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理论


二.理论内容
(一)剩余价值产生
1.资本主义生产目的 (1)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 必要劳动时间=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即工资(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 剩余劳动时间(创造剩余价值) (2)工人创造的价值分为两部分 劳动力自身价值(工资) 剩余劳动价值 (3)剩余价值的实质 雇佣工人创造的 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以上 的那部分价值 (4) 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 获取剩余价值 “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Hale Waihona Puke 二.理论内容(二)剩余价值的实现 3.资本周转: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的资本循环 资本必须在运动中才能实现其价值增殖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关键因素有两个:资本周转时间 生产资本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
二.理论内容
固定资本&流动资本 固定资本是表现为厂房、机器、设备、工具等劳动资料的那部分生产资本。它在物质形 态上全部参加生产,较长期地保持原有的形态,持续不断地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而在 价值形式上却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产品上去,直至物质形态不再发挥作用为止,才完成 它的一次周转。固定资本的流通形式,不是在使用价值形式上的流通,不是物质形态的转 变,而只是价值的转移,并且要把转移来的这部分价值,作为折旧费保存在货币资本的形 式上,直到价值全部转移才进行物质更新,即把集中在一起的货币资本再转变为生产资本。 流动资本是由表现为原料、燃料、辅助材料、包装材料等劳动对象和劳动力所构成的那 部分生产资本。其中的不变部分在一次生产过程里即完成它的物质形态变化,价值也同时 全部转移到产品中去;其中的可变部分即劳动力价值虽然不转移到产品中去,但会在一次 生产过程中再生产出来成为产品价值的一个部分。 可见,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周转的速度是不同的,固定资本周转慢,流动资本周转快。 固定资本中各个部分的周转速度也不一样,普通工具两三年周转一次,机器要五年、八年 周转一次,厂房周转的时间更长。固定资本在预付总资本中所占的比例大,资本周转就慢; 反之,流动资本所占的比例大,则资本周转就快。
二.理论内容
(三)剩余价值的分配 1.在资本主义工商业领域: 产业资本与产业利润 商业资本与商业利润 银行资本与银行利润 借贷资本与利息 2.在资本主义农业领域: 总而言之,它们都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剩余价值在以上主体之间分割。
地租 利润
三.理论意义
1.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 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2.从经济上建立了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的可行性和科学依据。从而为政治上对资产阶级的统 治进行反对找到了方向和基础. 3.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础。马克思主义者哲学的一个主要的方面就是对异化 的批判, 而这个哲学观点的出现的经济学基础就在于此. 4.它马克思主义优势占有道义上的优势,而这种道义上的优势是政治合理性的根本基础。 5.它对未来社会制度的构想和设计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剩余价值论
张蓓 2102130104
2015年10月19日
CONTENTS
1 2
理论概况 理论内容
3
理论意义
一.理论概况
(一)理论产生 1.产生《资本论》及其手稿 1857-1858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使用“剩余价值”
2.理论继承 资产阶级经济学剩余价值理论(古典经济学) 15-17世纪的重商主义学派 法国重农学派 “纯产品” 亚当斯密 李嘉图
二.理论内容
2.剩余价值的产生方法 多种多样,最基本的有两种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x 工作效率 必要劳动时间不变, 延长工作日长度和提高劳动强度
绝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
工作日长度不变, 延长剩余劳动时间
调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降低劳动力价值
二.理论内容
(二)剩余价值的实现
1.资本积累: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2.资本循环 (1)含义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 (2)三个阶段:购买——生产——售卖 (3)循环条件 资本按一定比例并存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形式 三种资本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存 三种资本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相继转化 3.资本周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