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下害虫的发生与治理

地下害虫的发生与治理


华北蝼蛄
东方蝼蛄
36-56
30-35
黄褐色
灰褐色
粗壮肥大
细瘦短小
背缘内侧刺0-1根 背缘内侧刺3-4根
趋光性
趋化性
习 趋粪性 性
华北蝼蛄:喜欢在植被稀少或干燥向阳的地方
产卵习性
东方蝼蛄:喜欢潮湿,多集中在沿河两岸,池塘附近 产卵
发病特点
(1)华北蝼蛄 生活史较长,需3年左右完成1代。以成虫和8 龄以上若虫越冬。翌春4月下旬、5月上旬越冬成虫开始活 动,6月开始产卵,6月中、下旬孵化为若虫,10~11月 以8—9龄若虫越冬。在河南郑州,华北蝼蛄完成1代需 1131天(3.1年)。卵期11—23天,若虫共12龄,历期 692~817天,成虫期278—451天。成虫昼伏土中,夜间 活动。有趋光性,从4月至11月为蝼蛄的活动为害期,以 春、秋两季为害最严重。
力强,卵产于土中3-7
寿命250~300天,5~6月
厘米深,卵孵化后,
进入产卵盛期,卵期16天。
幼虫直接危害作物。
防治措施
(1)与水稻轮作;或者在金针虫活动盛期常灌水,可抑制危 害。 (2)定植前土壤处理,可用48%地蛆灵乳油200毫升/亩,拌 细土10千克撒在种植沟内,也可将农药与农家肥拌匀施入。 (3)生长期发生沟金针虫,可在苗间挖小穴,将颗粒剂或毒 土点入穴中立即覆盖,土壤干时也可将48%地蛆灵乳油2000 倍,开沟或挖穴点浇。 (4)药剂拌种:用50%辛硫磷、48%乐斯本或48%天达毒 死蜱、48%地蛆灵拌种,比例为药剂:水:种子=1:30-40: 400-500。 (5)施用毒土。用48%地蛆灵乳油每亩200-250克,50%辛 硫磷乳油每亩200-250克,加水10倍,喷于25-30公斤细土上 拌匀成毒土,顺垄条施,随即浅锄;用5%甲基毒死蜱颗粒剂 每亩2-3公斤拌细土25-30公斤成毒土,或用5%甲基毒死蜱颗 粒剂、5%辛硫磷颗粒剂每亩2.5-3公斤处理土壤。 (6)种植前要深耕多耙,收获后及时深翻;夏季翻耕暴晒。
⑴土壤温度
蛴螬喜欢中等偏低的温度,如大黑鳃金龟在土中 为害活动的最适温度为10cm土温13-18℃,所以春、 秋两季为害最为严重,夏季较轻。
⑵土壤湿度
土壤湿度不仅影响蛴螬的活动为害,而且影响其 存活率。一般来说,多数蛴螬活动最适含水量为10%20%,最适土壤含水量为15%-18%。
⑶地势和土壤类型。
据调查统计,目前我国地下害虫的种类有320 多种,分属昆虫纲8目38科,包括蛴螬、金针虫、 蝼蛄、地老虎、拟地甲、根蛆等近20类,在我省, 蛴螬、蝼蛄、金针虫等为害最为重要。
近年来,地下害虫的发生动态又出现了一些新 的特点
地下害虫发生为害有以下特点
• 寄主范围广 • 生活周期长 • 与土壤关系密切 • 为害时间长 • 防治困难
• 发生期成虫白天潜伏于土壤中,傍晚 飞出取食、交尾,黎明前转回土壤中。 成虫食性很杂,可取食多种植物,如 大豆、花生、果树的花、芽,杨树的 叶片等。幼虫在土中生活,为害作物 根部及种子。成虫有很强的趋光性, 同时还有假死性。
综合治理
• 防治蛴螬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做到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播种期防治和长 期防治相结合,协调应用各项措施,将蛴螬的为 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
• 沟金针虫习性
• 褐纹金针虫
成虫白天躲在麦田 • 以成、幼虫在20~40cm
或杂草中和土块下, 夜间活动,雌性成虫 不能飞翔,行动迟缓,
土层里越冬。翌年5月上 旬旬均土温17℃,气温 16.7℃越冬成虫开始出 土,成虫活动适温20~
有假死性,没有趋光
27℃,下午活动最盛,把
性,雄虫成虫飞行能
卵产在麦根10cm处,成虫
为害较重的种类主要有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 铜绿丽金龟。
发生动态 蛴螬年生代数因种而异、因地而异。这是一
类生活史较长的昆虫,一般一年一代,或两到 三年一代。
蛴螬共3龄,1、2龄较短,第3龄期较长。
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蛴螬的发生为害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除植 被、气候、天地、地势、耕作栽培制度和管理措 施等因素外,与土壤的理化性质关系更为密切。
蛴螬类的发生在背风向阳地虫量高于迎风背阳地, 坡岗地虫量高于平地。在腐殖质多的淤积土发生量大, 壤土、砂壤土次之。
气候条件主要影响蛴螬成虫的出土活动,同时,通 过影响土壤的物理性质而影响蛴螬在土中的活动 为害。
1.精耕细作与蛴螬虫口密度有密切关系。 2.土壤施肥与蛴螬发生有密切关系。
蛴螬的天敌种类很多,如蛴螬的病原 微生物,寄生性天敌,捕,可将 其生活方式大体分为3大类
• 各虫态基本都在土中生活,仅成虫出土活动、交尾。 如蛴螬、金针虫 • 幼虫白天在土中生活,夜间爬上土面上活动为害。 如地老虎 • 成虫和幼(若)虫在地上或地下均能活动为害。 如蝼蛄
一.蛴螬
蛴螬是金龟子幼虫的总称,是地下害虫中种类最多、 分布最广、为害最重要的一个类群。
• 蝼蛄在我国发生比较普遍的害虫,已知 的有:华北蝼蛄、东方蝼蛄、非洲蝼蛄 等。蝼蛄为杂食性,危害各种作物,包
括谷类、鼠类、棉、麻、甜菜、果树等
的种子和幼苗,危害特点是咬成乱麻状。
蝼蛄在地表层活动,形成隧道,使幼苗 根与土壤分离。
华北蝼蛄和东方蝼蛄的形态区别
虫名 体长(mm) 体色 体型 后足胫节
(蛴螬、蝼蛄、金针虫)
植物保护4班 欧辉钰
1307101112
• 地下害虫是指一生中大部分在土壤中生 活, 为害植物地下部或地面附近根茎部 的害虫, 亦称土壤害虫。地下害虫的为
害时间长,从春季到秋季,从播种到收 获,咬食植(作)物地下害虫是指一生 中大部分在土壤中生活,为害植物地下 部或地面附近根茎部的害虫,亦称土壤 害虫。的幼苗、根、茎、 种子及块根、 块茎等。苗期受害, 造成缺苗断垄;生 长期受害,破坏根系组织, 使植株变黄, 降低产量, 影响品质。
金针虫
• 金针虫是叩头虫的幼虫,为害小麦、玉米、高粱、
马铃薯等,咬食种子、胚芽、根茎,为害特点是
将幼嫩根茎咬食成小孔,导致死苗、缺苗或引起
块茎腐烂。
• 金针虫主要有:
细胸金针虫
沟金针虫
细胸金针虫
褐 纹
褐纹金针虫



沟金针虫
金针虫的生活史很长,因不同种类而不同,常徐3-5年 才能完成一代,各代以幼虫或成虫在地下越冬,越冬深度约 在20-85厘米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