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学概述
和15.6℃时的相对密度(与水比)的关系:
由上式可知,API度愈大,相对密度愈小。目前,国际上把 API度作为 决定原油价格的主要标准之一。它的数值愈大,表示原油愈轻,价格 愈高。
API度分类是根据轻、重两个馏分来决定的。前一馏分代 表轻馏分(250~275℃,101.3KPa)。标准:API度≥40.0为石蜡 基,33.1~39.9为中间基,≤33.0为环烷基;
1913年美孚石油公司:在陕北延长及其周围地区进行作了100平方千 米的地质勘查,在延长、肤施(今延安等地钻井7口,耗资 250万元,最后宣告失败。
192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布莱克威尔德来到中国调查地质,写了 《中国和西伯利亚的石油资源》一文,下了“中国贫油”的结论。从 此,“中国贫油论”就流传开来。
石油地质学家孙健初等于1937年在新疆发现了独山子油田,1938年 在甘肃玉门开发出了老君庙油田。为实践上证实中国可以从陆相地 层中找到石油提供了先期准备。
硫含量为基准的原油分类
超低硫原油 低硫原油
S<0.1
≥0.1-0.5
含硫原油 ≥0.5-2.0
高硫原油 ≥2.0
以密度为基准的原油分类(20°C)
轻质原油 中质原油 重质原油 特重质原油
d<0.8661
0.86610.9162
0.91620.9968
>0.9968
天然气(natural gas):广义上自然界一切天然生成的气体,
常为各种气体化合物或气态元素的混合物,成因复杂,产
状多样。
大气
根 据
表层沉积物中的气体
存
三大类岩石中的气体
在 的
海洋中的气体
环
地幔排出气
境
宇宙气
石油地质学研究的是狭义的天然气,指与油田和气体有 关的可燃气体,成份以气态烃为主,多与生物成因有关。
石油、天然气的重要性: 重要燃料:石油和天然气具有热值高、燃烧充分、流动 性强、运输方便、成本较低等特点,是极为重要的燃料, 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多以其产品为动力燃料,金属和 非金属的冶炼也以石油和天然气为能源。几乎所有的转动 机械都以石油产品为润滑材料。因此,石油被誉为工业的 “血液”、机器的“粮食”。 化工原料:石油组分多样,具有裂化、合成等化学性能。
石油勘探:
第一口油井:“苗1井 ”,1878年,台湾北部苗栗县,井深 120m,日产0.75t。当时的台湾苗栗油矿聘请两名美国技师, 购进美国顿钻钻机一套钻成的,也是中国第一口顿钻井。
大陆第一口油井: 延长1号井,1907年6月5
日至9月6日完钻,是延长 油矿聘用日本技师和7名技 工,购进日本顿钻钻机完成 的。井深80m,日产1.5t。
(储集层、盖层、圈闭和油气藏) (3)油气在地下的运移问题,即油气藏是如何形成的? (4)地质历史过程中,油气能否保存下来的问题? (5)油气在地下怎样分布,即油气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石油地质学的基本问题:
石油地质学的 灵魂
生、储、盖、圈、运、保
研究的三大核心课题:
(1)成烃 (2)成藏 (3)油气分布规律
后一馏分代表重馏分(275~300℃,5.33KPa),标准是: API度≥30.0为石蜡基,20.1~29.9为中间基,≤20.0为环烷基。
如若轻、重馏分均为石蜡基时,则称为石蜡基原油;若 轻馏分为石蜡基,重馏分为中间基,则称为石蜡-中间基原油, 反之则称为中间-石蜡基原油。以此类推共得九种原油。
石油略轻于水,组成成份十分复杂:就其化学元素 而言,主要是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多种碳氢化合物, 统称“烃类”。
原油分类
组成
硫含量
比重
石环 中 蜡烷 间 基基 基 原原 原 油油 油
超低含高 低硫硫硫 硫原原原 原油油油 油
轻中 重特 质质 质重 原原 原质 油油 油原
油
API度:美国石油学会制订的用以表示石油及石油产品密度的一种量度。 以 API度作为原油分类的基准。其标准温度为15.6℃(60ºF),它
石油地质学的主要任务(回答两个问题): (1)哪些因素(条件)控制着地下石油、天然气 的形成和分布?
解决:地下油气资源形成和分布的控制因素 (2)哪里可以找到油气资源?
解决:油气资源的分布规律的问题
2 石油地质学的内容
(1)地下油气的成因,即油气如何形成? (2)地下油气的储存问题,即油气是如何储存的?
二 中国油气勘探简史
1、有关记载 1)周代《易经》(5000 or 7000年前)
“泽中有火”、“上火下泽”、“火在水上”,阐明了 可燃的天然气在地表湖沼水面出露的火苗 2)汉代《汉书·地理志》、晋代《博物志》等
“侑水、可蘸”、“石漆水”等描述地表油苗 3)唐代《元和郡县志》(公元758~814)
绪论
石油地质学的任务和内容 中国油气勘探简史 油气地质勘探的发展方向
一、 石油地质学的任务和内容
1 石油地质学的任务
基本概念: 石油(petroleum)
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 稠液体。主要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等各种碳氢 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可燃有机矿产。也称原油 (crude oil)或黑色金子。
主要原料:涤纶、维尼纶、合成羊毛、塑料制品 基础原料:耐高温、高压、防腐、防水、抗氧化等制品。 其他:医药、农药、化肥、炸药等。
石油的最终产物—沥青:道路铺设、防渗材料、电气绝 缘材料及橡胶产品的填充剂
石油全身都是宝,是“液体的金子”。
国家将油气资源与粮食、水资源一 同列为影响国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 展,以及社会安全的三大战略资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油气勘探的三大基本理论:
沉积学(沉积岩石学、岩相古地理)
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构造地质学) 石油地质学(包括地球化学) 石油地质学: 作为矿床学的一个分支,是在石油和天然气勘 探领域及开采的大量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门新兴 学科。是石油及天然气勘探领域的重要理论基础。 是研究地下油气生成和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原理 以及油气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
“猛火油炸” 4)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公元1086年-1093年 )
第一次提到“石油”,油烟做墨
2、解放前的石油工业
1)油气开采
天然气开采:
2200多年前,四川自流井开采天然气,到了宋末元初,已 经形成规模开采
1840年,四川自贡的磨子井,井深1200m,三叠系嘉陵江 统灰岩第三组深部主气层。日产气量超过40万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