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环境管理(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培训课件)
环境管理(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培训课件)
9
4、突出问题
“未批先建”和“批建不一”
环评法中对建设单位重要法条:
第二十四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批准后,建设项目的性 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 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评价文件。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自批准之日起超过五年,方决定该 项目开工建设的,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报原审批部门重新审核; 原审批部门应当自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之日起十日内, 将审核意见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11
5、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建设单位未依法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 未依照本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重新报批或者报请重新审核环境影响 评价文件,擅自开工建设的,由有权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补办手续;逾期不补 办手续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建设单位直 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198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1992年,成立 “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1998年11月29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 提高阶段(1999~)
2002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7
2005年1月18日,国家环境保 护总局在京宣布:责令立即停建包 括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在内的13个 省市的30个违法开工项目,并处以 最高20万元的处罚。其中包括:中 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负责建 设的三峡地下电站项目;三峡工程 电源电站项目;金沙江溪洛渡水电 站项目等。这30个项目都没有依法 经过环保部门批准,在环境影响评 价文件未获批准的情况下就先行开 始建设的,有些工程已基本完成, 属于典型的未批先建的违法工程。 此举一度轰动全国,被新闻媒体誉 为“环评风暴”。
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 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综述:规划、建设项
目
分析、预测、评 估
对策、措 施
6
2、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
确立
◦ 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后,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开始引入中 国。
3、主要内容
内容 ◦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主要要素 ◦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从单纯的建设项目扩展到各类发展 规划和专项规划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资质管理、征求意 见、分级审批、未批不建、同时建设、不符后评。环境 影响评价文件中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 应当由具有相应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机构编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或者未经原审批部门重新审 核同意,建设单位擅自开工建设的,由有权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 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可以处五万元以上 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建设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 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有前两款所列违法行为的,依照《中 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处罚。
◦ 197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的颁布标志着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正式建立。
发展 ◦ 规范建设阶段(1979~1989)
1981年,《基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1986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1989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管理办法》
◦ 强化和完善阶段(1990~1998)
◦ 排放许可证制度
◦ 现场检查制度
环境标准制度
◦ 污染事故报告制度
限期治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概述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我国规定的调整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所发 生的社会关系的一系列规范的总和,是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 内容、程序、权利、义务以及管理措施的法定化,是立足于预 断社会行为实施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而建立的环境管理制 度。
环境管理
❖ 前言 ❖ 环境管理制度 ❖ 企业环境管理
第一部分 前言
➢概念—目的—任务—对象—内容—手段
➢ 环境管理的手段 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 经济手段 宣传教育手段 科学技术手段
第二部分 环境管理制度
中国环境管理的几项基本制度
◦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三同时”制度
◦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 排污收费制度
12
6、案例
环保部案例:2012年5月,环保部向中石油、国电两大央企旗下的 中卫——贵阳联络线工程和5万吨级煤码头工程发出罚单,要求停止 建设,并分别罚款20万元。原因是上述两个工程报批的环评文件未 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违反了《环境影响评价法》有关环评制度 的规定。这是环保部年内首次向央企旗下项目开罚单。
第二十五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法律规定的审批部 门审查或者审查后未予批准的,该项目审批部门不得批准其建设, 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
10
第二十六条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当同时实施环境影 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审批意 见中提出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第二十七条在项目建设、运行过程中产生不符合经审批的环境影 响评价文件的情形的,建设单位应当组织环境影响的后评价,采取 改进措施,并报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和建设项目审批部门 备案;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也可以责成建设单位进行环境 影响的后评价,采取改进措施。
13
(二)“三同时”制度
1、概述
▪ “三同时” 制度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环境保 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管理 制度。 是我国首创的一项环境管理制度(1972)。
——防止新的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措施。它贯穿于建设项目的设计、 施工、生产三个重要环节,使建设项目能够在投产后最大限度地减少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完整地体现 “预防为主”的原则。
——保证了治理新污染所需大部分资金的投入。
2、“三同时”主要内容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中,第六条——第十条对 建设单位提出了具体要求。 关键要素: 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 部门,申请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完工后,需要进行试生产的,其配套建设的 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 进行试生产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自试生产之日起3个月内, 向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 验收。 对试生产3个月确不具备环境保护验收条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 应当在试生产的3个月内,向有审批权的环境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提出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延期验收申请,说明延期验收的理由及拟 进行验收的时间。经批准后建设单位方可继续进行试生产。试生产 的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核设施建设项目试生产的期限最长不超过 二年。 施工期环境监理——三同时的重要保障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