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剩余价值理论概述

剩余价值理论概述

卓别林:“摩登时代”
剩余价值理论概述(PPT35页)
剩余价值理论概述(PPT35页)
相对剩余价值
含义: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 通过缩短必 要劳动时间, 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 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理论概述(PPT35页)
3、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剩余价值转化
为资本,即剩余价值的资本 化。
资本家把从雇佣劳动那里剥削来 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用于个人消 费,另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用于 购买扩大生产规模所需追加的生 产资料和劳动力。
剩余价值理论概述(PPT35页)
剩余价值理论概述(PPT35页)
价值增殖过程:剩余价值生产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 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劳动力价值补偿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
补偿劳动力价值的定点
剩余价值理论概述(PPT35页)
剩余价值理论概述(PPT35页)
2、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货币转化为资本
由货币购买的劳动力一旦带来了剩余价 值, 货币也就转变成了资本
剩余价值理论概述(PPT35页)
剩余价值理论概述(PPT35页)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劳动
— 劳动是价值的源泉, 而使用劳动力商品创造的价值 会大于劳动力自身的价值, 这个差额, 就是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理论概述(PPT35页)
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劳动者一无所有
使使用用价价值值
价价值值
剩余价值理论概述(PPT35页)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劳动力—人的劳动能力, 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 劳动者是自由人 第二, 劳动者一无所有
剩余价值理论概述(PPT35页)
剩余价值理论概述(PPT35页)
二、资本的分类
剩余价值理论概述(PPT35页)
剩余价值理论概述(PPT35页)
不变资本:生产资料 具体劳动
资本 劳动
创造使用价值
价值转移
可变资本:劳动力
抽象劳动
价值增殖
劳动力价值
剩余价值
商品
使用价值
价值
剩余价值理论概述(PPT35页)
剩余价值理论概述(PPT35页)
不变资本
不变资本是指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转变为生 产资料的那一部分资本,经过生产过程,它的 价值随着物质形态的改变,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没有发生任何价值量的变化,价值不会增殖。
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 本积累则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的前提条件。

资本积累的动因
内在动力: 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求 外在动力: 激烈的市场竞争
资本积累的后果
加剧贫富分化
一极是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 另一极是多数人只拥有小部分的社会财富
加剧失业现象
伴随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出现 “相对过剩人口”, 这是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产生的根源
提高剩余价值率是增加剩余价值的主要方法, 而提高剩余价值率有两种基本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剩余价值理论概述(PPT35页)
剩余价值理论概述(PPT35页)
绝对剩余价值
含义: 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 通过绝 对延长工作日长度而产生的剩余价值
➢ 工人的劳动日(工作日)包括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 时间两部分
➢ 资本主义社会早期, 资本家总是力图延长工人的劳动 日来延长剩余劳动时间, 从而生产更多的剩余价值; 提高工人劳动强度也是实现绝对剩余价值的一种方法, 相当于延长了工作日
剩余价值理论概述(PPT35页)
剩余价值理论概述(PPT35页)
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资本家剥削的主要方法就 是延长工作日和提高劳动强度, 追求绝对剩余 价值
剩余价值理论概述(PPT35页)
剩余价值理论概述(PPT35页)
可变资本
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劳动 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够创造出补偿劳动力 价值的价值,而且能创造出剩余价值,使资本 增值。
剩余价值理论概述(PPT35页)
剩余价值理论概述(PPT35页)
衡量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 剩余价值率
资本价值构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 比例
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 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通常用C:V来 表示
C/V =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
4、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A. 工资 工资的本质—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工资的基本形式 计时工资—按一定劳动时间计算来支付的工资 计件工资—按工人完成的产品数量或者工作量来支付的工资
1、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资本主义 生产过程
劳动过程
物质资料 生产过程
劳动者 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
价值增殖过程
剩余价值 生产过程
剩余价值理论概述(PPT35页)
剩余价值理论概述(PPT35页)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物质资料生产过程
工人在资本家的监 督下劳动, 他们的劳 动隶属于资本家
劳动产品全部归资 本家所有
剩余价值理论概述(PPT35页)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由生产, 发展, 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 需品的价值决定
劳动力价值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 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 维持劳动者家属生存所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 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剩余价值理论概述(PPT35页)
剩余价值理论概述(PPT35页)
剩余价值理论概述(PPT35页)
剩余价值理论概述(PPT35页)
三、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
整个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和目的就是追 求生产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
1.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2.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3.资本积累 4.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方式
剩余价值理论概述(PPT35页)
剩余价值理论概述(PPT35页)
剩余价值理论
授课人:刘昕睿
纲要
一、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 二、资本的分类
三、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 四、剩余价值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
一、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
劳动力成为商品 & 货币转化为资本
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
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及其解决条件
劳劳动动力力成成为为商商品品
条条件件
相对过剩人口
相对过剩, 是指相对于资本对劳动力 的需求而言过剩。
相对过剩人口的三种形式:
流动的过剩人口—城市中暂时失业的人口
失业大军
潜在的过剩人口—农业中的过剩人口
停滞的过剩人口—现役雇佣劳动中职 业不稳定的人口
资本的三种构成:
资本技术构成—由生产的技术水平所决定的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