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噪声控制的途径
难点:噪声的危害以及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器材:多媒体电脑、玻璃片,小刀。

四、教法与学法:分组讨论法、阅读法
五、教学过程:
放一组关于战斗机的图片,试图让学生解释飞机低空飞行之后,农场中的小鸡为什么会死亡?学生一定会说出是因为声音过大,从而引出标题。

放一段录像,先放出一段优美的旋律,然后用小刀刮玻璃片的声音,体会两段声音的不同。

然后引入课题:优美的声音使人心情愉快,而杂乱的声音则令人心烦意乱。

那么,令人心烦意乱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它对人有没有危害?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止这些声音的产生和或者削弱它呢?
1、噪声的来源
✓学生活动
(1)阅读课文,分别从物理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找出噪声的含义(2)分组讨论:在你的周围,有哪些是噪声?
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噪声的含义:
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角度)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环境保护角度)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学生活动
(1)阅读课文,找出噪声的等级是按什么划分的
(2)不同的噪声的等级对人们所产生的危害又是怎样的?
(3)认真阅读书中的噪声分类表。

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三条界线:
>90dB,会破坏听力;
>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
>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

3、控制噪声
复习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引起鼓膜的振动(声源发生处)(声音的传播过程)(人耳)
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如果你的学校在闹市区,你会采取什么办法来减弱噪声。

✓学生活动
(1)观察书本中图,指出控制噪声的措施分别在哪里实施的;(2)分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治理噪声的实际例子
综合实验和学生活动内容,总结得出控制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3)观看录像。

加深对噪声的了解
思考题:调查学校家居生活有哪些噪声源,应该采取哪些合理的措施?课堂小结:噪声的来源和危害有哪些?
怎样防治噪声?
课堂练习:
1.物理学中把发声体做时所发发出的声音
叫噪声. 从环境保护上说, 凡是
的声音,都属噪声。

2.人们以来划分声音的等级,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
过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分贝.
3.洗衣机因为衣服没有放好, 发出较大的噪声 ,应该( )
A.买台新的
B.关闭门窗
C.拔掉洗衣机插头
D.将衣服重新放匀
4.下列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 .
a.晨读时的朗读声
b.城市里汽车发动机的运转声
c.自习课时的喧哗声
d.剧场里京剧表演的锣鼓声
e.装修房子时电钻声
f.元宵节夜晚的焰火声
5.下列做法不利于控制噪声的是( )
A.在学校附近建造发动机修理厂
B.市区严禁燃放鞭炮
C.强声源旁设置隔音板
D.医院周围不准交通车鸣笛
6.从环保角度来看,不属于噪声的是( )
A.汽车的喇叭声
B.发动机的轰鸣声
C.优美的小提琴声
D.音响设备震耳的歌声
科学探究:
1、深夜,学生已经入睡,校外的卡拉ok歌舞厅还在营业,歌声吵醒了一些同学,一个同学起身关上门窗,一个同学索性用被子把头蒙上睡,还有一位同学拨打110,请110制止歌舞厅过大的歌声,这三位同学各采取了什么措施控制噪声?
2、一青年在歌舞厅做服务生快两年了,近日来他感到听力下降,睡眠不好,头疼,经医生检查,他的血压也升高了,你能协助他找出可能导致患病的原因吗?你认为怎样做才会缓解病症?
3、在冬天,一场大雪过后,人们往往会感到万籁俱寂,你知道为什么吗?
板书设计:
噪声的等级与危害
1、噪声的来源
2、噪声的定义
(1)从物理学角度:
(2)从环保角度:
3、噪声的等级划分:分贝
4、从声音的产生到引起听觉分几个阶段:
5 控制噪声的途径:
教学反思
注重学生生活经验。

在导入新课设计时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课本知识查找资料,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是提升学习兴趣的方法。

让学生本节课中的知识与技能得以掌握,同时,让学生学会对自己及同学的探究过程与结果实行评估,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水平。

特别针对环保意识的教育,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过程中所举例都源于生活,探究所用的器材也是生活中常见物品,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理解到物理和我们现代的生活密切相关,缩短学生与物理的距离,消除学生对物理实验探究的恐惧感,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不足:设计上虽然教学重点突出,但教学难点上仍然难突破,对结合实际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方面仍然有待提升。

这堂课在时间方面把握还有所欠缺,课堂时间基本用完,留给学生自己总结和即时检验的时间较少,引发课堂趣味性的亮点较少,以后还得努力补充不足,让自己和学生一起来享受物理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