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颅磁刺激的基础知识及临床应用

经颅磁刺激的基础知识及临床应用

?感应电流使膜内外原来相对稳定的静息膜电 位发生波动
?3
?磁刺激不仅是刺激单个神经元,而且是刺激 神经元群体和与之相连的神经网络
?4
?刺激深度:1.5~8cm ?刺激强度:1.5~6T
?TMS技术简介
?相关概念
?单脉冲TMS(sTMS) ?双脉冲TMS(pTMS) ?重复性TMS(rTMS)
?刺激模式
(rTMS).[J] .Clin Neurophysiol, 2014, 125(11): 2150-2206.
?临床应用
?治疗指南
A类推荐 (明确有效)
B类推荐 (很可能有
效)
C类推荐 (可能有效)
可期待
1.神经性疼痛(高频,疼痛对侧M1区) 2.抑郁症(高频,左侧DLPFC)
RCT的系统综述 单个的RCT
?临床应
?PART THREE

?治疗指南
?康复应用
?禁忌症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临床应用
?治疗指南
?2014IFCN(国际临床电生理协会) ?《基于循证医学的rTMS治疗指南》
?Lefaucheur Jean-Pascal,André-Obadia Nathalie,Antal Andrea et al. Evidence-based guidelines on the therapeutic use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强度和治疗所用强度。将磁刺激 仪的输出能量调整到最大强度时
?
定义为100%,按最大强度的百分
比描述
?每秒连续输出刺激脉冲个数。刺
刺激频率 ?
激频率受限于输出强度,当强度 设定(%)后,机器所允许的最高输
出频率与强度成反比
?TMS技术简介
?生理基础
?刺激局部神经产生动作电位:运动诱发电位(MEP); ?影响脑内多种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的功能:多巴胺(帕金
?Magneuro 经颅磁刺激仪
?操作系统
? 智能记录,避免遗漏,提升效 率
?Magneuro 经颅磁刺激仪
?操作系统
? 多种模式可选,满足诊断、治 疗、科研等不同需求
?Magneuro 经颅磁刺激仪
?操作系统
? 界面清晰易懂,无操作门槛或 学习成本,内置专家方案库, 可个性化设置
?第三部分
?成对脉冲刺激(pTMS):以极短的间隔在同一个刺激部 位连续给予两个不同程度的刺激,或者在两个不同部位 应用两个刺激仪(又称作double-coil TMS,dTMS),多 用于研究神经的易化和抑制作用,起到长时程增强效应 (LTP)/长时程抑制效应(LTD)的治疗作用;
?TMS技术简介
?刺激效应
?合并有严重心脏疾病或严重躯体疾病的患者; ?有癫痫发作史或癫痫家族史的患者禁止使用高频强刺激; ?孕妇、婴幼儿和不能表达自己感觉的患者慎用rTMS。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暂时性的紧张性头痛:休息或服用止痛药后多能缓解 ?暂时性耳鸣:极少数,可通过佩戴耳塞等预防 ?诱发癫痫:刺激频率多在10~25Hz,刺激强度在阈强度以
?双通道:国际经颅磁刺激协会 推荐配置
?无线式:减少干扰、精准采集 ?体积小巧、摆脱束缚、便捷操

?Magneuro 经颅磁刺激仪
?MEP模块(运动诱发电位监测) ?常用靶肌肉的选择
?拇短 展肌
?第一骨间 背侧肌
?Magneuro 经颅磁刺激仪
?MEP模块(运动诱发电位监测) ?常用定位方法
?国际脑电图1020系统
?第二部分 ?Magneuro 经颅
?PART TWO 磁刺激仪
?刺激线圈 ?冷却技术 ?MEP模块 ?操作系统
?Magneuro 经颅磁刺激仪
?Magneuro 经颅磁刺激仪
?刺激线圈
?标配线圈
?圆形:聚焦性差,刺激面积大,
?
适用于MEP的检测和常规治疗
?8字形:聚焦性好,刺激面积和刺激强度
1.帕金森病抑郁症状(高频,左侧DLPFC) 2.脑卒中慢性期运动功能障碍(低频,对侧M1区) 3.抑郁症(低频,右侧DLPFC) 4.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高频,左侧DLPFC) 5.抗抑郁药的辅助治疗(高频,左侧DLPFC)
队列研究的系统综 述 单个队列研究及质 量较差的RCT 结局研究
1.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I型
?圆形 ?8字
?刺激线圈

?TMS
?TMS刺激运动皮质,10次刺 激中至少5次可诱发出波幅超
过50μV的靶肌(通常为拇短
运动阈值展肌)运动诱发电位(MEP)
?
所需要的最小刺激强度。
?运动阈值可反应大脑皮质兴 奋性,便于确定个性化的刺激
强度
?按MT%给予刺激(通常为80%-
刺激强度 110%MT)。这里要分为仪器的
?TMS技术简介
?发展简史 ?1938
?Cerletti首先采用了电休克疗法(ECT),目前ECT还 是治疗抑郁症的重要手段。然而ECT会产生疼痛,需要 麻醉,可能损伤大脑记忆。
?1965 ?1980
?比克福特(Bickford R.G)和弗莱明(Fremming B.D)进行了首次现代模式的经颅磁刺激实验,用40 毫秒的脉冲电流通过线圈,证明了磁场刺激可以兴奋 面神经。
偏侧忽视、言语功能、吞咽功能及认知功能等。 ?高频刺激患侧、低频刺激健侧运动区,促进偏瘫患者运动
功能的恢复。 ?治疗脊髓损伤,防治脊髓损伤的并发症。 ?高频刺激中枢运动神经、低频刺激外周神经均有镇痛作用

?临床应用
?禁忌症
?头颅内置有金属异物、安装心脏起搏器、佩戴耳内助听器 。颅内压增高的患者不能接受rTMS治疗;
?华中依杰与同济医学院合作研制出中国第一台rTMS, 并逐渐应用于临床。
?TMS技术简介
?原理介绍
?1
?根据电磁感应原理,由储能电容向刺激线圈 快速放电,经刺激线圈产生的脉冲磁场能够穿 透衣物、骨骼和其他组织,在刺激部位产生感 应电流,引起神经细胞的兴奋/抑制活动,进 而产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
右侧DLPFC)
8.创伤后应激障碍(高频,右侧DLPFC)
9.幻听(低频,左侧DLPFC)
10.香烟物质成瘾(高频,左侧DLPFC)
1.睡眠障碍 2.孤独症 3.运动性失语等
专家观点,临床医 生反映 尚未严格试验证明
?临床应用
?康复应用
?TMS是康复评定和治疗的新手段。 ?帮助中风患者大脑的功能重组,改善脑卒中后运动功能、
?Magneuro 经颅磁刺激仪
?MEP 模块(运动诱发电位监测)
? 为什么要测量运动阈值?
?安全 ?有效
?大脑皮质兴奋性的个 体差异性
?运动阈值能间接反映 相关大脑皮质的兴奋 ?性确定刺激的强度和剂 量
?Frye RE, Rotenberg A, Ousley M, Pascual-Leone A.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child neurology: current and future directions. J Child Neurol. 2008; 23:79-96.
经颅磁刺激的基础知识及 临床应用
余韵扬 2018.08.13
?第一部分 ?TMS技术简介
?PART ONE ?发展简史
?原理介绍 ?相关概念 ?生理基础 ?刺激模式 ?刺激效应 ?技术特点
??经T颅M磁S技刺术激简技术介简介
?发展简史 ?1780
?意大利生物学家Galvani发现刺激青蛙的脊髓神经可引 起大腿肌肉收缩,创立了生物电的概念。

?
精确定位皮质功能区,适用于科
?Magneuro 经颅磁刺激仪
?刺激线圈
?常用线圈
?双锥形: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刺激强度高,刺激深度较深
?
适用于刺激支配盆底肌、下肢肌肉
的运动皮质
?Magneuro 经颅磁刺激仪
?冷却技术
? 智能风冷 ? 降低噪音
?Magneuro 经颅磁刺激仪
?MEP模块(运动诱发电位监测)
《TMS临床应用的风险与安全指南》用于指
导TMS技术的临床应用与推广。
?1.Eric M. Wassermann. Risk and safety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eport and suggested guideline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the Safety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Electroencephalography and clinical Neurophysiology, 1998. ?2.Simone Rossi, Mark Hallett, Paolo M. Rossini, Alvaro Pascual-Leone and The Safety of TMS Consensus Group. Safety, ethical considerations, and application 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research. Clinical Neurophysiology, 2009.
?Merton用高电压经颅刺激大脑皮质,引出运动诱发 电位。然而电刺激经过颅骨和头皮的高电阻会产生疼 痛和灼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1982
?Polson制作了磁场刺激器可以兴奋外周神经,首次记 录到肌肉收缩的诱发电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