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数学史简介
高二
赵墨君
外国数学史,在古代实际上是指各个地区的数学史,例如古巴比伦数学、古埃及数学、古希腊数学、古印度数学、阿拉伯数学等;在中世纪,是指欧洲数学史;在近代,才是世界数学史。
由于中国数学有覣E久的发展史,经历了数千年之久,而且具有很突出的特色,与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极不相称,所以把中国数学史单独列出很有必要,也有充分理论根据。
相应地也把外国数学史单列一项。
在古代,亚洲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之间的地带,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公元前19世纪,苏美尔和阿卡德民族在这里建立了巴比伦王国。
19世纪,在美索不达米亚出土约50万块刻有楔形文字的泥板,经考证,这些泥板有的是公元前20世纪的遗物,有的是公元前6世纪的遗物。
这些楔形文字中也包括巴比伦人在数学上的一些成就。
由于古巴比伦对奴隶的剥削日趋严酷,农奴生活濒于绝境,于公元前6世纪,巴比伦王国覆灭,合并于波斯帝国,而巴比伦数学也告结束。
大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尼罗河一带,形成了古埃及王国。
由于埃及人长期与大自然作斗争,逐渐掌握了一些科学、技术知识;又因需要以物易物、丈量土地、建筑房屋及坟墓,也积累了一些数学知识;为了传递信息,古埃及人也创造了一种像形文字,一般称为僧侣文。
根据考证,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泛滥之后,需要重新丈量被淹没的土地,因而长期以来,便由丈量土地的知识逐渐发展成为所谓几何学。
要了解古埃及的某些情况,只能通"莫斯科纸草书"、"阿默斯纸草书"这两卷纸草书进行探讨。
由于宗教的改革,古代埃及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愈加剧烈,外部则经常受到欺凌,于公元前6世纪前后,被波斯吞并,成为一个省,而古埃及的文化也随之逐渐消失。
古代希腊人,为人类创造了历史上的文明,尤AE?对西方的文化有巨大的影响。
古希腊文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9世纪,一直延续到公元6世纪。
古希腊的数学发展是由学派组成的,例如,最早是以泰勒斯为代表的爱奥尼亚学派。
在爱奥尼亚学派之后,相继而AE?的是毕达哥拉斯学派,在数学方面,研究了一些初等数论的问题,并以发现勾股定理(西方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驰名于世。
与毕达哥拉斯齐名的学派,是芝诺为代表的悖论学派,悖论学派创立了一些悖论,给学术界造成了极大的震动。
原子论学派,主张宇诌e间的物质都由不可分割的元素组成。
与悖论学派差不多同时,雅典出现了诡辩学派,在数学方面。
他们提出了三大几何问题,即"化圆为方"、"倍立方"、"三等分角"。
在雅典相继而起的是柏拉图学派,柏拉图是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他注重数学,并十分推崇几何,认为几何可以培养思维能力。
该学派培养出不少优秀学生,亚里士多德就是他的学生之一。
在雅典以亚里士多德为首创办了吕园学派。
吕园学派的贡献在于创立了逻辑学,因而为欧几里得的《原本》铺平了发展道路。
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帝国瓜分为三个国家,最大的是托勒密王朝。
托勒密王在亚历山大城建立了最大的图书馆,从而使得亚历山大城变为希腊文化的中心;但是,到公元5-6世纪,由于东罗马的入侵,希腊文化的发展即告终结,而保留下来的希腊文化遗产,为欧洲的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古印度也是古代文明国家之一,印度数学大约产生于公元前4世纪,当时是一种十进非位值制系统,经过千年的变迁,到公元6世纪,才形成印度数码,8世纪传入阿拉伯,13世纪输入欧洲,逐渐演变成现今所谓印度B阿拉伯数码。
19世纪出土了"巴克沙利手稿",经考证,记载了印度4、5世纪的数学知识,其中论述了"反演法"及其例证。
古印度人还以"库塔卡"来解某些不定方程;还改变了希腊人的"全弦"为"半弦",即今之"正弦"线。
阿拉伯数学是指8-15世纪伊斯兰教国家所建立的数学。
其代表人物之一,是阿尔·花拉子米,他首先提出所谓"代数学"一词,他对二次方程作了系统的研究。
另一代表人物是13世纪的纳速拉丁,他首先从天文学里把三角分割出来,使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阿拉伯人曾把一大批希腊、印度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使得这些濒于灭亡的著作获得新生,从而传入欧洲,使欧洲数学一跃而起。
约瑟夫·拉格朗日(Joseph-Louis Lagrange 1736~1813)全名为约瑟夫·路易斯·拉格朗日,法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
1736年1月25日生于意大利都灵,1813年4月10日卒于巴黎。
他在数学、力学和天文学三个学科领域中都有历史性的贡献,其中尤以数学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