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
由移动的水分称为自由水。
• 细胞内的水分状态可以随着代谢的变化而变化,自 由水/束缚水比值亦相应改变。
• 自由水直接参与植物的生理过程和生化反应,而束 缚水不参与这些过程,因此自由水/束缚水比值较高 时,植物代谢活跃,生长较快,抗逆性差;反之, 代谢活性低、生长缓慢,但抗逆性较强。 • 例如,休眠种子和越冬植物自由水/束缚水比例减低, 束缚水的相对量增高,虽然其代谢微弱或生长缓慢, 但抗逆性很强。 • 在干旱或盐渍条件下,植物体内的束缚水含量也相 对提高,以适应逆境。
• 第五节 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
• 第六节 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第一节 植物对水分的需要
一、植物的含水量
1. 不同植物的含水量不同:一般绿色植物 70%~90%,草本>木本,水生>陆生。
2. 不同器官、组织含水量不同:幼根、幼芽>树 干,休眠的种子含水量很低。 3. 环境条件不同含水量不同:潮湿环境,阴生 植物>干燥,向阳环境中的植物。 4. 年龄不同含水量有差异:幼年>老年。
• 溶液中水的偏摩尔体积:在一定温度、压力和浓 度下,1mol水在混合物(均匀体系)中所占的有 效体积。 • 例如,在1个大气压和25℃条件下,1mol的水所具 有的体积为18ml,但在相同条件下,将1mol的水 加入到大量的水和酒精等摩尔的混合物中时,这 种混合物增加的体积不是18 ml而是16.5 ml,16.5 ml就是水的偏摩尔体积。这是水分子与酒精分子 强烈相互作用的结果。
• 在稀的水溶液中,水的偏摩尔体积与纯水的摩尔 体积(Vw=18.00cm3/mol)相差不大,实际应用时 往往用纯水的摩尔体积代替偏摩尔体积。
水势 • 在植物生理学中水势(ψw)常用来衡量水分反应 或转移能量的高低。 • 水势就是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即水溶液的 化学势(μw)与同温、同压、同一系统中的纯水 的化学势之差(μ0w ),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可以 用公式表示为: μw-μ0w △μw
有关。是增加细胞水分自由能,提高水势的值。正
值表示。 Ψm(matric potential)是细胞胶体物质对自由水束
缚而引起水势降低的值。负值表示。
Ψg 和 Ψm呢?
未形成液胞的细胞具有一定的重力势和衬质势。
但当液泡形成后,水分在细胞水平移动,与渗透 势和压力势相比,重力势通常省略不计。衬质势 也只有-0.01MPa左右,也通常忽略不计。 这时整个质膜以内的各部分水势都相等,都等于 渗透势。
正常代谢的组织原生质呈溶胶状态;代谢弱的 干种子,原生质呈凝胶状态。
三、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 水使植物细胞原生质处于溶胶状态,以保证各种生
理生化代谢的进行。如果细胞中含水量减少,原生
质由溶胶变成凝胶状态,细胞的生命活动将大大减
缓,例如休眠的种子。
• 水作为反应物直接参与植物体内重要的代谢过程。
怎样证明?
用质壁分离现象证明。
图2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plasmolysis)现象 1.正常细胞 2. 3. 质壁分离的细胞 植物细胞由于液泡失水,使原生质体向内收缩 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称为质壁分离。
将已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置于水势较高的溶液或 纯水中,则细胞外的水分向内渗透,使液泡体积逐 渐增大,使原生质层也向外扩张,又使原生质层与 细胞壁相接合,恢复原来的状态,这一现象称为质 壁分离复原。
(四)植物细胞的水势
典型的植物细胞水势由四部分组成: 渗透势ψs,压力势ψP,重力势ψg和衬质势ψm。 即:ψW=ψs+ψP+ψg + ψm
ψs (osmotic potential)(又叫溶质势,solute potential)是 由于液泡中溶有各种矿质离子和其它可溶性物质而造成的。 以负值表示。
一方面,由于植株地上部分(主要是叶片)的蒸
腾作用,植物体内的一部分水分不断散失到大气 中,以维持其体内外的水分循环及适宜的体温。 • 根系吸收的水分除极少部分参与体内的生化代谢 过程外,其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了周围 环境中。 •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的过程,
称为植物的水分生理(水分代谢)。
与其它物质的运动一样,水分移动需要能量作功,
这种能量就是水的自由能。
根据热力学的原理,系统中物质的总能量可分为 束缚能(bound energy)和自由能(free energy)两 部分。束缚能是不能转化为用于作功的能量,而自由
能则是在温度恒定的条件下可以用于作功的能量。
自由能、化学势 • 一摩尔物质的自由能就是该物质的化学势,常用μ表 示。
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质合成和分解过程
中均有水的参与。如种子萌发时,淀粉在水的作用 下,分解为糖。
• 水是许多生化反应和物质吸收、运输的溶剂。水作 为溶剂能够溶解气体和矿物质。水分子是极性分
子,参与生化过程的反应物一般都溶于水,控制
这些反应的酶类也是亲水性的。各种物质在细胞 内的合成、转化和运输分配,以及无机离子的吸 收和运输都在水介质中完成的。 • 水能使植物保持固有的姿态。细胞含有大量的水分,
产生膨压,维持细胞的紧张度,使植物枝叶挺立、
花朵开放,膨压对于气孔和植物其他结构的运动
以及细胞的分裂生长也很重要。
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植物细胞代谢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水分。
细胞有两种吸水方式:
• 一种是被动吸水;在未形成液泡前,植物细胞主要
靠吸胀作用被动吸水,如种子萌发时的水分吸收,
在形成液泡后,细胞主要靠渗透作用被动吸收水分,
二、植物体内水分的存在状态
1、束缚水(bound water)和自由水(free water) • 植物细胞的原生质、膜系统以及细胞壁是由蛋白 质、核酸和纤维素等大分子组成,它们含有大量 的亲水基团,与水分子有很高的亲和力。 • 凡是被植物细胞的胶体颗粒或渗透物质吸附、束 缚不能自由移动的水分,称为束缚水。而不被胶 体颗粒或渗透物质所吸引或吸引力很小,可以自
Ψw= = Vw Vw
ψw代表水势;μw-μow为化学势差(Δμw),单位为J/ mol,J=N· m(牛顿· 米);Vw,为水的偏摩尔体积, 单位为m3/mol。则
N· · m mol -1 水的化学势 =N · -2 = Pa m 水势= = 3· -1 m mol 水的偏摩尔体积
溶液的水势
纯水的自由能最大,化学势最高。为了便于比较, 人为的规定纯水的化学势为零,那么纯水的水势也为 零,其它溶液与纯水相比较。
图3 植物细胞的相对体积变化与水势ψW,渗透势 ψs和压力势ψP之间的关系图解
在细胞初始质壁分离时(相对体 积=1.0),压力势为零,细胞的 水势等于渗透势。 当细胞吸水,体积增大时,细胞 液稀释,渗透势增大,压力势也 增大。 当细胞吸水达到饱和时,渗透势 与压力势的绝对值相等,但符号 相反,水势便为零,不再吸水。 当细胞强烈蒸腾时,压力势是负值 (图中虚线部分),失水越多,压 力势越负。在这种情况下,水势低 于渗透势。
(五)细胞间水分的运转
水分进出细胞取决于细胞与其外界的水势差。 相邻细胞间的水分移动同样取决于相邻细胞间的 水势差。水势高的细胞中的水分向水势低的细胞 中移动。
X ψs =-1.4MPa ψP=+0.8MPa ψW=-0.6MPa Y ψs =-1.2MPa ψP=+0.4MPa ψW=-0.8MPa
第一章 植物的水分生理
• 水是植物维持生存所必需的最重要的物质。
• 植物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和光合作用等一
切生命过程都必须在水环境中进行,没有了 水,植物的生命活动就会停滞,植株则干枯
死亡。
• “有收无收在于水”
• 对于一株植物来说,一方面,它要不断地从环境 中吸收水分,以满足其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另
2、溶胶(sol)与凝胶(gel)
由于细胞内水分含量不同,原生质的状态也有 两种状态:溶胶状态与凝胶状态。 水分含量高时,自由水含量高,原生质胶体颗 粒完全分散在水分介质中,胶粒之间联系弱,原生 质胶体呈溶液状态,称为溶胶状态。 自由水含量少时,胶粒与胶粒相互连接成网状, 原生质胶体失去流动性而形成近似固体的状态,这 种状态称为凝胶状态。
二、集流 ( bulk flow )
由于压力差的存在而形成的大量分子集体 运动的现象称为集流(bulk flow)。 在多数情况下,植物体中集流的动力就 是液体的水势差。
液体在植物体的导管和筛管中移动时,
可以以集流方式移动。这种方式速度快。
三、植物细胞的渗透性吸水
(一)水势的概念
1.自由能、化学势与水势
水势高低的不同不仅影响水分移动的方向,而且还 影响水分移动的速度。两细胞间水势差越大,水分 移动越快,反之则慢。
植物体内水势的变化
在同一植株中,地上器官 的水势比根系的水势低。 对植物的同一叶片而言, 距主脉越远的部位其水势 也越低。 在根部,内部水势低于外 部水势
水势单位MPa
在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系中水分的移动:
水分代谢
(water metabolism)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水 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以及水 分的散失是构成植物水分代 谢的不可分割的三个方面。
水分代谢的作用是维持植物体内水分平衡 1
• 第一节 植物对水分的需要
• 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 第三节 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 第四节 蒸腾作用
• 水的化学势的热力学含义为:当温度、压力及物质 数量(水分以外)一定时,体系中1mol的水分的自由 能,用μw表示。 • 水的化学势可用来判断水分参加化学反应的本领或 在两相间移动的方向和限度。 • 在热力学中将纯水的化学势规定为零,那么溶液中 的水与纯水的化学势差就等于该溶液中水的化学势, 即ΔμW =μW,而且任何溶液中水的化学势都必然小 于零。
ψP(pressure potential)是细胞的原生质体吸水膨胀,对细 胞壁产生一种作用力,与引起细胞壁产生一种限制原生质体 膨胀的反作用力。由于细胞壁压力存在而使水势增加的值, 它是正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