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霍姆林斯基简介盼星星盼月亮总算盼到了暑假,大家都想好好的休息休息,陪陪家人,联络联络朋友,美美的睡睡懒觉,享受一下睡到自然醒的幸福感。
可是,又接到了培训的通知,知道大家心里都很反感,但是不管怎样,我们为期4天的培训任务还是得完成。
还是那句话,既来之则安之吧。
这次我们的任务是世界著名的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建议》,很多老师可能在假期里就已经看过了,我和大家一样,只有一本课本,也没有参加任何的培训,只不过我看课本的时间要比大家多一点点,在这里我就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读后的体会、感受,就算是完成这次的培训任务吧。
当然了,我才疏学浅,我的这些体会和感受也仅仅代表我个人,说得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包涵。
也希望大家给我提出更多的意见和建议。
(一)苏霍姆林斯基的生平今天早上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苏霍姆林斯基的生平。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再怎么伟大的人,首先是一个平凡的人;再怎么伟大的事,首先也是一件平凡的事。
人,是从平凡逐渐走向伟大的。
人的伟大,往往是表现在平凡的生活和小事上,而不是表现在惊天动地的事件中。
我们今天要了解的苏霍姆林斯基也只是普普通通的平常人,他做的也只是普普通通的平常事,一起去看看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份简历吧。
从中我们会了解到苏霍姆林斯基平凡的生活。
1、1918年,苏霍姆林斯基诞生在乌克兰基洛沃格勒一个贫民家庭。
[祖父曾是旧俄的农奴; 父亲是农民、一个能干的木匠, 在夺取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中失去了一条腿, 在国内战争时期为巩固革命成果流过血。
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 这个偏远乡村的农家, 生活是贫困而动荡的。
土豆和黑麦粉做的面饼是家里上好的食品。
小瓦西里(苏霍姆林斯基小名)总是赤着脚跑来跑去。
然而酷爱书籍的祖父, 无限忠于苏维埃政权的父亲和慈爱的母亲, 创造了一个温馨和睦而又生气勃勃的家庭环境。
在这个家里, 大人从不大声呵斥, 更不责打孩子, 一道目光、一个表情, 就足以使孩子明白自己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
孩子们从心底里感觉到长辈对他们的期望和热爱, 很依恋长辈。
小瓦西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健康、茁壮地成长。
这个家庭尊老爱幼的传统孕育了苏霍姆林斯基那颗金子般的心。
有意思的是, 这个家庭中的兄弟姐妹4 人, (三男一女), 先后都成为教育工作者。
]2、1926年入一所七年制的农村学校学习。
3、1933年,提前从速成中学毕业进入一所师范院的师资培训班学习,准备当教师。
( 2 0 岁左右),1934年在故乡担任小学教师,同时参加高等师范教育进修(函授)4、1939年加入苏联共产党。
在波尔塔瓦师范学院语言文学系接受函授教育,取得了中学教师的合格证书,并先后担任中学语文教师、教导主任。
5、1 9 4 1 年参加反法西斯卫国战争,任政治指导员。
在这一阶段中,妻子被敌人残酷地处死,出生不久的婴儿夭折,自己在战争中负了重伤,两块弹片一直留在胸部未能取出。
伤愈出院,要求重返教育岗位。
先任乌发的某中学校长,后任基洛夫格勒区教育局长。
6、1 9 4 7 年经苏霍姆林斯基本人要求,回到家乡。
1 9 4 8 年被任命为帕夫雷什中学校长直至逝世。
帕夫雷什中学是乌克兰境内的一所10年制普通乡村学校,苏霍姆林斯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33年,其中26年担任了校长工作,苏霍姆林斯基的大部分教育生涯就是在这里度过的。
《帕夫雷什中学》这本书是苏霍姆林斯基根据个人经验写成的,在某种程度上是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33年、其中包括26年的校长工作总结。
因此,《帕夫雷什中学》一书被视为“活教育学”的典范。
7、期间于1 9 5 7 年任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 9 6 8 年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
8、曾获两枚列宁勋章、一枚红星勋章。
创立于二战时的列宁勋章,苏联的最高奖赏。
9、红星勋章是根据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1930年4月6日的命令设立的。
授予在战时和和平时在国防事业中有卓越功勋的苏军官兵、部队、舰队、兵团、劳动者、劳动者集体、机关、企业和社会团体。
10、1970 年由于残留胸部的弹片侵入心脏旁的主要的血管,医治无效逝世,终年5 2 岁。
(二)苏霍姆林斯基日程工作表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普通人,他做的也是普普通通的平常事,一起去看看他每天的日程工作表:每天清晨 5:00 — 8:00 在那间小小的校长办公室,回忆、思索、、、用清晰的笔迹写作,有时能写 8 — 10页,(他的时间就是这么来的;)到了上午 8:00 ,他走出办公室,迎接来上学的学生,每天上午8:00 学生进校以后,他不在校长室,巡视全校,深入各部门或教研室、会议室了解教师的工作;每学期听每位教师15节课,并认真做笔记,一直坚持对四、五个“最难教育的学生”进行重点观察和教育, 经过他长时间观察和做过工作的孩子共有3700多人,对每一个孩子都做过记录,苏霍姆林斯基自己说“3700页笔记记载了我的全部教师生活。
每一页我都献给我的一个学生。
”全校29个班级的700 多名学生都成了他观察和研究的对象,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一所农村学校身不离校地工作 22 年,这对于我来讲是无与伦比的幸福、、、、”透过上面的数字,我们能看到苏霍姆林斯基用平凡成就的伟大、、、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教育家式的校长、老师”、也可以说是“校长、老师式的教育家”。
(三)苏霍姆林斯基工作简历苏霍姆林斯基中等个子,中等个子的人比较显年轻,苏霍姆林斯基看上去总比他的实际年龄年轻得多。
他给人们的印象是精力充沛,麻利精干,时间似乎总是比别人多,因为他做的事情总比别人多。
学生们见到的总是兴高采烈的校长。
他在哪儿出现哪儿就有一群孩子围上来同他说东道西,学生不“惧怕”校长。
学生无论开展什么活动大家都能看到苏霍姆林斯基兴致勃勃的脸庞,他那种专心致志的神情让你觉得好像学校里现在就只有这一项工作。
其实,苏霍姆林斯基到帕夫雷什中学的头10年是十分艰苦繁忙的。
他是率领着优秀教师运了一列车的直观教具、书籍、砖瓦和树苗来到这里的。
它接收的是一所荒芜的、并不宽敞的学校,里面仅有几名很普通的教师。
他在帕夫雷什中学的工作,可以说,一切都是从头开始的,从事基本建设、组织教师队伍、安排教学和研究工作。
1 0 年,学校的一切基本安排就绪学校也有了一些发展,这所农村学校也得到社会的承认和支持。
作为一个勇于进取和攀登的人,苏霍姆林斯基有着自己的艰辛之处。
他长期经受着伤病的折磨,一面担任学校领工作、一面进行科学研究。
生活异常紧张,夜晚总结一天工作的时候,他往往感到筋疲力尽,学校工作中总有令他感到不安和担忧的问题、、、、。
但他是一个能苦中作乐的人,他之所以能以苦为乐,变辛苦为幸福,在于他对孩子有一种理智、深切而执著的爱。
这才是教师对学生真正的爱,因为只有理智的爱,才能使教师去爱那些看上去“并不可爱”的学生。
无论在向教师提出的建议和要求中,还是在论述师德的文章中,他首先要求教师热爱孩子,要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他甚至提出,如果不爱孩子,就去另找一个工作,决不要去当教师。
作为校长,苏霍姆林斯基不仅仅是一位精力过人和要求严格的学校主持者、管理者,不仅仅是全校教师的教师,而且还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从一年级一直跟到学生毕业。
他始终认为,干学校工作一天也不能与学生、教学脱离。
他与学生朝夕相处,在教室里给他们上课,在节假日和课余带领他们去郊游、、、从中观察他们的言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痛苦,关心他们的成功和失败。
因此,对于孩子,他“了如指掌”。
经他长时间观察过的孩子共有3700 多人、、、学校有29个班级700多名学生,他们从入学到结业,整个学习期间的生活和劳动,都成了他的研究对象。
他运用所信仰的教育原理,与全校教师长年研究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索、实践、总结,再实践。
整个学校充满了创造性的科学研究气氛。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爱孩子。
我们读他的任何一部著作,都能感觉出这位教育家对孩子的满腔热忱。
他不仅爱聪明的孩子,也爱智力迟钝的孩子,不仅爱品德优良的孩子,也爱“有精神创伤的孩子”,不仅爱体魄健壮的孩子,也爱孱弱有病的孩子、、、他称学校里的每一个学生为“我的孩子”,几乎能叫出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了解他们每一个人的家庭。
在他眼里,在良好的教育下,每一个孩子都将成为优秀的公民,是构成祖国未来的一个组成部分。
所以说苏霍姆林斯基“对孩子有一种理智、深切而执著的爱”,是非常贴切的。
苏霍姆林斯基真爱每一个孩子,竭尽全力让他们快乐、幸福、健康地成长。
凡关系到下一代成长的事,他都管。
学生在校的生活他管,学生在家里的生活他也管,学生课内的学习他管,学生课外的学习他也管,学年内的事他管,假期里的事他也管,学生本人他管,学生的家长他也管,学生未入学他就开始管,一直管到学生如何做合格的丈夫和妻子,怎样做合格的父亲和母亲、、、这也许就是终极的人文关怀吧,应该说苏霍姆林斯基诠释了素质教育的要义。
苏霍姆林斯基把毕生的心血都献给了孩子,无怪乎,他在晚年著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前言中说:“在一所农村学校身不离校地工作32年,这对于我来讲是无与伦比的幸福。
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孩子们,所以考虑很久之后给这本书题名叫《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我认为,我是有这个权利的。
、、、、要问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爱孩子。
”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最后一章中,他又说:“五年来,我拉着你们的手一步一步向前走,我把整个的心都给了你们。
诚然,这颗心也有过疲倦的时刻。
而每当我精疲力竭的时候,孩子们啊,我就尽快到你们身旁来。
、、、我遐想未来,仿佛看到你们都已长大成人,我亲爱的孩子们,我看到你们一个个都成长为英勇无畏的苏维埃爱国者,都怀有一颗赤诚的心,都有一个聪慧的头脑,都有一双灵巧的手。
”帕夫雷什中学采访的记者问苏霍姆林斯基:“你不想去大城市,在科研机关里占一席之地,全力以赴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时,记者得到的回答是:“我怎么能抛下这里的一切呢——这所学校,这些杨树,这座花园,最主要的是,我怎么能抛下这些孩子,我觉得如果失去了这一切,我就被剥夺了最主要之物——生命的甘露。
”在他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他仍然怀念他的孩子们,渴望回到学校去,同孩子们在一起,听孩子们的笑声。
1970年,苏霍姆林斯基正当52岁的盛年,由于残留在胸部的弹片侵入心脏旁那根主要的血管而过早地去世了、、、、他在去世前不久给《国民教育》杂志编辑部的一封信中写道“现在我的健康状况如下,再过一段时间,由于战争而留在我胸部的两块弹片将相离心脏不远的某条血管移动若干毫米、、、、、在这两块小小的弹片容我生存的时间里,我想尽可能多做点事情。
我要竭尽全力地拼命干,以便结束主要的工作——几本尚未写完的书。
”就这样,苏霍姆林斯基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分钟、、、、、走完了他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四)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人的一生说长也长,说短也断,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写下了40多部专著、600多篇论文、1000多篇童话故事,几乎每年出版2部著作,他的著作被称为“教育百科全书”——他写的书的总印数超过了3000000 册,乌克兰教育部将他的著作编成 5卷,苏联教育部将他的著作编成3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