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希腊文学大纲简介

古希腊文学大纲简介

古希腊文学古希腊文学分期:一、荷马时代。

二、奴隶制城邦形成和繁荣时期。

三、古典时期。

四、希腊化时期。

(填空)荷马时代的文学的两个文学成就:神话、史诗。

(填空)神话的内容包括:神话故事、英雄传说。

(填空)有关十二主神和十二泰坦的资料参阅附件。

(填空&选择)神话的个特点:1、神人同形,高度人格化。

2、多神系统而不是一神教。

3、人本主义与命运观念并存。

4、具有很强的哲理性。

(填空)奴隶制城邦时期的文学的两个成就:1、长篇叙事(赫西俄德:《工作与时日》《神谱》)。

2、抒情诗(萨福:萨福体)。

萨福:萨福体:朴素自然,感情真挚,音乐性强。

她以沉稳抒情、韵律优美。

“第十位文艺女神”(柏拉图说的!)古典时期的主要文学成就:1、希腊戏剧。

2、文艺理论: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

希腊化时期的主要文学成就:新喜剧(米南德);田园诗(忒奥克里斯托)。

荷马史诗《伊里昂纪》阿基琉斯的人物形象分析:阿基琉斯是古代英勇战士的理想形象。

俊美高大,是神与人之子,英勇善战,性格暴烈,重视荣誉,关心集体,急躁任性又勇于自责,在错误面前敢于改过自新。

天真、温和、善良,重视友谊,尊重他人。

对个人荣誉与尊严的极度敏感。

阿基琉斯的意义:人本主义思想的凸显,个人本位意识的凸显,强调个体价值。

《奥德修纪》中奥德修斯人物形象分析:机智刚毅,睿智老练,机敏灵活,见多识广,不屈不挠,精力旺盛,武艺高强,具有忠于自己部落的血肉不离的感情。

奥德修斯的忍耐、强烈的求生欲望、镇定自若以及安然脱险的结局,是对海神的狭隘和专横的嘲笑,它显示了人类积极进取的精神与卓越的智慧之光。

这些都是希腊民族所盛赞理想化的人格特征。

荷马史诗的艺术成就:1、独特的史诗结构(1)《伊利昂纪》倒叙手法和环形结构。

(2)《奥德修纪》双线组合、环形结构、平行结构。

2、善于刻画人物性格。

3、客观叙述手法,多以动作语言描写人物性格而很少主观抒情和直接评论。

4、想象丰富:荷马式比喻。

古希腊戏剧古希腊戏剧的起源:悲剧:酒神颂歌、喜剧:祭祀歌舞。

埃斯库罗斯是悲剧之父。

埃氏是希腊悲剧的真正创始人,他首先采用三部曲(三联剧)的形式。

到索福克勒斯打破了三联剧的手法。

埃斯库罗斯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名词解释)作品是埃斯库罗斯创作的,展现了一个庄严伟大的英雄,人类文明的缔造者和保护神,为了人类的幸福甘愿作出最大的牺牲,他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是民主派的化身,诗人把他与宙斯的斗争提高到关系人类命运的高度,歌颂了他为了正义事业忍受无边痛苦的精神。

通过悲剧人物的命运强化了希腊文学中反复强调的命运主题,表达了个人生存始终与痛苦相伴,个人命运始终处于神的控制之下的命运观。

索福克勒斯——“戏剧艺术的荷马”:一般古希腊戏剧可统称为命运悲剧,《俄底浦斯王》被命为代表。

为什么《俄底浦斯王》被称为命运悲剧:1、什么是命运悲剧:全剧表现了个人的坚强意志和英雄行为与难以克服的命运之间的尖锐冲突,具有坚强意志的英雄行为与难以克服的个人命运之间的冲突构成悲剧的主要冲突,在诗人眼里,命运的性质是邪恶的、不可顺从的。

命运的力量是巨大的、不可抗拒的,命运的根源是神秘的、不可解释的。

因该剧主要表现了人的意志和命运的矛盾冲突,所以被称为“命运悲剧”。

2、《俄底浦斯王》个人意志和命运冲突的:有坚强意志的爱民如子的君主,正直、能干、聪明、果敢,在困难面前不屈服,勇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勇于承担责任。

从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具有奴隶主民主派思想的理想君主形象,这正是索多心目中优秀的雅典君主应当具备的优秀品质。

索福克勒斯悲剧的艺术成就:A、长于布局,结构复杂,倒叙手法。

B、把人物放在尖锐的戏剧冲突中加以刻画,使人物性格鲜明丰满,复杂多变。

《俄底浦斯王》——“十全十美的悲剧”;亚里士多德以《俄底浦斯王》为戏剧典范构建了他的悲剧艺术理论。

欧里庇德斯——“舞台上的哲学家”。

心理分析逼真细腻,尤其善于刻画女性心理,被称为“心理戏剧的鼻祖”。

《美狄亚》思想内容:对一夫一妻制及随一夫一妻制的出现而来的妇女地位的每况愈下的社会现实的反映。

美狄亚:聪明,果敢,热情,有胆量,有办法,敢作敢为,追求平等。

欧里庇德斯:阿提卡人,和智者学派交往,民主倾向更强烈,对神抱怀疑态度。

命运观发生变化:埃氏:神意=命运。

索氏:强调人的意志,对神的正义性提出怀疑。

欧氏:命运=机遇,偶然因素,因而不相信命运,强调事在人为。

阿里斯托芬被称为“喜剧之父”。

主要创作之一《阿卡奈人》。

主题:消除民众中的主战心理,反对希腊内部同室操戈,通过对比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主要创作之二:《云》,抨击诡辩术对教育造成的恶劣影响,主张用全盛时期的集体化、平民化教育培养心灵、锻炼身体、节制情欲。

主要创作之三:《鸟》:厌恶恶劣的雅典城市生活,向往建立一个理想王国“云中鹧鸪国”,第一个理想国。

古代罗马文学早期罗马文学:普劳图斯:《吹牛的将军》《一坛黄金》(对莫里哀的《悭吝人》产生过影响)。

泰伦提乌斯:《婆母》《两兄弟》。

中期罗马文学创作:维吉尔、贺拉斯、奥维德:《变形记》可能的大题:名词解释:《埃涅阿斯纪》,是由维吉尔创作的,主要内容是写罗马帝国的建国史及迦太基女王的爱情悲剧。

描写了埃涅阿斯这个虔诚,勇敢,克制,大度,仁爱,公正不阿,敬畏神明,忠于人民,具有牺牲精神的人物形象。

《埃》也多语言动作描写,但心理描写的成分大加强,不善长对战争场面的刻画但长于对爱情心理细致入微的描写。

语言纤丽,韵律严整,由于是文人创作,口语化大大减弱。

《埃涅阿斯纪》哀婉严肃,具有个人的谈谈哀伤。

中世纪文学中世纪文学的基本类型:教会文学、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城市文学名词解释:英雄史诗:英雄史诗是中世纪一个重要的文学样式,分为早起英雄史诗,晚期英雄史诗。

早期英雄史诗多形成于氏族社会末期,在各族人民中口头流传,是各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部落形成与发展时期的社会生活的反映,或是民族迁徙的社会现实的反映,主人公多是部落英雄,具有为民族利益献身的精神,敢于与自然力量及邪恶势力作斗争,产生时间较早,和神话故事结合在一起,保留相当多的异教神话成分和多神教因素,这些异教思想得以流传的原因是史诗产生于基督教尚未严格控制的中世纪早期或基督教较少影响的边远地区,但是流传中也加入了一定的基督教成分,代表作品:《贝奥武甫》《希尔德布兰特之歌》《埃达》和“萨迦”《卡列瓦拉》。

中世纪中期英雄史诗是是封建国家形成和封建制度发展以后的产生产生,一般以忠君,爱国,歌颂理想君主为主题。

神话因素大大减少,只保留一些痕迹,基督教的成分大大增强,英雄的丰功伟绩与宗教迹融合在一起,有的英雄人物的爱国行为表现在与异教徒的斗争中,从而表现了基督教对其他宗教的敌对思想。

代表作品有法国:《罗兰之歌》西班牙:《熙德之歌》德国:《尼伯龙根之歌》古罗斯:《伊戈尔远征记》骑士——“忠君、护教、行侠”骑士文学——骑士抒情诗(破晓歌)和骑士传奇(圆桌骑士)但丁《新生》是但丁作为温柔的新体诗人的主要创作成果,也是他抒写对贝阿特丽采爱情的主要作品。

但丁,《新生》具有文艺复兴时期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想的若干萌芽。

大题,论述:神曲:论神曲的双重性:1、《神曲》在构思和内容上都受到基督教观点的支配,神秘色彩很浓,其中包含着不少神学繁琐哲学的知识、难解的象征和隐喻,内容涉及中世纪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是对中世纪文化的艺术总结。

但作家创作《神曲》的目的不是为了宣传宗教,而是要从政治上和道德上探索意大利民族的出路。

2、《神曲》还存在着宗教思想体系和人文主义新思想萌芽之间的矛盾。

3 、但丁在《神曲》中对人对事的态度表现也是矛盾的。

4、《神曲》在艺术上也存在着两重性。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名词解释: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在思想文化领域展的一声势浩大的反封建反教会,强调人性,反对神权,主张理性,反对蒙昧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这一运动是在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帜下进行的。

他们打着“回到希腊去”的旗号,声称要把久被淹没的古典文化“复兴”起来,“文艺复兴”就因此而得名。

实际上,资产阶级召唤古希腊的亡灵,目的不是要重建奴隶制旧文化,而是要摆脱封建思想的桎梏,建立起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新的意识形态。

资产阶级反封建教会的思想斗争主要采取了两种形式: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特征:简答:1、从文学的主导精神而言,对人的关注成为人文主义文学的精神核心。

2、从文学的题材和主题而言,人文主义文学着力描写现世生活,肯定人的力量,有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精神反蒙昧主义。

3、整体的文学风貌和文学品质发生显著变化。

意大利是人文主义文学的发源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是文艺复兴的先驱者,被称为“文艺复兴三颗巨星”,也称为“文坛三杰”。

彼特拉克是人文主义的鼻祖,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

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文学两种倾向:贵族——以七星诗社为代表;平民——以拉伯雷为代表。

文艺复兴时期的德国文学:马丁·路德的《我主是坚固堡垒》被称为十六世纪的“马赛曲”。

拉伯雷和他的《巨人传》,第二个理想国。

托马斯·莫尔和《乌托邦》第三个理想国的形象。

名词解释:七星诗社:法国文艺复兴时文学社团,由出身社会上层的希腊语学者多拉和他的六个学生组成,贝雷执笔的《保卫和发扬法兰西语》诗社的宣言书,他们表示要为法兰西民族语言统一,为建立一个可以和希腊、罗马媲美的法国诗坛而奋斗。

他们肯定法兰西语可以用来表达高深的学问和思想,但也承认法兰西语词汇需要加以丰富,提出学习希腊语和拉丁语以“发扬”法兰西语。

创作上主张采用希腊、罗马诗体和意大利十四行诗体,但对民间语言采取歧视态度,暴露了他们轻视民间创作的贵族倾向。

文艺复兴时期的西班牙和英国文学:1、《小癞子》:流浪汉小说及对后世的影响。

2、维加和《羊泉村》。

3、托马斯·莫尔和《乌托邦》。

4、坎特伯雷故事集。

莎士比亚大学才子派:莎士比亚之前最重要的英国戏剧团体,为莎翁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由于这一团体的主要成员大多在牛津和剑桥受过教育,故名大学才子派。

主要代表人物:马洛、格林、比利等。

创作分期及主要剧作:第一时期(1590-1600),历史剧和喜剧时期。

第二时期(1601-1607),悲剧时期。

第三时期(1608-1612),传奇剧时期。

论述题:论莎士比亚的思想对喜剧创作的影响,结合相关作品说明?第一时期:喜剧与历史剧。

当时正值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盛年,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国势强盛,社会矛盾尚未激化。

莎士比亚对现实抱乐观态度,真诚相信人文主义理想可以在现实中实现,加上年龄的原因,这就决定了他的创作基调是乐观的、明朗的。

历史剧:(9部)《约翰王》(1589)《理查二世》(1595)《亨利四世》(上下)(1597—1598)《亨利五世》(1599)《亨利六世》(上中下)(1590—1591)《理查三世》(1592)在《亨利四世》中莎翁为后人创造了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喜剧人物福斯塔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