social distance社交指示是汉语交际中非常典型的语言现象,尤其是在书信来往中。

本研究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对汉语社交指示语进行整理、收录,并分析了汉语社交指示语在实际使用中所发挥的语用功能。

结果显示:汉语社交指示以词汇形式和语法形式出现,其中以词汇形式出现的等级型称呼语和谦辞敬语是社交指示信息最主要的载体。

等级型称呼语包括敬称、谦称和权势语。

谦辞敬语是典型的社交指示语,敬称和谦称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在实际使用中,汉语社交指示语的功能有二,一是传递社交指示信息,这是最基本的功能,即传递交际双方不同的社会地位、社会关系、交际意图及情感等信息。

二是人们使用社交指示语来增加或减少受话人的面子、拉近或推远与受话人之间的社会距离。

称呼语是言语交际中不可或缺的构成要件;恰当的称呼是开启社交大门的钥匙.本文分析了英汉言语交际实例,指出称呼语具有三种社交指示功能,即认同功能,人际关系指示功能及情感指示功能.论称呼语的社交指示功能赵英玲摘要称呼语是指用来称呼别人和自己的词语。

它不仅是语法单位,而且还是言语交际单位和语用单位。

称呼语除了起“引起受话者注意和保持发话者同受话者之间的联系”这一根本作用以外,还具有社交指示功能,即角色认同指示功能、人际关系指示功能、情感指示功能以及交际动机指示功能。

关键词称呼语社交指示角色认同人际关系情感交际动机关于称呼语问题,国内外已有不少论著。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罗杰·布朗(RogerBrown)、阿伯特·古尔曼(AlbertGilman)、玛格丽特·福德(MargueriteFord)就发表了有关称呼语的系列文章。

从此,称呼语便成为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虽然语言学者已对称呼语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描写,但尚未对称呼语作出社交指示功能的解释。

笔者认为,称呼语除了起“引起受话者注意和保持发话者同受话者之间的联系”这一根本作用以外,还具有一定的社交指示功能,传递与说话情景相联系的、有关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社会关系等方面的语用信息。

为此,本文根据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的理论,论述了称呼语的社交指示功能,即角色认同指示功能、人际关系指示功能、情感指示功能和交际动机指示功能。

通过对称呼语的社交指示功能的论述,证实称呼语不仅是语法单位,而且还是言语交际单位和语用单位,进一步深化对称呼语这一语言现象的研究。

1.角色认同指示功能称呼语对说话人和受话人的社会角色具有认同指示功能,从社会语言学的观点分析,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均具有不同的社会特质,即人的社会性。

正如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M.A.K.Halliday)所说,每个人都是“社会人”(asocialman)。

既然是社会人,就必然会有一些社会属性。

根据这些社会属性,他们可归属不同的种族、政治、经济、宗教、地区、职业、性别、年龄等社会集团。

每一社会集团都有自己的行为规范(包括言语和非言语规范)。

集团中每一成员都要遵循其行为规范。

在社会生活,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常常通过各种方式,特别是言语行为,认同指示他人的社会角色和地位,从而使自己获得相应的认同指示。

称呼语作为语言的一部分,具有此种认同指示功能,因为通过一定的称呼形式,交际双方不仅可以认同指示双方的社会角色,而且还可以界定彼此的关系。

称呼语对受话人的角色认同指示功能是指说话人通过特定的称呼形式称呼对方,这些称呼形式能够认同指示受话人的年龄、性别、职业、职务、在社会和家庭中的角色,以及政治地位、社会地位、教育、宗教等社会背景。

例如,职业称呼形式(occupationalterms)能使受话人的职业得以认同指示(汉语的医生、英语中的operator等)。

同样,职位称呼(offi cialtitles)能使受话人的职位得以认同指示(汉语中的科长、英语中的professor等)。

除此之外,英国贵族的爵位称呼(inheritedti tles)也具有此种认同指示功能,如Duke(公爵)、Marquis(侯爵)等。

此外,一些约定俗成的称呼形式(conventionalizedaddressforms)也能刻画出受话人的社会属性。

汉语中的姓+“老”或“公”这种称呼形式多用于干部、知识分子中的老年男性,尤指德高望重者或影响较大的知名人士。

如“郭老”(郭沫若)、“徐老”(徐特立)等。

正如佛莱德里克(BraunFriedricke)指出,“一种称呼形式往往是说话人自觉或不自觉的自我再现”。

也就是说,称呼语也可认同指示说话人的社会角色。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ErvinTripp指出,在美国,不同的社会团体在使用称呼语方面会有很大差异。

例如,在西部沿海地区,一些受过良好教育的学术界人士,在称呼Doctor后面总是要加上受话人的姓(lastname),而社会层次比较低的人在使用称呼语Doctor时,不加受话人的姓。

又如,佛莱德里克指出,在爱尔兰英语中,一些爱称(honey,love,andsweetheart)通常被文化层次比较低的男性用来称呼陌生的女性。

总之,从说话人所使用的相对稳定的称呼语中,我们能够看出说话人是属于哪个社会团体,处于什么样的社会角色。

通常说话人所选用的称呼形式和其所在集团的行为规范相一致。

而每一社会集团都标志着其成员的文化程度、政治观点等社会背景。

所以通过研究说话人所使用的称呼语能够使说话人本身得以认同指示。

2.人际关系指示功能称呼语不仅可以认同双方的社会特质,而且还可以界定彼此的关系。

称呼语对人际关系有着敏锐的反应。

它不仅有提醒对方开始交际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摆正自己与交际对象的关系,便于展开交谈。

同什么人交际,应称呼什么,不仅在于他们各自的身份,更在于他们的相互关系。

人际关系,一般说来,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但这种说法失之笼统和空泛。

准确地说,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即指人们彼此之间在思想感情上的距离。

这种距离不是等同的,它有不同层次。

根据姚亚平的《人际关系语言学》,人际关系的类型大体可分为社会角色类型(据此将人际关系分成两大类:亲缘关系和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的相互地位类型(据此将人际关系分为权势关系(power)和一致关系(solidarity))以及人际关系的情感类型(据此将人际关系分成亲近和疏远两种)。

在此,我们主要探讨一下亲疏关系、权势关系和一致关系在称呼语中的体现。

(1)亲疏关系在称呼语中的体现亲疏关系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它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距离。

从亲到疏是一个连续体,亲疏之别界限模糊,但又是客观存在着的,对于言语交际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亲疏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如何称呼。

可以说,称呼语是亲疏程度、感情深浅的温度计。

例如,男女之间由认识而朋友,由朋友而恋人,由恋人而夫妻,在这个过程中,称呼起了很大变化。

称呼模式通常为×××-××-×-亲爱的。

使用上述不同称呼可以反映男女双方感情发展的不同阶段。

超越阶段的称呼,比如该称对方“×××”而称“×”,可能使对方难堪,甚至反感。

英语也是如此。

当双方关系比较亲密时,一般总是直呼名字,如“Hullo,Elizabeth,fancymeetingyouhere”或者叫对方的昵称,如“Willy,talktothemagain”。

Willy是Wil fred的昵称。

同样,爱称能反映出爱情关系或友谊。

如(my)darling,(my)dear,(my)dearest,(my)love,honey(美)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爱称常被一些男性用来称呼陌生的女性。

此乃例外而已。

实属非常规称呼语的使用。

(2)权势关系(power)在称呼语中的体现权势关系是指在某一点(如年龄、辈份、财富、社会地位)上,一方居于优势(如年龄大些,辈份长些,财富多些,社会地位高些),另一方居于劣势,双方处于这种不平等的关系之中进行交往。

常见的权势关系有父子关系、上下级关系、师生关系、雇主和雇员的关系等等。

在实际交往中,使用称呼语总是双方的,而双方使用的称呼语则可能是对等的(recip rocalpattern)—双方互称FN(firstname)或互称TLN(title+lastname);也可能是不对等的(non-reciprocalpattern)—一方称另一方FN,另一方则称一方TLN。

概括地说,使用不对等称呼语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社会地位和彼此熟悉程度的不同。

一般来说,当受话人有权势时,说话人一般使用尊称、敬称来称呼对方。

在使用敬称时,说话人意识到自己与对方在地位等方面的悬殊,而在表示敬意的同时,又与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

在下面的例子中,雇员对雇主称sir,说明了这一点。

Theboss:Canyoucomehereaminuteplease,Bob?Bob:Yes,sir.此外,说话人在使用职位称呼形式时,也可以表示对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受话人抱有敬意,同时也表示自己与受话人之间存有一段距离。

试看下例:“Tonight”saidthegeneral,“wewillhunt-youandI.”“No,general”saidRainsford,“Iwillnothunt”.(RichardConnell:TheMostDangerousGame)(3)一致关系(solidarity)在称呼语中的体现一致关系是指在某一点上双方具有一致性或共同点,双方处于平等的关系之中进行交往。

常见的一致关系有同学关系、同事关系、同辈关系等等。

称呼语是否对等,与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关系极大。

当双方的社会地位大致相同时,双方通常使用对等的称呼语。

然而,互用FN与互用TLN的情况完全不同:在比较正式的场合或当双方关系比较疏远时,通常互称TLN。

在非正式的场合或比较熟悉的人们之间,一般都互用FN。

一般说来,美国人直呼FN在同事、同学之间很普遍,显得友好和随便。

以上列举了称呼语对亲疏关系、权势关系及一致关系的指示功能。

我们不妨把这些称之为静态的常规的人际关系指示功能。

(4)动态的、非常规的人际关系指示功能称呼语的改变意味着社交指示信息的改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些雇员以FN,而不是以TLN称呼老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