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物分析 第六章 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

药物分析 第六章 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


(二)HPLC
对照品与供试品保留时间一致
27
第三节 特殊杂质及其检查法
一、阿司匹林和双水杨酸酯 杂质来源:
原料残存(生产过程中乙酰化不完全)
水解产生(贮存过程中水解产生)
28
(一)合成路线:
COONa ONa CO2 ONa H
+
COOH OH (CH3CO)2O
COOH OCOCH3
COOH O O OH
46
2. 水解后剩余滴定法 阿司匹林: 水解:
COOH
酯的一般含量测定方法
COONa
+ 2NaOH
OCOCH 3
水解
OH
+CH3COONa
剩余滴定:
2NaOH(过量)+H2SO4=Na2SO4+2H2O
47
USP方法:取本品约1.5g,精密称定,加入氢氧化
钠滴定液(0.5mo1/L)50.0m1,混合,缓缓煮沸 10min,放冷,加酚酞指示液,用硫酸滴定液 (0.25mo1/L)滴定剩余的氢氧化钠,并将滴定结 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的氢氧化钠滴定液 (0.5mol/l)相当于45.04mg的C9H8O4。
乙酰水杨酸 苯酯
31
检查方法——HPLC法
固定相:ODS
流动相:A 乙腈-四氢呋喃-冰醋酸-水
B 乙腈 对照液:0.5%供试品溶液 要求:供试品溶液杂质峰面积和不得大 于对照液峰面积
32
(三)双水杨酸酯中游离水杨酸的检查
水杨酸+Fe3+→显色
→测定530nm吸光度
要求:供试品溶液吸光度小于对照液
典型药物:吲哚美辛
11
苯并噻嗪甲酸类
OH O N H S O N O CH 3 R
典型药物:吡罗昔康、美洛昔康
12
其他非甾体抗炎药
OCH3
HO
NO2 尼美舒利
13
二、主要理化性质 (一)酸性 游离羧基酸性较强 芳酸>芳取代脂肪酸 可用酸碱滴定法测定含量
稀盐酸

水杨酸白色 (测定熔点), 可溶于醋酸铵
24
六、特征元素的反应
1.氯元素的鉴别
两种鉴别方法 2.硫元素的鉴别
25
七、光谱法 (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最大吸收波长发 2.最大与最小吸收波长法 3.吸光度法 4.吸光度比值法 (二)红外分光光度法
26
八、色谱法
(一)TLC
对照品与供试品斑点位置一致
48
反应摩尔比为1∶2 优点:消除了酯键水解的干扰
缺点:酸性杂质干扰
49
3.两步滴定法 阿司匹林片、阿司匹林肠溶片 氯贝丁酯
取本品 10 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阿 司匹林0.3g),置锥形瓶中,加中性乙醇(对酚酞指示液显中 性)溶解后,振摇使阿司匹林溶解,加酚酞指示液 3 滴,滴加
3
19
二、缩合反应 1.酮或醛结构与肼基缩合
CH3 HO O O HN NH2 NO2
+
H2SO 4
NO2
O2N H N
CH3 HO
N
NO2
O
20
三、重氮化—偶合反应 芳香第一胺类鉴别反应 具芳伯氨基或潜在芳伯氨基的药物
α β OH
21
直接:对氨基水杨酸钠、盐酸普鲁卡因、 苯佐卡因、盐酸普鲁卡因胺 间接: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醋 氨苯砜、贝诺酯
对照溶液的主斑点(或荧光强度)
39
优点:以供试品的稀溶液作为对照液,不
需要杂质对照品,简单、价廉,还可配成
几种限量的对照溶液; 缺点:不同物质,不同Rf值比较,准确度 差、直观性差。
40
2.有关物质B
HPLC法
固定相:C18
流动相:水-甲醇-乙腈-冰醋酸
检测波长:254nm
要求:杂质峰面积和小于对照液主
第六章 芳酸类 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
1
鉴别 结构 性质 杂质检查 含量测定
体内药物分析
2
芳酸类非甾体药物
药理作用:抗炎、抗风湿、止痛、
退热、抗凝血
应用:关节炎、发热、各种慢性疼痛
3
水杨酸
邻氨基苯甲酸
分类
邻氨基苯乙酸
芳基丙酸 吲哚乙酸
苯并噻嗪甲酸
4
第一节 典型药物的结构与性质
一、典型药物与结构特点 苯环——各种取代基 羧基——游离、盐、酯 氨基——酰胺
22
四、氧化反应 甲芬那酸+硫酸+重铬酸钾→深蓝色 →棕绿色
吲哚美辛+硫酸+重铬酸钾→紫色
吲哚美辛+盐酸+亚硝酸钠→绿色 →黄色
23
五、水解反应
阿司匹林 Na 2CO3 水杨酸钠 醋酸钠 水杨酸(白色 ) 醋酸臭气
硫酸
双水杨酯 NaOH
53
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 直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2.柱分配色谱—紫外分光光度法 三、HPLC
54
第五节 体内药物分析 一、血浆中阿司匹林与水杨酸的HPLC测定法 二、人血浆中布洛芬的HPLC测定与立体选择 性代谢研究
55
本章小结 1.结构特点 2.理化性质 3.与三氯化铁反应鉴别 4.重氮化偶合反应 5.水解反应 6.特征元素的反应
5
水杨酸类
COOH O R
R'
6
典型药物:
7
邻氨基苯甲酸类
COOH H N
R
COOH CH3 H N CH3
典型药物: 甲芬那酸
8
邻氨基苯乙酸类
R' O H N R O
典型药物:双氯芬酸钠
9
芳基丙酸类
CH 3 HO O R'
R
典型药物:布洛芬、酮洛芬、萘普生
10
吲哚乙酸类
COOH R' CH 3 N R
56
本章小结
7.紫外法鉴别
8.阿司匹林中特殊杂质的检查
9.对乙酰氨基酚中特殊杂质的检查
10.酸碱滴定法测定含量
1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
57
原料药:0.5%
制剂:1.5%
33
二、甲芬那酸中2,3-二甲基苯胺
(一)合成工艺
COOH Cl + H3C CH3 NH2 Cu COOH H N H3C CH3
34
(二)检查方法
GC—程序升温法检查2,3-二甲基苯胺
限度:0.01%
供试品溶液、对照品溶液
35
三、二氟尼柳中有关物质的检查
F F
50
第一步 中和
51
第二步 水解:
水解后剩余滴定
2NaOH(过量)+H2SO4=Na2SO4+2H2O 药物与氢氧化钠反应摩尔比为1∶1
本法消除了酸性杂质的干扰,降低了酯键水解的干扰
52
片剂含量测定结果的计算
每片含量 标示量% 100% 标示量 测得量(g) 平均片重(g) 供试品重(g) 100% 标示量(g / 片)
F
NH2
+
偶合 Cu
F
乙酰化
F
F
F
COCH3
氧化 F H2O2
F
OCOCH 3
F
COOH
水解
F
OH
羧化
F
OH
36
1.有关物质A 高低浓度对比法 方法:
S 供试品溶液
溶剂溶解
一定量供试品溶液 对照溶液
稀释
37
供 试 品
对 照 品
38
判断: ① ② 控制杂质斑点个数,控制杂质种类 供试品溶液所显杂质斑点不得深于
峰面积
41
第四节 含量测定 一、酸碱滴定法
1. 直接滴定法
S sol
中性乙醇
终点
酚酞 NaOH滴定
42
阿司匹林 ChP(2010) 取本品约0.4g,精密称定,加中性乙醇(对酚 酞指示液显中性) 20ml ,溶解后,加酚酞指示 液 3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1/L)滴定。 每 lml 的 氢 氧 化 钠 滴 定 液 ( 0.1mo1/L ) 相 当 于 18.02mg的C9H8O4。
43
44
(1)测定方法及计算
反应摩尔比为1∶1
(2)讨论 ① 中性乙醇 溶解阿司匹林且防止酯键水解。
“中性”是对中和法所用的指示剂而言
45
② 优点:简便、快速
缺点:酯键水解干扰(不断搅拌、快速滴定) 酸性杂质干扰(如水杨酸) ③ 适用范围:不能用于含水杨酸过高或制剂分 析,只能用于合格原料药的含量测定
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至溶液显粉红色,再精密加氢氧
化钠滴定液(0.1mol/L)40m1,置水浴上加热15分钟并时时振 摇,迅速放冷至室温,用硫酸滴定液( 0.05mol/L )滴定,并 将 滴 定 的 结 果 用 空 白 试 验 校 正 。 每 lml 的 氢 氧 化 钠 滴 定 液 (0.1mo1/L)相当于18.02mg的C9H8O4。
14
(二)水解性 酯键、酰胺键能水解 水解产物可用于鉴别 水解反应可用于定量测定
15
(三)光谱特征 红外:鉴别 紫外:鉴别、含量测定、均匀度、溶出度 (四)基团或元素特性 酚羟基、二苯甲酮、芳伯胺基、硫元素
16
第二节 鉴别试验
一、与三氯化铁反应 1.水杨酸反应 与三氯化铁反应生成紫堇色配合物
O OH O O
+FeCl3 +H2O
OH O
Fe
OH
17
注意:
1.反应条件:pH4~6 ,强酸性环境产物分解
2.反应灵敏,在稀溶液中进行 3.不同药物产物颜色略有差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