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孔孟语录课文讲解

孔孟语录课文讲解

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让我们本 着诚实谦虚、勤学好问的学习态度,采用温故知 新,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去读《论语》的其它篇 章,你一定会找更多的智慧,让它植根于我们的 心田,伴我们成长。
畅言教育 布置作业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1.背诵全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并翻译。
2.广泛搜集孔子资料,完成综合实践活动报告《我眼中的孔子(或 孟子)》 3.课下阅读《于丹<论语>心得》。
畅言教育
谢谢观看!
畅言教育二维码 扫一扫,提出你的建议!
畅言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第五单元 · 比较探究
孔孟语录三则
本课时编写:黟县碧阳初级中学 舒晓燕
畅言教育 课文导入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一个人的视力有两种功能:一是向外看,看无限宽广的世界 ,另一个是向内看,看无比深刻的内心。如何能让自己的内
心有所坚守有所依托,让我们走进《孔孟语录三则》,或许
畅言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2、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
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
称“孔孟”。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 、行仁政;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 ”的民本思想。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
患,死于安乐》。
畅言教育 关于语录及语录体
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人,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
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
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 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创
立了以“仁” 为核心的道德学说,政治上主张
“仁政”(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重 视教育的作用,提倡“有教无类”。
畅言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第二则 (一)自由读课文。运用第一则所学的方法,翻译课文
1.注释法:三军、匹夫、夺。
2.不译法:也。 3.组词法:可、帅。
(二)点拨字词
“匹夫”,由“三军”的借代用法,引出“匹夫”,拓展记忆“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中的“匹夫”,由此得知是“每个人”的意思。21世纪教育网版
权所有
“志”辨析:1.记、记住;2.记述;3.心意。 (三)结合实际,谈谈你有哪些不可丧失的“志”
畅言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第三则
(一)自由读,说出你读懂的内容 (二)辨析“丈夫”的意思:成年男子;男孩子;妻称夫为丈夫;有所作为的人。
(三)翻译课文
根据课文内容写出台词,并和同桌合作演读课文。 示例:1.给你足够多的钱财,足够高的官位,你经得住诱惑吗? 大丈夫的回答:富贵不能淫 (四)辩证理解 比较“大丈夫能屈能伸”和“威武不能屈”是否矛盾?
畅言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二)点拨字词,翻译课文
1.曲肱、枕、之——试模仿这个动作,加深理解,明确“枕” 的词性,并且知道“之”的指代内容。 2.水——直译法:冷水,古代的热水用“汤”表示。 3.义——辨析法:(1)意思:意义,含义;(2)公正的道理,
正直的行为:正义、道义;(3)旧时拜认的亲属关系:义父、义
子;(4)情意:义气,信义;(5)假的,人工做的:义肢、义齿。联 系语境,选择正确的选项。在此基础上,翻译课文。
畅言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三)探究思想内涵 结合第一则和连接材料,思考:孔子把什么看的“轻”又把什么看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链接材料:《论语》中的孔子之志: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 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 (子路说:“愿意听听老师的志向。”孔子说:“让老年人得到安乐,让朋友得到信任,让 年轻人得到关怀。”) 由此延伸到儒家思想的内涵,只要能实现社会理想,物质的贫困也会快 乐和满足;反之,不道义的富和贵不仅让他轻视还让他蔑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语录及语录体:圣贤在和学生平时
的相处中,言和行都闪烁着智慧的光
辉,学生们记录下来奉为经典,这就 是语录;由于只是只言片语的随堂笔 记,就不重文采,不讲结构,每篇都 是独立的,被称为语录体。《论语》 是典型代表。
畅言教育 诵读:读顺畅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这里有打开心门的钥匙。
畅言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孔孟语录三则》
畅言教育 学习目标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1.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2.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3.领悟孔孟儒家思想的内涵。
畅言教育 关于孔子和孟子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1、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
1.自由读课文,跟着自己的感觉,尽量读 得顺畅。(注意字音和停顿) 2.个别读课文,检测字音和停顿。
畅言教育 研读:读明白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第一则 (一)找出读懂的字、词、句,并说出读懂的方法 1.注释法:疏食、曲肱。 2.组词法:富、贵、乐。
3.猜想法:义。
4.不译法:矣。 5.活用法:饭、枕。
畅言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比较拓展
1、说一说:本课《论语》中“大丈夫”思想
2、找一找:本单元小说《最后一片叶子》人物身
上的“大丈夫”精神 3、讲一讲:你知道的历史上的“大丈夫”故事
畅言教育 课文总结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孔子和孟子,不能
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