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血栓药物的分类

抗血栓药物的分类

抗血栓药物的分类
1、抗血小板药:抑制血小板聚集药,如氯吡格雷,是手性药物,需在体内代谢后才有活性,能选择性不可逆地与血小板膜上的ADP受体结合,从而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膜表面纤维蛋白原受体活化,导致纤维蛋白原无法与该受体粘连而抑制血小板聚集
2、抗凝血药:凝血酶和凝血因子抑制剂,如华法林钠,其结构与维生素K 类似(Vit K能催化凝血因子转变为活化型),是Vit K拮抗剂,故能导致凝血因子合成减少。

3、溶血栓药:如尿激酶,可直接激活体内无活性的纤溶酶原变为有活性的纤溶酶,使组成血栓的纤维蛋白水解,而渗入新鲜血栓内,更易激活附着在纤维蛋白网上的纤维酶原,促使新鲜血栓的溶解,对已机化的陈旧血栓无效。

目前溶栓药已经发展到第三代。

1996年德国宝灵曼(Boehringer Mannheim GmbH)公司研制的Retepla se(商品名Retavase,瑞替普酶)是其中的代表。

瑞替普酶是一种蛋白质修饰药物,为重组人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缺失变异体,具有半衰期长、溶栓作用强、副作用小等优点,受到心脑血管病专家的重视。

正在研究开发的第三代溶栓药均为t-PA变异体,如TNKase(teneplase,TNK-t-PA)、Monteplase、La noteplase(nateplase,n-PA)等。

第三代溶栓药的共同特点是能快速溶栓、开通堵塞的冠状动脉、恢复血液循环,治愈率达到73%~83%。

而且还有不一定要在医院内进行静脉注射、不需因体重而调整剂量、半衰期长等优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