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设计思路、方案选择 (1)
2 控制系统电气原理图 (1)
3 软件设计 (3)
4 程序调试 (3)
4.2 程序调试 (4)
5 力控组态及调试 (4)
5.1 力控组态: (4)
5.2 组态调试: (5)
6 心得体会; (6)
7 参考文献 (6)
8 附录1、程序清单 (7)
9 附录2、变频器参数 (15)
1 设计思路、方案选择
设计四台电机构成的变频调速同步控制系统:四台电机速度可以同步升降,也可以微调,1#电机微调其他电机同步微调,2#电机微调1#不同步微调,其他电机须同步微调,3#电机微调1#和2#不同步微调,4#电机同步微调,4#电机微调,其他电机均不同步微调。
采用西门子S7-200PLC和MM440变频器。
每台电机设有启动/停止按钮和速度微升/微降按钮。
每台电机设有单机/同步选择开关。
采用力控组态软件进行远程控制
2 控制系统电气原理图
图2-1变频器主电路
图2-2 PLC硬件电路
图2-3 I/O地址分配
3 软件设计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基于以下原则:
1.程序模块化、结构化设计、其中负荷分配、速度增减、初始化、紧纸、速比计算、校验、数据发送、接收等功能由子程序完成,这样结构程序较为简洁。
2.程序采用循环扫描的方式对传动点进行处理,简化程序,提高程序执行效率。
3.采用中断子程序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确保数据准确快速的传输。
4.必要的软件保护措施,以免造成重大机械损害。
该程序通用性强,可移植性好,使用不同的变频器时,只需要进行相应协议的格式定义,即对数据发送、接收、校验程序作相应修改即可满足纸机运行的需要。
4 程序调试
4.1 程序设计
1.在编写程序时,我们分别为就地控制和远程控制设置了启停,同步增减,微调增减的开关量控制,并为其分配了I/O地址
2.当脉冲来时,为了不使速度无限制的增加或减少,我们分别设置了速度上下限(0~100)
3.当为变量组态时,必须为其设置不冲突的地址分配,及模拟量I/O点和数字量I/O点存放寄存器也不同
4.设置变频器参数p2010=6、p2011=0、p0700=5、p1000=5
5.编写PLC程序,编译下载无误后,通过外部端子检查同步与微调能否实现。
最终确定程序
4.2 程序调试
1、在下载程序时,出现了错误提示(能流逆转),后来经检查程序发现了多余的指令线,经修改更正错误消失;
2、在再次下载程序时有出现了4个错误,提示是能流逆转,后检查程序,发现USS_CTRL中得dir没有连接指令,经修改更正错误消失;
3、经检查发现在一个网络中发现多个独立的程序从母线开始,经修改更正错误消失;
4、在监控程序时,程序中Error=19(驱动器没有应答),经检查程序发现地址使用重复,经修改错误消失。
5 力控组态及调试
5.1 力控组态:
1.打开力控组态软件开发环境,设置PLC和组态软件通信方式
2.配置组态软件数据库变量,配制方法如图所示
5.2 组态调试:
(1)按钮选择:开始使用开始/停止开牛,经操作使用后发现不是很符合项目要求,后修改按钮(按下开,松开关);
(2)组态按钮:组态按钮时,其余按钮都可以正常使用,只有4#同步升按钮不能正常工作,经检查程序发现按钮错误,修改更正后错误消失;
(3)组态检查:在给电动机一个速度时,电动机可以工作,但使用同步升/降按钮时,速度可以无限变化,不符合项目要求,则在LAD中添加了比较指令对其限制;
6 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对西门子系列PLC,组态软件和变频器的特点有了更深的理解。
利用了西门子系列PLC的特点,对按钮、开关等输入/输出进行控制实现了变频器在组态软件控制作用下地自动化。
在本次课程设计的实践环节中,我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了电气控制及可编程控制器(PLC)的理论知识和动手技能。
参阅了大量的电气控制及可编程控制器(PLC)系统设计的书籍资料,查询了大量的图表、程序和数据,使得课程设计的方案和数据更为翔实和准确,力求科学严谨,使本次以变频器为主题的课程设计精益求精。
经历三天的方案设计、比较、论证、探讨等步骤,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反复的验证,积聚了同组同学的一致讨论并通过,再加上指导老师的细心点拨和教诲,终于成功地完成了本次课程设计。
但是,由于学识浅薄和资历肤浅,对待解决问题还不成熟,望老师不吝纠正,深感谢意!
7 参考文献
[1]田效伍《交流调速系统与变频器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王永华《现代电器控制及PLC应用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7
[3]西门子公司《SIMATIC S7-200 可编程序控制器系统手册》,2004
[4]吴忠智,吴加林《变频器应用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5]孟庆松,孟庆武《监控组态软件及应用》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8 附录1、程序清单
9 附录2、变频器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