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成语故事

二年级成语故事

1.朝三暮四传说宋国养猴人狙公养了很多猴子,猴子能够完全听懂他的话,他对猴子的生活习性与语言也完全了解,由于家境开始不济,就想限制猴子的食量,他对猴子说以后的栗子一律是“朝三暮四”,猴子不同意,就改口说“朝四暮三”,猴子满意。

【解释】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

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近义词】朝秦暮楚、反复无常、见异思迁
【相反词】墨守成规、一成不变
2.一箭双雕
南北朝时,北周有一个智勇双全的人叫长孙晟。

具有百发百中的射箭技艺,无人敢与他相比。

北周的国王为子安定北方的少数民族突厥人,决定把一位公主嫁给突玉摄图。

为了安全起见,派长孙晟率领一批将士护送公主前往突厥。

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了突厥。

摄图大摆酒宴。

宴请长孙晟。

酒过三巡,按照实晟人的习惯要比武助兴。

突厥王命人拿来一张硬弓,要长孙晟射百步以外的铜线。

只听得“格勒勒”—声,硬弓被拉成弯月,一枝利箭“嗖”地一声射进了铜钱的小方孔。

“好!”大家齐声喝采。

从此摄图对长孙晟非常敬重,留他在突厥住了一年,并经常让他陪着自己一块儿去打猎。

有一次,他俩正在打猎,摄图猛抬起头,看见天空中有两只大雕在争夺一块肉。

他忙送给长孙晟两枝箭说:“能把这两只射下来吗”“一枝箭就够了!”长孙晟边说边接过箭,策马驰去。

他搭上箭,拉开弓,
对准两只厥打得难分难解的大雕。

“嗖”的一声,两只大雕便串在一起掉落下了。

释义: “雕”,一种凶猛的大鸟。

发一枚箭就射中两只大鸟。

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3.老马识途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

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

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

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

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

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

”齐桓公同意试试看。

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

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

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成语出处《韩非子。

说林上》管仲、隰(xi)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成语释义“途”路。

老马认识道路。

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4.杀鸡吓猴
从前一个耍猴人买了一只不听话的猴子,艺人十分生气,就到市场买来一只公鸡,对它不断敲锣打鼓,公鸡吓呆了,艺人乘机拿刀杀了公鸡,坐在一旁的猴子也吓坏了,从此只要艺人说什么或敲锣打鼓,猴子就会毫不含糊地执行艺人的指令。

【释义】杀鸡给猴子看。

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杀一儆百
【相近词】杀一儆百、杀鸡儆猴
【成语示列】正在气头上,便采取‘杀鸡吓猴’的手段,传旨革去文悌的御史之职。

《袁世凯演义》第二回
5.此地无银三百两
从前有个精于算计而又自作聪明的张三,辛辛苦苦攒了三百两银子,放在家里怕别人偷,就趁夜色在自家院中挖坑埋好,并在埋银处写上“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字牌。

隔壁的小偷王二将银子偷走,并留下“隔壁王二不曾偷”的字牌。

【释义】比喻想要隐瞒掩饰,结果反而暴露。

【近义词】欲盖弥彰、不打自招
【成语造句】
◎他们做贼心虚,所以总是发表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声明。

6.骑驴找驴
骑驴找驴
释义:骑着驴去找别的驴。

原比喻一面占着一个位置,一面去另找更称心的工作。

现多比喻东西就在自己这里,还到处去找。

故事:从前有个叫王三的人,想做生意挣大钱。

他拿了一笔钱,高高兴兴地来到了集市上。

王三心想:“这些小毛驴看上去不错。

不如买几头回去。

”他就问老板:“ 老板,我想买几头驴回家去卖,能不能赚钱啊”老板回答:“当然能赚钱了!赚不到钱,你再回来找我!”
王三听老板这么一说,就痛痛快快地买下了五头小毛驴。

王三骑上小毛驴乐颠颠地往家走。

他一边走一边想:“我回家把驴卖了,赚到了钱,家里人都得佩服我。

”他一边走一边寻思着:“这五头驴能赚……啊一、二、三、四。

怎么只剩下四头驴了!”V;
他连忙又数了一遍:“一、二、三、四、五。

哎奇怪了!没少啊!是五头驴。

刚才我眼花了明明是一、二、三、四……啊怎么又少了一头驴!”
他急忙又数了一遍:“一、二、三、四、五。

奇怪,是五头啊!哦……只要我骑上驴就会少一头!”
最后,他想了一下说:“嗯,算了,我不骑驴了。

这样就不会少了!”
7.自相矛盾
战国时期,大思想家韩非子曾讲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见人推销他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矛,没有穿不透的东西;一会又向人推销他的盾是世界上最坚硬的盾,没有什么东西能戳穿它。

人群中有人问他用他的矛戳他的盾,他只好落荒而逃。

【释义】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

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近义词】格格不入、杆格不入
【反义词】自圆其说、无懈可击、天衣无缝
8.空中楼阁
从前一位非常富有的傻财主生性愚钝,尽做傻事。

一天他到邻村的一位财主家做客,见他家有一栋三层楼十分漂亮,回家后找工匠也要盖一座一模一样的楼。

工匠开始打地基,傻财主则指挥说:“你们不要盖一二层,只盖第三层就行。


【释义】悬在半空中的阁楼。

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空想。

【相近词】虚无飘渺、海市蜃楼
【相反词】脚踏实地
【成语造句】
◎然而,音乐的美不是脱离现实生活的空中楼阁的美,也不是脱离人类思想感情的单纯音响的美。

9.黔驴技穷
【拼音】qián lǘ jì qióng
【成语故事】从前贵州一带没有毛驴,有一个好事者从北方运来一头毛驴放到山脚下吃草,山上的老虎发现了这个怪物,开始只有远远的望着,然后慢慢地靠近毛驴,被毛驴大叫吓了一跳,最后发现毛驴只能用蹄踢,再也没有别的本事就跳上去饱餐一顿。

【解释】黔:今贵州省一带;技:技能;穷:尽。

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
已经用完了。

【相近词】无计可施、束手无策、黔驴技尽
【相反词】神通广大、力大无穷
【成语举例】他们不过是黔驴技穷,想求个活命罢了。

10.返老还童
【注音】fǎn lǎo huán tóng
【成语故事】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喜欢求仙问道,他潜心钻研,四处派人打听返老还童之术,访寻长生不老之药,一天一个白发老翁求见,说有返老还童之术,刘安认为老汉不可能有法术,就打发他走,只见一眨眼功夫,老汉就变成了儿童。

【释义】返:回。

由衰老恢复青春。

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

【近义词】鹤发童颜、老当益壮
【相反词】未老先衰
【其它使用】
◎我知道,他的思想这时准又在返老还童,象风筝一样飘回山东老家,追逐着冉冉远逝的岁月流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