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赔偿法课件.ppt

国家赔偿法课件.ppt

• 3、违法原则是较为单一的归责原则,简单明了,与违法 及过错原则相比,便于实践操作。
• 4、违法原则与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原则强调的职权法 定、依程序行政等要求相一致,与行政诉讼法确定的行政 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也比较相符。
• 违法原则的修正与结果规则原则的引入。
• (四)违法归责原则的理解和适用 • 1、违法归责原则中的“法”是广义的法。 • 2、违法既包括积极的作为性违法,也包括消极的不作
国家承担赔偿责任必须具备的行为条件, 换言之,国家对侵权主体实施的何种行为 承担赔偿责任。 • (一)执行职务行为的概念 • 所谓执行职务是指国家机关或国家机关 工作人员履行或不履行其职责和义务的行 为。
• (二)界定执行职务行为的标准
• 我国国家赔偿法在界定“执行职务行为” 和“非执行职务行为”时采用了 “有关 论”,指凡与执行职务、行使职权有关的 行为,只要符合其他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国家就应当对该行为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 责任。
权。
五、国家赔偿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1.国家赔偿制度产生发展的历史阶段 国家赔偿制度的全面否定阶段 国家赔偿制度的相对肯定阶段 国家赔偿的全面肯定阶段
2.国家赔偿制度的理论根据 拟人化理论;公平负担理论
• 3.我国的国家赔偿制度 • 我国国家赔偿制度的历史可以划分为三
个阶段:
• 1994年前的国家赔偿制度 • 1994年至2011年的国家赔偿制度 • 2011年新的国家赔偿制度
二、国家赔偿责任的特征

பைடு நூலகம்
国家承担责任,机关履行赔偿义务;

赔偿范围有限;

赔偿方式和标准法定化;

赔偿程序多元化。
• 三、国家赔偿法的性质 • 私法说,强调对权利的救济; • 公法说,着眼于救济权利时所适用的规则; • 折中说; • 国家法说。
四、国家赔偿法的作用
• 我国建立国家赔偿制度,是落实宪法原则; • 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 监督和改进国家机关工作,促进其依法行使职
• (三)我国国家赔偿法确定的归责原则
• 我国之所以采用违法归责原则,是因为:
• 1、违法原则是客观归责原则,避免了过错原则在主观 认定方面的困难,便于受害人取得国家赔偿。
• 2、违法原则以执行职务违法为承担赔偿责任的前提, 排除了对合法行为造成的损害给予排除的可能性,有效地 区分了国家赔偿责任与国家补偿责任。
第二节 国家赔偿责任的构成
重点掌握:国家赔偿责任的行为要件和后果要件 掌握:国家赔偿的主体要件和法律要件 一般了解:国家赔偿的构成要件概述
第二节 国家赔偿的构成要件之一: 主体要件
• 一、主体要件的概念和特征 • 国家赔偿责任主体要件是指国家承担赔
偿责任必须具备的主体条件,即国家对哪 些组织和个人的侵权行为负责赔偿。 • 具有以下特征: • 第一,这里的主体要件是指侵权行为主体, 而不是责任主体。
为违法。 • 3、违法归责原则既包括法律行为违法,也包括事实行
为违法。 • 综上,违法的具体情形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国家侵权
主体的行为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具有普遍约束力 的规范性文件;第二,国家侵权主体的行为虽然没有违反 上述文件的明确规定,但违反了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第 三,国家侵权主体没有履行对特定人的职责义务,或违反 了对特定人的职责与义务;第四,国家侵权主体在行使自 由裁量权时滥用职权或没有尽到合理注意。
国家赔偿法
学习难点:国家赔偿责任的概念及特征。 重点掌握:国家赔偿责任的概念及特征。 掌 握:国家赔偿法的概念及国家 赔偿法的渊源。 一般了解:国家赔偿制度的历史发展和
现状。
第一节 国家赔偿责任概述
一、 国家赔偿责任的概念
国家赔偿是指国家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违法行使职权造成的损害给予赔偿的活动。
• 3、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抽象执行职务的行 为与具体执行职务的行为;作为行为与不作为行 为。
• 二、执行职务行为违法(违法归则原则) • (一)国家赔偿法的归责原则 • 国家赔偿法上的归责原则是指国家承担赔偿责
任的依据和标准,我国国家赔偿法适用的是违法 归责原则。
• (二)国家赔偿归责原则的种类和设定 • 目前各国适用的归责原则有以下几种: • 1、过错加违法或不法原则 • 2、过错归责原则 • 3、违法归责原则
• 第二,侵权行为主体要件经历了由强变弱 的过程。
• 二、侵权主体的种类
• (一)国家机关

1、国家行政机关

2、国家司法机关
• (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 (三)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 (四)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
国家赔偿责任要件之二:行为要件
• 一、执行职务行为的概念及特征 • 所谓国家赔偿责任中的行为要件是指,
• 具体标准包括:
• 第一,职权标准。 第二,时空标准。 第 三,名义标准。 第四,目的标准。
• (三)执行职务行为的分类
• 1、根据执行职务的行为是否具有强制命令的 属性,可以将其划分为两类:权力行为和非权力 行为。
• 2、根据执行职务的行为是否直接发生法律后 果,可以将其划分为事实行为和法律行为。
• 构成国家赔偿责任还必须满足“有法律 规定”这一要件,这是国家赔偿责任的一 个重要特点。
• 就国家赔偿可行性而言,如果免除所有 的限制,允许受害人对国家所有行为提起 赔偿诉讼也是不现实、不恰当的。因此, 国家对何种行为负责赔偿、适用什么赔偿 方式及程序,均须由法律明确规定。
• 二、损害的对象

所谓损害,就是国家机关违背对公民、法人
所承担的义务而使其受到不利益的结果。
• 三、损害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国家赔偿中的因果关系,实质上是国家机关
与受害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 四、缺乏因果关系的事实
主要有以下三类:

受害人的过错; 不可抗力; 第三者介入。
国家赔偿责任的要件之四;法律要 件
国家赔偿责任要件之三:损害结果 要件

国家是否承担侵权责任,要看该行为是否造
成特定人的损害。所谓损害,指对财产和人身造
成的不利。
• 一、损害的范围
• 损害包括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害。对物的损害又 包括积极损害和消极损害(又称直接和间接损 害),大多数国家原则上只赔偿直接损害,不赔 偿间接损害。同时大多数国家只赔偿原告的财产 和身体损害,而不赔偿对名誉荣誉造成的损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