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切片制作技术
2.注射、灌注固定法 某些组织块体积过大或固定剂难以进入内 部,或需要对整个脏器或动物进行固定。
3.细胞涂片的固定方法 可采用浸入法和滴加法。用浸入法时, 可将新鲜而湿润的涂片直接浸入固定液内,如可能,应每个病例 单独固定以免交叉污染。
4.微织结构收缩小的优点,目前已经用于病理诊断。但应严格控制固 定的温度,否则会影响组织固定的质量。
2.固定造成物质损失。不同的固定剂和固定方法会引起不同程度的 细胞内蛋白质、粘多糖、脂类、核酸和低分子量物质的损失,因 此应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选择适当的固定剂和固定方法,以使所 研究的物质损失达到最小。
3.组织皱缩。甲醛、福尔马林固定的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皱缩。
二、固定方法的选择
(一)细胞内物质成分与固定剂的关系 (二)常用的固定方法 (三)固定时注意事项
(一)细胞内物质成分与固定剂的关系
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脂类和糖类,根据研究目
的不同选用不同的固定剂和固定方法,如要保存细胞内糖原用
Carnoy液固定,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为不稳定抗原,极易被固
定液破坏,因此常用冰冻切片进行染色。
(二)常用的固定方法
1.蒸汽固定法 要固定组织中的可溶性物质,一般选用蒸汽固定 法;较小而薄的标本,也可用锇酸或甲醛蒸汽固定。主要用于某 些薄膜组织以及血液或细胞涂片的固定。
构破坏。
第二节 固定方法
将组织浸入某些化学试剂,使细胞内的物质尽量接近其生 活状态时的形态结构和位置,这一过程称为固定。凡需病理 检验的各种组织都需经过固定。
一、固定的意义 二、固定方法的选择 三、固定液
一、固定的意义
1.保持细胞与生活时的形态相似,防止自溶与腐败。
2.保持细胞内的特殊成分与生活状态时相仿。经过固定,细胞内 的一些蛋白质等可沉淀或凝固,使其定位在细胞内的原有部位, 有利于其后物质的确切定位。
材时将标本染上伊红液,以免包埋过程中丢失。
6.注意特殊情况 取材应避免过多的坏死组织或凝血块,组织块上如有血液、粘液、
粪便等污物,应先用水冲洗干净再取材。
7.取材数量 不同的标本取材的组织块多少不同,原则上是凡是可疑处均应取材。一般
来讲,除了病变的主体部分外,应注意切取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交界处。
8.清除多余部分 取材时应注意清除组织周围的多余脂肪组织,否则会对以后的切片
和观察带来一定的影响。
9.核对 取材完毕,应核对无误,并签署有关信息和记录日期。
10.组织存放 取材完毕,标本应按序存放,并加足固定液以备复查。
四、冰冻切片取材
(一)取材
在详细检查的基础上选取最有代表性的组织,必要时应取2块或
2.标本大小 经修整后的组织大小以1.5 cm 1.5 cm 0.2-0.3 cm 为宜。 3.取材时间 原则上应尽快取材。 4.注意包埋方向 需指定包埋面的应作记号表明。如皮肤组织的包埋面应与表面垂直,
才能保证皮肤的各层结构都能被观察到。
5.小标本的处理方法 较小的标本(如穿刺材料等)常常用易透水的薄纸包好,在取
第一节 取材
从大体标本上按照病理检查的目的和要求切取适当大小的组 织块,供制片进行显微镜检查。
一、取材时对送检组织的要求 二、取材 三、取材时的注意事项 四、冰冻切片取材
一、取材时对送检组织的要求
送检组织切取后应立即放入10%福尔马林溶液内固定; 尸检标本应争取在死亡后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取材; 有特殊要求(如细菌培养、结石的化学成分分析等)须事先联系,
在标本未固定前进行处理。
二、取材
对送检组织应进行详细检查,根据诊断的需要,确定取材的部位 和块数;
切取的组织要按不同部位分别给予不同的编号或标记,以便镜检 时查对。
三、取材时的注意事项
1.注意防止人为损伤 切取组织的刀具应锋利、薄;切取组织块时,避免前后拉动或
用力挤压组织,避免使用有齿镊,引起组织结构的变形和损伤。
3.便于区别不同组织成分。组织细胞内的不同物质经固定后产生 不同的折光率,对染料产生不同的亲和力,经染色后容易区别。
4.有利于切片。固定剂有硬化作用,可使细胞正常的半液体状胶 体变为半固体状凝胶,使细胞组织硬度增加,便于制片。
固定剂对组织细胞的不利影响
1.影响常规染色。如用福尔马林固定时,常有福尔马林色素的异常 沉积。
(三)固定时注意事项
1.固定液的量 固定组织时,固定液的量要充足,一般为组织块总体积的4-5倍。而且应在
组织切取后立即或尽快放入适当的固定液中。
2.固定液的穿透性 一般固定液在24 h内不能穿透厚度大于2-3 mm的实体组织或0.5 cm
的多孔疏松组织。
3.组织块的大小 厚度可根据组织类型而不同,原则上不应超过4 mm, 以3 mm更为适宜。
更多组织块。取材后应立即用液氮速冻,然后在-70℃或-40℃低温
冰箱保存。
(二)注意事项
1.液氮速冻时,标本盒不能直接浸入液氮,以免组织膨胀破碎。 2.新鲜组织不能放入-10℃冰箱内缓慢冷却,否则组织内水分可
逐渐析出形成冰晶,造成组织结构破坏。 3.冷冻后的组织块应密封保存,防止脱水。 4.在组织块复温时,应在37℃加温速融,自然复温将造成组织结
病理切片制作技术
第一章 组织的取材和固定方法
病理标本的检查应包括大体和显微镜下观察二个方面,而正
确的诊断往往取决于准确的显微镜下观察,因此,制片质量的好 坏将直接影响诊断结果的准确性,甚至会带来错误的结果。
近年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病理学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取 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组织细胞的形态保存完整,而且 要求最大程度的保存组织或细胞成分的抗原性。抗原性不受损伤 是一方面,还要求不能弥散,否则,对于抗原含量较少的标本, 抗原性完全丧失,产生假阳性结果,影响病理诊断的准确性,甚 至抗原的定位也无从谈起。
4.固定时间 大多数组织应固定24 h。固定的时间与使用固定液的种类、组织块大小、温度
等有关,不同的固定液有不同的固定时间,一般固定时间为3-24 h。
5.固定温度 大多数可在室温(25℃)固定,在低温固定时,固定时间应相应延长。
6.加热 加热可使蛋白质凝固,但一般不要求加热,因为加热可加速组织的自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