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第4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第4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图解法构建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知识梳理 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类别
概念
物理 信息
生态系统中的_光__、__声__、__温__度__、 _湿__度__、__磁__力__等,通过物理过 程传递的信息
传递方式 物理过程
实例
萤火虫的闪 光、植物五颜 六色的花
知识梳理 考能诊断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概念 (1)物质:组成生物体的_元__素__,如C、H、O、N、P、S等。 (2)循环范围: _无__机__环__境__和_生__物__群__落__之间。 (3)循环特点:具有_全__球__性__。
2.碳循环过程
知识梳理 考能诊断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考点突破 题型透析 知识梳理 考能诊断 题组设计 解题技法
考点突破 题型透析 课时训练 规范解答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考点突破 题型透析 知识梳理 考能诊断 题组设计 解题技法
考点突破 题型透析 课时训练 规范解答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题组设计 解题技法
题组一 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种类、功能的分析
考点突破 题知识梳理 考 题组设计 解
型透析 能诊断
题技法
考点突破 题型透析 课时训练 规范解答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考点突破 题型透析 知识梳理 考能诊断 题组设计 解题技法
考点突破 题型透析 课时训练 规范解答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题组设计 解题技法
题组一 物质循环过程分析
1.下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
题组一 物质循环过程分析
题组设计 解题技法
③图3——首先找出相互之间具有双向箭头的两个成分,即A和 E,一个为生产者,一个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又因为其他各个 成分都有箭头指向A,所以A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E为生产 者。然后观察剩余的几个成分,其中其他生物部分的箭头都指向 C,所以C是分解者,剩余的B、D、F则为消费者。
知识梳理 考能诊断
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在传递过程中伴随着一 定的物质和能量的消耗。但是信息传递不像物质循环那样是循 环的,也不像能量流动那样是单向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 的。
知识梳理 考能诊断
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在传递过程中伴随着一 定的物质和能量的消耗。但是信息传递不像物质循环那样是循 环的,也不像能量流动那样是单向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 的。
题组设计 解题技法
题组二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3.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
质循环的关系简图,不能得到的结
论是
(C)
A.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
着食物链(网)流动
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 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 环往返
C.能量①②③④的总和便是生产者 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D.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 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题组设计 解题技法
题组二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答案
(1)CO2 全球性 (2)生物群落 生产者 分解者的分解 抵抗力 (3)3.0×107 单向流动、逐级递 减 (4)酸雨、臭氧层破坏、土地 荒漠化、水资源缺乏、海洋污 染、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任意两项 即可)
题组设计 解题技法
题组二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1.蟑螂喜好在夜间出来活动。科学家 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 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
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
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
这个实验说明
(A)
A.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
B.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 之一
C.化学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
D.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
中甲、乙、丙、丁构成生态系统的 由题图可知,气体X为二
生物群落,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 氧化碳,类群乙为生产
向。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C )者,类群丙为消费者,类
A.图中①过程可以表示绿色植物的群甲为分解者。类群丙无
光合作用
氧呼吸不能产生二氧化
B.缺少类群甲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碳。联系生物群落与无机
环不能正常进行
生物圈(全球性)
知识梳理 考能诊断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联系: ①两者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②_物__质__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_能__量__ 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 往返。
知识梳理 考能诊断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答案 解析
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 重要功能之一,光对生 物的影响属于物理信息 的传递。
考点突破 题型透析 知识梳理 考能诊断 题组设计 解题技法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4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和稳定性
考点突破 题型透析
考纲原生态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考点三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备选素材
返回总目录
考纲原生态
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 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
题组一 物质循环过程分析
题组设计 解题技法
图形解读: ①图1——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A和B应为生产者或非生物的物质 和能量,再由多个内指箭头可判断B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能 写“无机环境”),再根据A→D,C→D,确定D为分解者,剩下C为 消费者。 ②图2——根据A与C之间的双向箭头及C有多个内指箭头判断:A 和C分别是生产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根据A、B、D的碳都 流向E,可进一步判断:B是初级消费者,D是次级消费者,E是分 解者。
(1)物质循环的范围:物质循环中所说的“生态系统”并不是一般 的生态系统,而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物质 循环具有全球性。 (2)实现碳循环的关键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3)碳传递的双向与单向。 ①碳在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 ②碳在其他各成分间的传递均是单向的。 (4)重金属和DDT等农药的生物富集:生物富集问题与能量流 动相反,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逐级递减,而农药或重金属在食 物链中则存在“生物富集作用”,即营养级越高,该物质浓度 越高。
知识梳理 考能诊断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1)区别:
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以碳循环为例)
形式 以有__机__物__为载体
主要是_无__机__物_
特点 单__向__流__动__、__逐__级__递__减__
全__球__性__、___循__环__性_
范围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
环境的两种成分是生产者
C.类群丙无氧呼吸是产生大气中气和分解者,如果甲缺少,
体X的途径之一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将不
D.碳在乙、丙中以有机物的形式存能正常进行,碳在乙、丙
在
中以有机物形式存在。
题组设计 解题技法
题组一 物质循环过程分析
2.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过程,其
图显/隐 答案 解析
中甲、乙、丙、丁构成生态系统的 由题图可知,气体X为二
图显/隐 答案 解析
程,下列有关叙述由中图错可误知的,是A(为D分解) 者、B为生产者、C为消
A.图中B都是自费养者生,物图,中光B合都生是物自养生物,光合生物(如蓝 细胞中不一定藻有)中叶没绿有体叶但绿都体含但有含有光合色素;适度松土 光合色素 不可以促进①消费者的呼吸作用过程,而是
B.适度松土不可促的以进大促分量进解燃①者烧过的是程分造解成作温用室;效②应过的主程要即原化因学;燃在料 C.②过程的加剧一是个造稳成定温状室态效的应生的态系统中,碳吸收量应该
答案 解析 图显/隐
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总量是指生产者总的同 化量,①②③④的总和 小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 阳能总量。
考点突破 题型透析 知识梳理 考能诊断 题组设计 解题技法
考点突破 题型透析 课时训练 规范解答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题组设计 解题技法
题组二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1)资料中所说的“X气体”主要是指__________,各国气体排放 均会对全球气候造成影响,说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 ____________的特点。 (2)上图1为生态系统中该气体的生成和构成该气体的某种元素的 循环过程,其中甲、乙、丙、丁构成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 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则乙是_______,过程⑤表示________ 作用;若过程③和④的成分越复杂,则该生态系统的 ___________稳定性越高。 (3)假设过程③、④代表的生物之间有如图2所示的食物关系,若 E种群的能量为5.8×109 kJ,B种群的能量为1.3×108 kJ,D种 群的能量为1.5×108 kJ,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A种群的能量 是________kJ;此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 ___________的特点。 (4)请再列举两项影响人类发展的全球性的环境问题_________。
题组设计 解题技法
题组二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解析
(1)全球“X气体”排放量可能下降60%,平均气温也将下降2摄氏度, 因为CO2是温室气体,所以资料中所说的“X气体”主要是指CO2,生 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的特点。(2)图1中甲、乙、丙、丁构成 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甲是大气中的分解 者,乙是生产者,丙是初级消费者,丁是次级消费者,所以过程⑤ 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若过程③和④的成分越复杂,则该生态系 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3)假设过程③、④代表的生物之间有如图2 所示的食物关系,若E种群的能量为5.8×109 kJ,B种群的能量为 1.3×108 kJ,D种群的能量为1.5×108 kJ,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 A种群的能量是(5.8×109×10%-1.5×108-1.3×108)×10%= 3.0×107 kJ;此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 级递减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