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甘露醇注射液结晶溶解方法研究进展尤炜[摘要] 20%甘露醇注射液是临床常用的高渗性脱水剂和降压药,常用于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水肿、药物逾量蓄积的排泄、早期肾衰、眼内和肠道手术的术前准备等。
当室温低于15℃时极易产生甘露醇微粒,甚至析出结晶,因此应用前应通过热水浴方法、热接触方法、电热台板方法、暖气片、暖液袋、预真空灭菌器的余热、高压蒸气锅、恒温箱、太阳能以及电磁炉和微波加热等方法溶解甘露醇结晶,待结晶完全溶解后再使用。
本文将近年来有关甘露醇注射液结晶溶解方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20%甘露醇注射液;结晶;溶解;方法doi:10.3969/j.issn.1009-4393.2012.19.012作者单位:300192 天津市传染病医院 天津市肝病医学研究所 (尤炜)20%甘露醇注射液是临床常用的高渗性脱水剂,具有降低颅内压、眼内压等作用,常用于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水肿、药物逾量蓄积的排泄、早期肾衰、眼内和肠道手术的术前准备等。
因为其疗效确切,作用安全,所以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甘露醇是一种多元醇,在水中溶解度为1:5.5,是过饱和溶液,当室温低于15℃时极易产生甘露醇微粒,甚至析出结晶,有引起血栓或静脉炎的危险[1],当温度继续降低时结晶体加大,呈大的柱状、絮状结晶。
20%甘露醇注射液使用说明书指出:20%甘露醇遇冷易结晶,故应用前应仔细检查,如有结晶,可置热水中或用力震荡,待结晶完全溶解后再使用。
本文将近年来有关甘露醇注射液结晶溶解方法进行归纳,综述如下。
1 甘露醇结晶微粒对静脉输液的危害输液中的微粒对人体的危害性已引起人们普遍关注,在临床上常可引起肺肉芽肿、静脉炎,较大的微粒可直接造成血管闭塞。
20%甘露醇在20℃时,直径≥25μm微粒6个/ml,直径≥10μm的微粒58个/ml,随着液体温度升高,微粒数目明显减少。
当液体温度达到35℃时,微粒数降到最低水平[2]。
如果20%甘露醇输注前不加热,特别在气温低时,就会有大量的微粒在短时间内进入静脉,可能引起血栓,造成局部堵塞和供血不足,组织缺氧而产生水肿和炎症。
由于微粒的碰撞作用,使血小板减少而易出血,局部给氧不足,产生静脉炎。
2 热水浴溶解甘露醇结晶方法最简便易行的方法也是最传统的方法,即用热水直接浸泡玻璃瓶装或者塑料袋包装的甘露醇注射液,使甘露醇结晶溶解。
但是采用热水浴法溶解结晶,存在着甘露醇注射液玻璃瓶的标签脱落或者损坏,且瓶体易破裂等缺点。
为解决这些问题,丁召兴等[3]设计制作了新型的甘露醇水浴加热溶解器,容积可达1.8m 3。
在使用甘露醇前1h,将带有外层包装的甘露醇注射液(非PVC或PVC包装均可)放置在水浴锅中的篮筐内,一般一次投放大致当日用量,加水量是容积的50%~80%。
调控温度60℃(30~100℃任选)。
合盖,接通电源,10min即可使甘露醇结晶全部溶解。
溶解后,提取篮筐沥水,撕开去掉外包装袋,贴签。
该采用水浴溶解法溶解甘露醇中的结晶。
药液受热均匀,标签完整无损,温度保持稳定,适用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短时间内大批量的甘露醇水浴加热溶解的需要。
3 热接触溶解甘露醇结晶方法3.1 热水器溶解甘露醇结晶[4-5] 现在每个病区基本上都安置有电开水器,24h为病人提供开水,将结晶的甘露醇放在开水器上方的顶部,一次可以放置10瓶,一般2~3h左右可以使结晶溶解,达到和煮沸相同的效果。
该法溶解结晶甘露醇,采用的是直接接触热量体,因而瓶体完整、标签清晰、瓶体透明,放置后不再出现结晶。
本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无成本,且能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3.2 电热台板溶解甘露醇结晶[6] 取办公用电热台板1块,接通电源。
将需要溶解的甘露醇注射液放在台板上,再在甘露醇瓶上盖1块棉布,防止热量散发。
加热10~20min甘露醇结晶开始溶解,1~3h溶解完。
该方法效率高,可同时溶解60~80瓶液体,甚至更多(视台板的大小而定),且溶解的液体可长时间保温,可供随时需要,非常方便,一般1块台板即可满足整个科室需要。
3.3 暖气片溶解甘露醇结晶[7] 北方地区冬季暖气片表面温度可达80℃左右,将结晶甘露醇置于暖气片上,根据每个暖气包大小放置5~12瓶/袋),整个治疗区域的暖气包每次可放置30瓶左右。
为使效果更好,可在放置1h后将瓶体摇晃翻转,一般2h 便可使结晶溶解,达到和煮沸方法相同效果。
此方法溶解结晶的甘露醇,溶解后的甘露醇瓶体完整,标签清晰,瓶壁透明,放置后不再出现结晶。
此方法同样操作既方便、简单、安全、不需成本,能减轻护士工作量。
3.4 暖液袋溶解甘露醇结晶[8] 采用杭州冬宝工贸有限公司生产的暖液袋,规格30cm×40cm,功率45W,接通电源可保持温度在50℃左右,每次可放置20%甘露醇250ml规格的软包装注射液10袋,2~3h即可完全溶解。
溶解以后,放置在室温下晾凉,即可使用。
采用该暖液袋方便、整洁、操作简单、安全实用、占用空间小,适合软包装注射液,无需专人守护操作。
4 蒸汽/干热溶解甘露醇结晶方法4.1 预真空灭菌器溶解甘露醇结晶[9] 利用脉动(或预真空)灭菌器消毒结束后,将无菌包取出,把结晶的甘露醇水平放在消毒车架上层和中层上,每层每次可放40~45瓶,一次可放80~90瓶,利用消毒锅内的余热和蒸汽发生器剩下的蒸汽来溶解结晶的甘露醇,一般需2h左右就能把结晶甘露醇溶解掉。
如能在放进消毒锅内30min后把甘露醇拿出来翻转一遍,效果会更好。
一般一次都能完全溶解,如少数一次不能溶解的可重复进行1次即可以完全溶解,而且已溶解的甘露醇不会再有结晶的现象。
4.2 高压蒸气锅溶解甘露醇结晶[10] 将有结晶的甘露醇6~8瓶/次,用双层包布包裹,扎紧,用手托住瓶底放入高压蒸气锅内最上层,然后连同其他待消毒的物品,常规利用高压蒸气锅消毒即可。
开锅时注意待冷却后方可取出。
如一次不能溶解,可重复进行。
4.3 恒温箱溶解甘露醇结晶[11]将干热恒温箱的温度调至60℃,用来溶解甘露醇结晶,大约5h即可完全溶解。
适用于没有蒸气锅炉的医院。
5 太阳能溶解甘露醇结晶方法[12]天气晴朗时,将白色覆盖物平铺在显阳的平台上,再将结晶的甘露醇瓶体放平排放在覆盖物上,排放时有标签的一面贴在白色覆盖物上,瓶体之间间隔3~4cm为宜,让瓶内容物充分暴露在太阳光下晾晒,直至将结晶溶解。
该法节约能源、操作简便、安全、瓶体标签干净完好。
6 电磁炉溶解甘露醇结晶方法工作于神经外科的任丽芸[13]报道,用电磁炉来熔化甘露醇中的结晶,方法简便,时间较短,适用性强,方法是取电磁炉1个,治疗盘1个,首先往治疗盘内放入约200ml凉水,然后将结晶的甘露醇放入治疗盘内,插上电源,将电磁炉的模式调为热奶模式即可。
7 微波溶解甘露醇结晶方法李沁晏等[14]报道,将有结晶的塑料质地包装的甘露醇注射液1瓶或数瓶,用包布包裹,放入微波炉内,用高火转动1min,打开炉门,轻摇片刻,再高火转动1min,拿出后均匀摇动,3min后,甘露醇结晶便很快溶解。
程婵等[15]对此方法进行了改进,为防止在加热的过程中瓶内液体压力过大而造成破裂,在瓶口处插入一根12号一次性针头,然后根据结晶量的不同加热的时间不同,如250ml塑装甘露醇结晶量2cm需中高火加热2min,250ml塑装甘露醇结晶量3cm需中高火加热3min,250ml塑装甘露醇结晶量4cm需中高火加热4min。
加热完毕,打开炉门,拔除针头,均匀摇动,甘露醇针眼处可用无菌输液胶贴粘贴,待放置在室温下冷却后输注。
周立平等[16]认为微波加热溶解仅适用于塑料材质包装的甘露醇注射液,且不易加热过长时间,在体积大的结晶明显缩小时即需取出,再用力摇晃直至结晶溶解,否则容易引起瓶体(或者袋体)膨胀,甚至爆裂,且注意玻璃瓶装甘露醇瓶盖为金属制品,不能用此方法。
微波加热时,物体各部位通常都能均匀渗透电磁波,产生热量,因此均匀性大大改善。
微波加热在甘露醇含量测定中热惯性极小,时间短,易于控制,而且使用方便[17]。
8 避免甘露醇再结晶方法8.1 泡沫箱防止甘露醇再结晶[18]在低温环境中,溶解后甘露醇极易再次形成结晶,因此需要采取方法保证加温溶化后的甘露醇不会很快再次结晶,或者不结晶,以方便随取随用。
取泡沫箱、毛巾、线绳;将毛巾对折,缝好两个开口的侧面,留一面开口,做成桶状,大小以能装进甘露醇液体瓶为宜,将线绳固定于开口处,用来扎紧开口;将溶解好的甘露醇,擦干瓶体,装于毛巾口袋之中,用线绳扎紧开口,依次摆放在泡沫箱中,盖好泡沫箱盖;每个箱里大约贮存16~20瓶液体,2~3个箱子便可满足临床需要;用此类方法一般可以使甘露醇保持10~20d不结晶,节省了反复溶解甘露醇所需要的人力及物力,减轻了护士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8.2 棉布口袋在防止甘露醇结晶[19]将纯棉布裁剪为直径约9.5cm的圆形布片和25cm×15cm的长方形布片各2张,棉花约25%。
分别将棉花均匀铺垫于两张圆形布片和两张长方形布片之间,缝制成片状棉垫,再将棉垫每隔1cm处缝线竖状走一遍。
然后将长方形布垫就高度缝制成圆柱形,以圆形棉垫为底缝制成杯口状棉布袋。
于棉布袋开口端周缘穿一长绳,以便拉紧松开。
选择未结晶或结晶加工至融化后的甘露醇装入棉布袋内,系紧瓶颈部绳索起到保温的作用。
该法制作简单,一般的缝纫店或自己手工均可制作且经济实用。
8.3 可调式温控暖垫防止甘露醇结晶[20]采用可调式温控暖垫防止甘露醇结晶,效果良好,将38cm×38cm可调式温控暖垫(成都彩虹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个,将一个小毛毯对折后半铺半盖于一个泡沫盒内;将可调式控暖垫内胆取出,套上布套,将有电暖丝的一面朝上置于泡沫盒内。
将10瓶甘露醇顺次排放在暖垫上,盖上毛毯,插上电源,将温控调至高温或低温档。
如甘露醇有少许结晶,高温保暖4~6h可自行溶解,如结晶较多,可先用其他方法加热溶解后再置于保暖盒内,可防止再次结晶,盒内甘露醇可随时取用。
8.4 冷水冷却法防止甘露醇结晶[21-22]将已结晶的甘露醇放入60℃左右的水中,边加热边用力振荡,待结晶完全溶解并充分振荡后,放入15℃左右的水中慢慢冷却,约10min后取出待用。
经此法处理后的甘露醇,无再次结晶现象发生。
总之,溶解甘露醇结晶的方法多种多样,临床工作者应根据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安全、方便、有效为原则,保证在使用时能够第一时间取到,结晶溶解后不会很快再次发生结晶。
参考文献[1] 肖激文.实用护理药物学[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450.[2] 林桂荣,刘京凤,王恒珍,等.20%甘露醇致静脉损伤的防护[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2):71-72.[3] 丁召兴,王梅林,高新富,等.甘露醇水浴加热溶解器的制作及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1,31(3):254-255.[4] 刘桂华.巧用热水器溶解甘露醇结晶[J].全科护理,2011,9(1):67.[5] 王绍霞,刘瑞,夏俊琳.全自动电开水器用于溶解甘露醇[J].中国护理研究,2009,23 (2A):366.[6] 郑佳英,柳学勇.办公用电热台板用于溶解甘露醇结晶[J].护理学杂志,2007,22(11):27.[7] 边小辉,王燕,仲霞.暖气片溶解甘露醇结晶[J].护理学杂志,2008,23(7):73.[8] 陈飞苑,蓝海,谢冠玲.应用暖液袋溶解甘露醇结晶[J].护理学报,2009,16(5B):44.[9] 李玉华,肖中华,张桂芬.溶解结晶甘露醇的妙法[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5):409.[10] 孟素红.一种甘露醇结晶的溶解方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45.[11] 周静.一种新的甘露醇溶解方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2):33.[12] 王洁.利用太阳能溶解结晶甘露醇[J].医药世界,2009,11(4):37.[13] 任丽芸.电磁炉在甘露醇使用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11A):27.[14] 李沁晏,方莉.微波炉加热溶化瓶装甘露醇结晶[J].护理学报,2007,14(10):28.[15] 程婵,汪志青,徐敏.微波炉加热甘露醇结晶的改进[J].家庭护士,2008,l 7(7C):1944.[16] 周立平,王丽红,吴超.微波炉巧溶甘露醇结晶[J].吉林医学,2008,29(20):1825.[17] 鲁继光.微波加热在甘露醇含量测定中的应用[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6,6(1):24,37.[18] 王金艳,王金平,张李明.防止甘露醇结晶的方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5):1076.[19] 卢贤军.棉布口袋在防止甘露醇结晶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7):2094,2096.[20] 严芳琴.可调式温控暖垫防止甘露醇结晶[J].护理学杂志,2010,25(6):57.[21] 李冬娥,刘健美.避免甘露醇结晶法[J].护理研究,2005,19(7C):1398.[22] 宋晓娟,于再菊,曲宗凤.介绍避免甘露醇重复出现结晶方法[J].工企医刊,2006,19(3):58.doi:10.3969/j.issn.1009-4393.2012.19.013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进展董巍[摘要]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临床常见的心肌病,其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感染、代谢异常、自身免疫异常、抗肿瘤药物使用、遗传等因素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