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磁刺激技术
rTMS促醒治疗
坐位 外周刺激部位治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坐位 脑部中枢刺激治疗
电生理检查
运动诱发电位
刺激运动皮层、脊髓神经根或周围神经而 在靶肌肉记录到的肌肉运动复合电位,检 查运动神经通路的完整性
中枢运动传导时间
在脊髓旁神经根处刺激可以引出靶肌肉动 作,产生MEP,与头部刺激时产生MEP的 潜伏期之差即CMCT
电生理检查
○ 运动阈值:靶肌肉记录到大于50uV运动诱发电位时 的最小头部磁刺激强度,反应中枢运动神经兴奋性 ● 静息运动阈值:在连续10次刺激中至少有5次引出 运动诱发电位的波幅>50uV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 动作运动阈值:肌肉在10%-20%最大肌肉收缩时 产生100-200uV运动诱发电位的磁刺激强度
主要包括经颅磁刺激(TMS)和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
通过改变大脑皮质兴奋性,调节神经系统的可塑性
定位
解剖部位定位
01
机器人导航定位
02
03
光学跟踪MRI导航定位
解剖部位定位
利用脑电图10-20电极分布系统或头颅标识,此法在 临床上普遍使用,简便易行,不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
光学跟踪MRI导航定位 3D成像系统 检查MRI 较精确的个体化 定位 操作麻烦、价格 昂贵
治疗作用
运动功能 认知功能 言语功能 吞咽功能 其他方面
TMS治疗方法
>1Hz
提
高 患 侧 兴 奋
高 频 刺 激
性
≤1Hz
降
低 频 刺 激
低 健 侧 兴 奋
性
重建脑卒中后跨胼胝体抑制的平衡
设备
储能电容 电源 固态开关 线圈
根据TMS刺激脉冲不同,将TMS分为三种刺激模式
单脉冲sTMS:多用于常规
强度越高 治疗强度参考运动阈值(MT)
刺激部位
基于大脑皮层体表定位法 辅助定位刺激系统,如导航刺
激系统,结合MRI或CT图像
根据具体病情及治疗目的制定详细的治疗参数
治疗方法
TMS中枢神经刺激治疗部位
治疗原理及作用
治
生化
疗
生理
作
作用
作用
用
生理作用
产生运动 诱发电位
调节皮层 兴奋性
。 比较重要的应用 是进行中枢神经 传导速度的测量, 另一个是评价运 动皮层兴奋性, 通过测量TMS的 运动阈值,衡量 运动皮层的兴奋
MS) 用于皮层抑制或易化研究。
TBS 复合刺激
Theta burst Stimulation
磁场 媒介
磁刺激器的电路结构
刺激线圈
单线圈
双线圈
常用线圈的尺寸
小线圈-50mm 高能线圈-90mm
中线圈-70mm 双线圈-70mm
特殊线圈
风冷线圈 伪线圈
超小线圈
双锥形线圈
治疗方法
开机,将刺激强度旋钮旋至最小,把线圈与磁刺激器相连 在测试或治疗选择项目下,选择其中治疗的磁刺激项 检查危险物品 取坐姿,背对仪器,线圈放在预先确定的头部治疗部位 选定刺激频率 按下“激发”按钮 磁刺激器在不使用时应及时关机 开机时不要离开人
○ 用于评价皮质脊髓束的兴奋性
适应证
神经系统病症
运动功能障碍、失语症、认知功能障碍、单侧空间忽略、脊 髓小脑退行性病变、肌萎缩侧索硬化、多发性硬化等
精神病症
抑郁症及情绪障碍、强制性障碍、精神分裂症
镇痛
中枢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
偏头痛、便秘、尿失禁、失眠、耳鸣、孤独症
禁忌证
电生理检查,多用于诱发电 位上。
重复性刺激rTMS
常规刺激
在同一个刺激部位给出慢 节律低频或快节律高频。
高频刺激一般<200 p/min
t
20s
t
1s
双脉冲成对刺激pTMS
极短的间隔在同一个部位连续给予两个不 同强度的刺激;或者在两个不同的部位应 用两个刺激仪 (双线圈dTMS double coil T
定义
经颅磁刺激(TMS)是利用脉冲磁场作用于中枢神 经系统,使之产生感应电流改变皮层神经细胞的动作 电位,引起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从而影响脑内代谢 和神经电活动的磁刺激技术。 由英国科学家Barker于1985年首先创立 具有无痛、无损伤、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等优点
物理特性
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产生适宜的磁场,刺激大脑皮层 低频(慢速,≤1Hz)rTMS使皮层的兴奋性降低
A 头颅内置有金属异物 病人禁止使用
B 脑卒中急性期禁止使 用经颅磁刺激治疗
C 心脏起搏器者、耳蜗 植入物者、颅内压增 高者等禁止使用
D 高频强刺激有引发惊 厥的风险,禁止使用 高频强刺激
E 孕妇患者治疗过程中注意线圈拍与腹部始终保持距 离;颅骨囟门闭合后的儿童患者(或两岁以上)可以 进行经颅磁康复治疗;不能表达自己感觉者慎用。
经颅磁刺激技术
重点难点
掌握:掌握经颅磁刺激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经颅磁刺激治疗原理及作用
熟悉: 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的解剖定位
了解:经颅磁刺激技术的物理特性及治疗方法
第一节、概述
定义:非侵入脑部刺激技术(NIBS)指不依靠外科手术等
有创操作,利用磁场或电场作用于大脑的特定部位,从而起 到调节大脑皮层神经元活动的技术。
机器人导航定位
预先设置刺激点
自动定位、跟踪 、监视并调节线 圈的最佳位置
减少了操作的误 差
价格昂贵,医疗 成本增加
安全性
低频TMS对正常人的生命体征、心电图等均无明显影响 刺激时,局部短暂的刺痛感、瘙痒等症状 最大副作用诱发癫痫,与刺激强度、频率、部位有关 遵循一定的刺激参数,有安全保证 tDCS的电流密度低,安全性高 与TMS相比,tDCS只是作用于活动状态的神经元 tDCS副作用刺痛感、发痒,少数有头晕、头痛、发痒
高频(快速,> 1Hz )rTMS使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加 微小电流通过头皮和颅骨,基本无不适感
无创地透过皮肤和颅骨,实现颅脑深部刺激 磁刺激相对于电刺激有明显的优势
参数及意义
刺激频率
高频经颅磁刺激可以增强神经 细胞的代谢
低频经颅磁刺激可以抑制神经 细胞的代谢
刺激强度
机器输出强度和施加刺激强度 线圈尺寸(直径)越小,刺激
程度。
改变大脑局部皮 层的兴奋度,调 节神经突触的功 能,进而影响神
经网络重建。
影响 皮层活动
关闭特定皮层区 的活动,实现大 脑局部功能的虚
拟性毁损。
生化作用
影响神经递质和受体:多巴胺、5-羟色胺、谷氨酸 对早期即刻基因表达的影响:可使结合蛋白磷酸化增 加和星形胶质细胞纤维蛋白mRNA表达增加。 对脑血流、代谢、内分泌的影响:可通过不同参数的 刺激,改变脑区血流、代谢、兴奋性及内分泌而发挥 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