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七章肝脏生化xuesheng优秀课件

第十七章肝脏生化xuesheng优秀课件

不一定是解毒作用
二、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
第一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 第二相反应——结合
(一)第一相反应 1、氧化反应 (1)微粒体依赖P450的加单氧酶系:
RH
加单氧酶系
R-OH
O2 + NADPH + H+
NADP+ + H2O
产物:羟化物或环氧化物 举例:
加单氧酶
N2H
HO
苯胺
对氨基苯酚
甲基供体:S-腺苷甲硫氨酸(SAM)
6.甘氨酸
三、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 1、年龄 2、疾病 3、诱导物 4、抑制物
生物转化反应的特点
(1)转化反应的连续性 (2)反应类型的多样性 (3)解毒与致毒的双重性
第三节 胆汁与胆汁酸的代谢
Metabolism of Bile and Bile Acids
(二)非营养性物质:既不能作为细胞的结 构成分,也不能作为氧化供能物质。
内源性:激素、神经递质、胺类、胆红素、 氨等。
外源性:毒物、药物、食品添加剂、胃肠 道腐败产物。
(三)生物转化的主要场所
➢ 肝是生物转化的主要器官; ➢ 肾、肺、胃肠道和皮肤也有一定生物转化功
能。
(四)生理意义 (1)解毒 (2)激素灭活 (3)药物代谢 (4)致毒
一、胆汁
胆汁
肝胆汁 胆囊胆汁
两种胆汁的百分组成和部分性质
比重 pH 水 固体成分 无机盐 粘蛋白 胆汁酸盐 胆色素 总脂类 胆固醇 磷脂
肝胆汁 1.009~1.013
7.1~8.5 96~97
3~4 0.2~0.9 0.1~0.9 0.5~2 0.00.08
二、肝脏在脂类代谢中的作用
作用: 在脂类的消化、吸收、合成、
分解与运输均具有重要作用。
消化吸收:
分泌胆汁酸盐。
合成:
合成脂肪酸、甘油三酯、 胆固醇 、磷脂、 酮体等,改造脂肪酸链。
分解:
①脂肪酸氧化分解;②降解LDL;③胆固醇 转化为胆汁酸和排泄胆固醇。
运输:
合成脂蛋白、LCAT
三、肝脏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
第十七章肝脏生化 xuesheng
➢ 肝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 ➢ 肝也是体内最大的腺体;
肝的组织结构和化学组成特点:
① 肝具有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血液供应; ② 肝存在肝静脉和胆道系统双重输出通道; ③ 肝具有丰富的肝血窦; ④ 肝细胞含有丰富的细胞器。
➢肝具有复杂多样的生物化学功能
1、肝系多种物质代谢之中枢 2、生物转化作用 3、分泌作用(分泌胆汁酸等) 3、排泄作用(排泄胆红素等)
作用: 肝在人体蛋白质合成、分解和氨
基酸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血浆蛋白的合成与降解:
合成和分泌血浆蛋白(γ -球蛋白由浆细胞 合成),降解血浆蛋白(除清蛋白外)。
氨基酸代谢:
除支链氨基酸外,其他各种氨基酸的分解 与转变;解氨毒;胺类转化。
四、肝脏在维生素代谢中的作用
作用: 肝在维生素的吸收、储存、运输
胆囊胆汁 1.026~1.032
5.5~7.7 80~86 14~20 0.5~1.1
1~4 1.5~10 0.2~1.5 1.8~4.7 0.2~0.9 0.2~0.5
二、胆汁酸分类
(一)按结构分类 (1)游离胆汁酸:
胆酸、脱氧胆酸、鹅脱氧胆酸、石胆酸。 (2)结合胆汁酸:
游离胆汁酸与牛黄酸和甘氨酸的结合物。
N2H
(2)胺氧化酶系:线粒体
RCH2NH2
单胺氧化酶(MAO) RCHO
O2 + H2O
NH3 + H2O2
儿茶酚一O一甲基转化酶( COM T )
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
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
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代谢
去甲肾上腺素代谢
儿茶酚胺-O-甲基转移酶(COMT)
(3)脱氢酶系:细胞液、微粒体
(二)按来源分类 (1)初级胆汁酸:
第二节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
Biotransformation Function of Liver
一、概述 (一)生物转化作用的概念
机体对非营养物质进行代谢转变,使其 极性增强,水溶性提高,易于通过胆汁或 尿液排出体外,或改变其毒性、生物活性、 药理作用等,这一过程称为生物转化 (biotransformation)。
1、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
葡糖醛酸基的直接供体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UDPGA)
2NAD+
2NADH + 2H+
UDPG脱氢酶
OH
O -- G A
葡萄糖醛酸
+ UDPGA
+ UDP
转移酶
苯酚
苯-β-葡萄糖醛酸
COOH
葡萄糖醛酸
+ UDPGA
转移酶
O C -- G A
+ UDP
苯甲酸
苯甲酰-β-葡萄糖醛酸
第一节 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Function of Liver in Material Metabolism
一、肝在糖代谢中的作用
作用: 维持血糖水平相对稳定。
不同营养状态下的肝内糖代谢情况:
饱食状态:糖原合成加强,过多糖则转化 为脂肪,以VLDL形式输出。
空腹状态:肝糖原分解加强。 饥饿状态:以糖异生为主,同时脂肪动员 和酮体生成加强。
RCH2OH 醇脱氢酶 RCHO 醛脱氢酶 RCOOH NAD+ NADH+H+ H2O+NAD+ NADH+H+
2、还原反应 位置:微粒体 酶类:硝基还原酶、偶氮还原酶
磺胺药物的发现
4-氨磺酰-2.4-二胺偶氮苯
3、水解反应 位置:胞液 酶类:酯酶、酰胺酶
(二)第二相反应—结合反应
结合反应即指一些具有羟基、羧基或 氨基的药物、毒物、激素等与葡萄糖醛 酸、硫酸、谷胱甘肽、甘氨酸、乙酰基、 甲基等的结合反应。
及转化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脂溶性Vit的吸收:胆汁酸盐
脂溶性Vit的储存:A、D、K、B12
参与维生素的代谢:
胡萝卜素 :VitA VitD的活化(-OH):1,25-(OH)2-D3 尼克酸:NAD(P) 泛酸:CoA Vit A:TPP
五、肝参与多种激素的灭活
激素的灭活 (inactivation): 激素主要 在肝中转化、降解或失去活性的过程称为 激素的灭活。
2、硫酸结合反应
O
O
硫酸转移酶
HO
雌酮
PAPS
PAP
H O 3S O
雌酮硫酸酯
3’-磷酸腺苷-5’磷酸硫酸(PAPS)
3、乙酰基结合反应
乙酰基转移酶(acetyltransferase)
4.谷胱甘肽结合反应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
5.甲基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