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引论课程内容(一)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二)学习逻辑的意义1.为人们获得新知识建立合理、坚实的基础平台;2.帮助人们提高推理能力;3.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创新能力;4.有利于进行合乎理性的人际交流。
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一)逻辑学的研究对象1.识记: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2.领会:推理的有效性。
3.简单应用:应用实例证明一个推理形式的无效性。
(二)学习逻辑的意义领会:学习逻辑的意义。
第二章概念课程内容(一)概念概述1.什么是概念2.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二)概念的种类1.空概念、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2.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3.个体概念、性质概念和关系概念4.正概念和负概念(三)概念间的关系1.同一关系2.真包含关系3.真包含于关系4.交叉关系5.全异关系(四)概念的概念与限制1.属种关系的两个概念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2.概念的概括3.概念的限制(五)概念的定义1.什么是定义2.定义的方法3.定义的种类4.定义的规则5.定义的作用(六)概念的划分1.什么是划分2.划分的种类3.划分的规则4.划分的作用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1、识记:(1)概念。
(2)概念的内涵。
(3)概念的外延。
2、领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识别某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概念的种类1、识记:(1)概念分类的不同依据。
(2)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2、领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识别某个概念属于何种概念。
(三)概念间的关系1、识记:(1)概念外延间的五种基本关系。
(2)两个概念之间的属种关系。
(3)概念外延间的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2、领会:识别给定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
(四)欧拉图1、识记:(1)如何使用欧拉图表示两个概念外延之间的五种关系。
(2)如何使用欧拉图表示两个概念外延之间的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2、领会:判定表示若干概念外延之间关系的欧拉图是否正确。
3、简单应用:用欧拉图表示若干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
4、综合应用:从给定的条件出发,推出指定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并使用欧拉图表示出它们外延之间的关系。
(五)概念的概括与限制1.识记:(1)概念的概括。
(2)概念的限制。
2.领会:具有属种关系的两个概念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
3.简单应用:分析并确定某个具体的概括或者限制是否正确。
(六)定义1、识记:(1)定义。
(2)定义的结构。
(3)属加种差定义。
2、领会:(1)定义的方法。
(2)定义的种类。
(3)定义的规则。
(4)违反定义规则的逻辑错误。
3、简单应用:(1)运用有关定义的知识分析具体的定义是否正确。
(2)判定一个对象是否属于某递归定义概念的外延。
(七)划分1、识记:(1)划分。
(2)划分的要素。
2、领会:(1)划分的种类。
(2)划分的规则。
(3)违反划分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
3、简单应用:运用有关划分的知识分析具体的划分是否正确。
第三章简单判断课程内容(一)判断概述1.判断及其基本特征2.判断与语句3.命题和命题形式4.判断的种类(二)性质判断1.性质判断的结构2.性质判断的种类3.同素材的性质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4.性质判断主、谓项的周延性(三)关系判断1.关系判断的结构2.关系的性质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一)判断的定义和分类1、识记:(1)判断。
(2)判断的逻辑特征。
(3)简单判断。
(4)复合判断。
2、领会:普通逻辑不研究具体判断的真假,只研究各种判断的形式以及具有这些形式的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
(二)性质判断的定义和种类1、识记:(1)性质判断。
(2)性质判断的结构。
(3)性质判断的种类及其逻辑形式。
(4)特称量项的逻辑含义。
2、领会:把用自然语言表达的不规范的性质判断整理成标准形式的性质判断。
3.简单应用:判定给定性质判断所属的种类。
(三)性质判断主、谓项外延之间的关系1、识记:根据主、谓项外延之间的关系,确定给定的性质判断的真假。
2. 领会:根据给定的性质判断的真假,确定主、谓项外延之间的关系。
3、简单应用:(1)根据给定的性质判断的真假,画出表示主、谓项外延关系的欧拉图。
(2)根据给定的主、谓项外延之间的关系,写出相应的真的性质判断。
(四)对当关系1、识记:(1)同素材的A、E、I、O四种判断的对当关系。
(2)同素材的判断之间的矛盾关系、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差等关系。
2、领会:由一个性质判断的真假确定其余三个同素材的性质判断的真假。
3、简单应用:从已知条件出发,运用对当关系来确定给定判断的真假。
(五)性质判断主、谓项的周延性1、识记:A、E、I、O四种判断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情况。
2、简单应用:(1)根据主项或谓项的周延情况,确定相应的性质判断的质或量。
(2)根据性质判断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情况,画出相应判断主项概念和谓项概念外延关系的欧拉图。
(六)关系判断1、识记:(1)关系判断。
(2)关系判断的结构。
(3)自返关系、非自返关系、禁自返关系。
(4)对称关系、非对称关系、禁对称关系。
(5)传递关系、非传递性关系、禁传递关系。
2、简单应用:(1)确定用自然语言表达的判断是否为关系判断。
(2)确定某个具体的关系属于何种关系。
第四章复合判断课程内容(一)联言判断1.什么是联言判断2.联言判断真假的确定(二)选言判断1.什么是选言判断2.语言判断的种类及其真假的确定(三)假言判断1.什么是假言判断2.假言判断的种类及其真假的确定(四)负判断1.什么是负判断2.简单判断的负判断3.复合判断的负判断(五)模态判断1.什么是模态判断2.模态判断的种类3.模态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一)联言判断1、识记:(1)联言判断。
(2)联言判断的逻辑形式。
2、领会:(1)联言判断的逻辑特征。
(2)表达联言判断的各种自然语言形式。
(3)联言支的真假与联判断真假之间的关系(真值表)。
3、简单应用:根据自然语言表达的某一具体联言判断写出其逻辑形式。
(二)选言判断1、识记:(1)相容选言判断的定义及其逻辑形式。
(2)不相容选言判断的定义及其逻辑形式。
2、领会:(1)选言支之间的相容关系与不相容关系。
(2)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特征及其真值表。
(3)不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特征及其真值表。
3、简单运用:(1)根据自然语言表达的某一具体选言判断写出其逻辑形式。
(2)能够判断选言支的真假与选言判断真假之间的关系。
(三)假言判断1、识记:(1)假言判断。
(2)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及其逻辑形式。
(3)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及其逻辑形式。
(4)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及其逻辑形式。
2、领会:(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特征及其真值表。
(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特征及其真值表。
(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特征及其真值。
3、简单应用:(1)识别自然语言表达的某一具体假言判断的种类,并写出其逻辑形式。
(2)根据给定的前、后件的真值,确定一假言判断的真值。
(3)将一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转换成与其等值的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或者将一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转换成与其等值的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四)负判断1、识记:(1)负判断。
(2)负判断的逻辑形式。
2、领会:(1)各种性质判断的负判断及其等值形式。
(2)常见的复合判断的负判断及其等值形式。
3、简单运用:(1)写出与给定的性质判断负判断相等值的判断。
(2)写出与给定的复合判断负判断相等值的判断。
(五)真值表的判定作用1、识记:真值表2、理解:运用真值表方法的步骤。
3、简单应用:(1)运用真值表方法判定一复合判断的逻辑值。
(2)运用真值表方法判定两个复合判断是否具有等值关系。
(3)运用真值表方法判定两个判断是否具有蕴涵关系。
4、综合运用:运用真值表方法解应用题。
(六)模态判断1、识记:(1)模态判断。
(2)常见的模态判断及其逻辑形式。
2、领会:模态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
3、简单应用:(1)判定给定的两个模态判断之间属于何种关系。
(2)已知一个模态判断的真假推知其他模态判断的真假。
第五章逻辑基本规律课程内容(一)同一律1.同一律的内容和要求2.违法同一律所犯的逻辑错误(二)矛盾律1.矛盾律的内容和要求2.违法矛盾律所犯的逻辑错误(三)排中律1.排中律的内容和要求2.违法排中律所犯的逻辑错误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一)同一律1、识记:(1)同一律的内容和公式。
(2)同一律的要求。
2、领会:违反同一律所犯的逻辑错误。
3、简单应用:根据同一律的内容和要求分析实际论证中的逻辑错误。
(二)矛盾律1、识记:(1)矛盾律的内容和公式。
(2)矛盾律的要求。
2、领会:违反矛盾律所犯的逻辑错误。
3、简单应用:(1)确定互相矛盾或者互相反对的判断。
(2)根据矛盾律的内容和要求分析实际论证中的逻辑错误。
(3)根据矛盾律的内容和要求分析某一实际论证是否违反矛盾律。
(三)排中律1、识记:(1)排中律的内容和公式。
(2)排中律的要求。
2、领会:(1)违反排中律所犯的逻辑错误。
(2)矛盾律与排中律的区别。
3、简单应用:根据排中律的内容和要求分析实际论证中的逻辑错误。
4、综合应用:根据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的有关知识对实际判断、推理和论证进行逻辑分析。
第六章演绎推理(一):基于词项的推理课程内容(一)推理概述1.推理及其结构2.推理的种类3.推理的形式有效性及其判定(二)直接推理1.基于对当关系的直接推理2.基于换质、换位的直接推理(三)三段论1.三段论及其结构2.三段论的公理3.三段论的一般规则4.三段论的格5.三段论的式6.三段论的省略形式(四)关系推理1.关系推理及其分类2.纯关系推理3.混合关系推理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一)推理及其分类1、识记:(1)推理。
(2)必然性推理。
2、领会:推理的结构。
3、简单应用:(1)判定几个语句是否构成推理。
(2)判定一个具体推理的前提和结论。
(3)判定一个推理属于演绎推理、归纳推理还是类比推理。
(二)基于对当关系的直接推理1、识记:对当关系推理的各种有效式。
2、简单应用:(1)识别给定的推理是否为对当关系的推理。
(2)识别给定的对当关系的推理是否有效。
(三)基于换质、换位的直接推理1、识记:(1)换质法、换位法的基本规则。
(2)换质法和换位法的各种有效式。
2、简单应用:(1)识别给定的换质、换位推理是否有效。
(2)给定一个判断连续地进行换质推理或换位推理。
(四)三段论1、识记:(1)三段论。
(2)三段论的结构。
(3)三段论的基本规则。
(4)三段论的格。
(5)三段论的式。
2、领会:(1)识别给定的推理是否为三段论。
(2)对于用自然语言表达的三段论,写出其逻辑形式,指出其格与式。
3、简单应用:(1)分析给定的三段论是否有效。
(2)确定从给定的前提能否推出结论。
(3)补充省略的三段乱。
4、综合应用:(1)用三段论的基本规则证明三段论的导出规则或各格的特殊规则。
(2)运用三段论的相关知识进行推理或者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