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市场调查大赛作品 确定版)

市场调查大赛作品 确定版)

市场调查大赛基于隐形加班的市场调查报告兰州财经大学队:张克功杨虹洪调查前景 (3)调查基本介绍 (3)调查结果数据分析 (3)基本信息分析 (3)对隐形加班的认知 (11)隐形加班的方式 (16)隐形加班的程度 (18)隐形加班的影响 (19)隐形加班的态度 (20)总结 (25)附件 (25)隐形加班调查报告一.前言: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逐渐与世界经济接轨。

中国在搭上世界这趟顺风车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加大了人们的工作强度。

随着网络普及的不断加深,各种社交软件不断便利和丰富我们的生活,当然我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不得不为它带来的一系列不便而焦虑。

近期,在上班族群体之间,出现了一个新词汇“隐形加班”,即上班族和网友吐槽休息时间被微信等社交工具侵蚀,用微信开会、布置任务、工作进度或其他话题,下班和周末也不例外,由于长时间处于接受信息、隐形加班的状态,许多上班族一直睡眠不好,而且时时处于焦虑状态。

为了了解隐形加班的普及度、市民对它的认知度以及它所带来的影响等方面的问题,作为当代莘莘学子中的一员、本着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关注,我们小组深入调查收集到一些数据,并以此数据为样本完成了这封关于隐形加班问题的调查分析报告。

也许我们的数据不够权威,也许我们的分析不够准确,但我们有自己的角度、自己的眼光、自己的方法。

它代表我们自己的声音。

希望所有上班族和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隐形加班,意识到自己的加班状况。

在利用网络便利的同时捍卫自己的休息时间,消除网络给我们带来的焦虑,还自己和家人一个健康快乐的生活。

二.调查基本介绍:1、调查课题:网络时代的焦虑——“隐形加班”2、调查目的:了解隐形加班的普及度、大众对隐形加班的认知度以及隐形加班带来的影响,让大众认识到自己的隐形加班状况以采取措施来尽量消除它所带来的影响。

3、调查对象:上班族4、调查总体及方法:结合基于问卷星平台的网上调查和以兰州市为例进行问卷的发放来收集数据。

网上调查我们利用QQ、微信等社交工具散布链接进行调查;对于问卷的发放我们选择在兰州市的西关十字、张掖街、省政府、东部等人群相对密集的区域随机发放。

5、调查精度:此次共发放问卷1020份,回收问卷1000份,其中拦截调查回收400份,占比40%,网络问卷回收600份,占比60%。

有效回收率是98.04% 。

6、调查程序:确定调查问题——设计调查方案——数据的采集——数据的审核、整理、录入——拟写调查报告三.调查结果数据分析:(一)、基本信息1.调查对象的性别构成:性别比例的饼状图性别频率分析表对于性别的调查,旨在探究隐形加班是否对不同性别的人群存在不同的影响。

本次网络时代隐形加班的调查中,受访者的性别比例为:男性占总体的57.7%,女性占42.3%;由于我们小组的课题为网络时代的隐形加班,被受访者限定于工作人群,考虑实地随机访问时不同性别被访者表现出的警惕性和配合度的不同,男性较于女性更为容易配合组员调查,以及不同性别的社会分工存在差异等客观因素,我们认为样本的性别比例构成较符合实际情况。

2.调查对象的年龄构成:年龄频率分析表年龄分布饼状图根据调查统计,接受此次调查的人群的年龄段比例是:18至35岁的占89.2%,35至45的占6.7%,45至55的占3.4%,55以上的占0.7%。

从该问题的调查结果来看18至35岁的被访者居多,55以上的比例最小,可能考虑到这个年龄段的人不太上网,参与调查的人数少也就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了。

3.调查对象的城市分布:城市分布饼状图城市分布频率分析表. 实地纸质问卷的发放范围为兰州市区(三线城市),网络问卷则不限地区,根据我们得到的结果,参与调查的对象中,工作地为一线城市的有10.3%,二线城市有15.4%,三线城市的有61.9%,四线城市有6.6%,四线以外地区的有5.8%。

从结果分析,此次调查的样本相对集中于二、三线城市,但总体来看地区分布具备全面性。

4.调查对象受教育程度的状况分析学历分布饼状图学历频率分析表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参与调查者中,本科学历居多,为56.2%,其次为大专学历,为27.0%,中小学学历为9.7%,硕士及以上学历为7.1%。

说明本次调查的受访者的学历偏中上水平,反映了如今用人单位的要求,学历分布不均匀但全面,对本次网络时代隐形加班认知度的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分析样本。

5.受访者工作的行业分布情况:工作性质分布饼状图工作性质频率分析表对于工作单位性质的调查旨在建立对不同性质工作单位的隐形加班分析的数据基础,分析隐形加班存在的广泛性以及程度、影响等是否以工作单位性质为区分。

数据显示,在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工作的占13.4%,在外资及合资企业的占7.8%,在国有企业工作的有15.7%,在民营企业工作的有26%,还有36.2%的参与者选了其他。

6 调查对象的职业分布:职业分布饼状图职业分布频率分析表在此次调查中,对于职业的分类,意在区分参与者是被隐形加班者还是隐形加班布置者,我们考虑隐形加班布置者主要居于管理层,所以我们把选项设置为普通职工或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以及无固定职业者。

从调查数据看,参与者中普通职工最多,占了52.6%,其次为无固定职业者,有27.4%,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有20.0%。

从社会实际情况出发,管理人员比例低于普通职工比例切合实际,而且观察样本分布,被隐形加班的对象人数较多,有利于分析隐形加班的广泛性以及认知度等问题。

7调查对象的工作年限的分布结构:工作年限分布饼状图在此次调查中,工作年限为2年以下的居多,占56.8%,其次为2~5年的,占22.3%,5~10年的占11.1%,10年以上的最少,占9,8%。

从调查的实际状况看,该数据是正常的,主要是因为工作年限5年一下的多为年轻人,从网络调查方面看,上网的多为年轻人,实地问卷发放看,年轻人周末爱出游,所以,参与调查的年轻人居多。

10年以上的占比例最少。

(二)隐形加班了解度分析:了解程度分布饼状了解程度频率分析表单独看这个调查群体对隐形加班了解度的选择分析可以看出,对隐形加班一般了解以上的就有57.6%的比例,这说明,隐形加班的概念还是普遍被大家所熟知的,同时,也对隐形加班发生的普遍性变向地投了赞同票.1.不同特征群体对隐形加班的了解:做男女对隐形加班了解度的分析是为了看,隐形加班在男女不同性别之间存在性的差异,通过上图的描述统计,不太能十分清楚的看出男女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我们做了卡方检验来检验这个问题,从上面的数据可以得出:不了解隐形加班的人占42.2%,其中男性占40.2%、女性占45.4%;很了解隐形加班的人12.7%,其中男性占15.1%、女性占9.5%.从卡方分析得出p值为0.022小于0.05拒绝原假设的结论,即不同性别的人对隐形加班的了解度不同,他们在对隐形加班认知度的问题上存在不同的选择。

2.不同学历对隐形加班的了解度分析学历分布的描述性统计量表也就是不同学历的人对隐形加班的了解度存在显著不同的选择。

从均值、方差上来看,硕士以上学历的人对隐形加班的了解度要高于其他学历的人。

3.隐形加班普及度分析:普及度饼状图普及度的频率分析表泛地存在于社会当中。

并且也受到大家的广泛认识。

为了更好的知道哪些性别哪些职业存在隐形加班的情况更严重,我们做了关于性别与隐形加班经历的交叉分析。

占到33.6%,其中,男性占32.3%,女性占35.5%,可以看出,大多数人还是存在隐形加班的,从卡方检验中得出,p值为0.295,大于0.05,接受原假设,即不同性别的人在隐形加班经历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工作性质与存在隐形加班状况的网络图从上面的图可以看出,外资企业和政府机关以及事业单位性质的人有隐形加班经历的比较少。

他们的工作时间还算固定,生活作息不太经受工作的干扰,其中民营企业的上班族普遍认为隐形加班的状况比较显著。

方差分析表从结果来看,不同工作性质的上班族对隐形加班的经历存在显著性差异,也就是说不同工作性质的人隐形加班的状况不同。

不同职位的人经历隐形加班的状况如上所描述,从直观上看,普通职工与管理人员经历隐形加班的情况很享受,无固定职业者就显得悠闲自在了,很明显,他们隐形加班的状况明显低于上面两种不同职位工作者的状况。

管理人员是隐形加班的布置者,而数据显示,普通职工与管理人员隐形加班的状况看似没有差别,我们做了方差分析,也证明了这个观点,两者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认为布置者在给普通职工布置工作的时候,也同时存在隐形加班的现象,但是,虽然他们是身在高位,也有一定的工作指标来衡量他们的工作进度,所以出现与普通职工经历隐形加班状况相似的情况也是可以理解的。

同时也暴露出隐形加班的社会普遍性。

方差分析表Sum ofSquaresdfMean SquareF Sig. Between Groups .993 3 .331 1.484.217Within Groups 221.998995 .223Total222.991998同时,为了研究不同的工作年限的人在隐形加班上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我们做了方差分析,结果显示,P 值0.217大于0.05接受原假设,也就是说,不同工作年限的上班族存在隐形加班经历的状况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三)隐形加班方式的分析:短信数量182 76 119377比例48.3% 20.2% 31.6%电话数量289 117 148 554比例52.2% 21.1% 26.7%MSN 数量34 20 1872比例47.2% 27.8% 25.0%移动微网数量18 8 16 42比例42.9% 19.0% 38.1%飞信数量37 19 42 98比例37.8% 19.4% 42.9%其他数量33 14 27 74比例44.6% 18.9% 36.5%Total Count 526 199 274 999 可以看出居于前三位的方式是手机,QQ,微信。

首先,要说近年来,QQ,微信的普及几乎是每人必有的社交软件。

大部分企业或公司为了更好的和员工交流建立了QQ群,微信群等交流媒介,这也正好为加班布置者布置工作找到了有效的途径,这也正是网络时代特有的产物,也是网络时代带来的焦虑。

2.加班时间的聚集分析:隐形加班时间分布饼状图隐形加班时间频率分析表根据以上的频率分析,时间方式上加班频率分布如下:午饭时间隐形加班的比例是13.7%;晚饭时间隐形加班的比例是20.7%;睡觉前隐形加班的比利时22.2%,节假日隐形加班的比例是43.3%。

可以看出,节假日被隐形加班的比例是最高的,这个时候正是大家闲暇的时候,独自过着自己的时光,进行着自己的计划,完美的计划被突如其来的工作安排打扰,也是让大家不能容忍的。

3.变向支持隐形加班的方式的频率分析:变向隐形加班方式的频率分布表Responses Percent ofCasesN Percenta报销话费390 24.6% 39.0%提供工作场所wi-fi覆盖375 23.6% 37.5%免费工作餐441 27.8% 44.1%其他382 24.1% 38.2%Total 1588 100.0% 159.0%从上表可以看出,各企业或公司的管理者对变向支持隐形加班的方式的选择几乎没有差别,都接近2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