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茶栽培管理技术探讨

油茶栽培管理技术探讨

油茶栽培管理技术探讨
摘要:油茶为南亚热带喜弱光树种,性喜温暖多湿,耐寒性差,一般中等肥力的酸性土壤即可形成良好长势,其属于深根性树种,主根根系发达,具备较强的再生能力,因此不宜种植过密。

本文就针对油茶的生物特性对油茶的栽培管理技术进行研究。

关键词:油茶;栽培管理
中图分类号:s794.4 文献标识码:a
1 准备阶段
栽培油茶之前要进行科学选地与整地。

油茶适宜栽植于酸性土质中,ph值在5~6.5之间,酸性黄壤或红壤均可;种植地段海拔在100~500m之间,25℃以下的阳坡或半阳坡。

整地时要结合栽植地段实际坡度的大小来进行,具体可以采用全面整地与水平带状整地等两种方法。

其中10℃以下的缓坡地可以采用全面整地法,顺坡自下而上进行平整,翻转土块时要注意使草根向上,以降低其复发的能力,挖垦深度保持30cm左右即可;对于坡度大于10℃的地段可以采用水平带状整地法,根据等高线自上而下开挖内高外低的水平带,不同的坡度,水平带的宽度也有所不同,对于10~15℃的缓坡,带宽在1.5m左右;对于15~20℃的缓坡,带宽在1.3m;20b以上则带宽设置1m即可。

完成选地与整地后,要在造林前1个月施播基肥,每穴施播0.5kg 的复合肥或磷肥,完成后即刻覆土。

然后进行造林,通常在11月至来年3月开始造林,需要采用黄泥浆对裸根苗进行浆根处理,如
果是营养杯苗,则要将塑料袋除下。

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立地条件、造林目的来确定造林密度,通常每公顷栽植900~1800株,根据土质合理控制造林密度,遵循“肥地稀、瘦地密”、“山脚稀,山顶密”、“缓坡稀,陡坡密”、“间作稀,不间作密”的原则。

栽植过程中要摆正苗木,根系舒展开来,埋土时要保证土满穴且充分压实,如果条件允许,则要在定植后淋透定根水。

造林必须保证95%以上的成活率,否则要及时补植。

2 幼林抚育阶段
油茶林在幼林抚育阶段的管理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除草松土
油茶林栽植过程中,幼林的除草松土十分重要,野草会对油茶的产量产生直接影响,并影响其长势,严重的话可能导致林木的死亡。

因此业内流行“油茶怕浆,油茶怕荒”的说法。

在造林当年即要做一次全面的除草松土,后续间隔3~5a的频率,每年进行两次除草,第1次在年中5~6月份,第2次在9~10月份。

松土过程中需要注意:造林当年松土要浅,后续逐年加深;蔸边松土浅,向外再逐渐加深;如果苗木无性系,则松土要浅,苗木实生则松土要深。

如果油茶木所处地段立地条件相对较好,则可以间作花生、黄豆等农作物。

2.2 施肥
幼林抚育过程中要以氮肥配合磷钾肥进行施播;定植当年的6~7月份薄肥即可,每株为0.25kg,保持30cm距离,防止发生肥害;
次年新梢在3月份萌动,可以施播速效氮肥,0.1kg每株,直至12月上旬再施播越冬肥,如果施复合肥则每株的量控制在0.2kg,如施粪肥则每株量控制在5~10kg,逐年递增。

2.3 整形修剪
在幼林阶段为控制油茶徒长枝要对其进行适度的修剪,一些细弱的侧枝要及时剪除,以促进侧枝生成,逐渐形成低矮的开心形或圆头形树冠,待修剪后要及时清除萌芽。

整形过程中要遵循因树制宜的原则,“随枝作形,剪密留疏”。

留下长势较强的侧枝,长势弱的树木则修剪相对较重,注意“剪阴少剪阳,剪下少剪上”。

具体而言,在造林2a以内要保留顶芽萌的春梢,促进其迅速形成主干;最佳修剪时间为当年11月及次年2月,直至主干长至60cm,再选留3~4枝主枝;油茶长至第3~4a,要持续培养主枝,并开始培养强壮的春梢为侧枝群。

3 成林阶段
成林阶段的管理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成林园地管理
成林园地管理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两点:要做好全面的清林工作,要将油茶林内散生的上层高大乔木彻底清除干净,并将油茶带间的杂灌木清除干净,保证油茶树的通风与透光。

清林工作最好放在每年冬季进行1次;要做好松土施肥,每年在不伤害油茶须根的前提下,要对种植带表土进行一次深翻,将杂木、灌木根系清除干净,并要把翻起的土捣碎、摊平。

要注意一点,即梯形种植带之间的杂
木、灌木根系要保留下来,可以起到有效的水土保持作用。

每年的春末、夏初是最佳的松土时间。

施肥操作与幼林管理施肥方法相同,最好采用环状沟施或放射状沟施,为保证施肥效果最好不要采用撒施的方法。

3.2 修枝整形
与幼林的修剪不同,成林的修剪主要是针对林木的疏删,对以往修整不彻底的密枝、徒长枝、下脚枝、病虫枝、影响光照的枝条等进行再次修剪。

成林的修枝整形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保持适宜的修剪强度,不宜过大影响到油茶的长势,遵循疏删不短截的修剪原则;利用锋利的修剪工作进行修剪,以保证修出平滑的切口;被修剪下来的病枝、虫枝要进行妥善处理,如有必要进行焚烧;树体修剪后要加强管理,除萌、抹芽要及时,做好中耕、施肥及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等。

3.3 防治病虫害
3.3.1 病害防治
油茶的病害大概在20余种,其中炭疽病、软腐病以及烟煤病对油茶的危害最为严重。

在进行油茶病害防治时要将重点防在利用林业技术进行防治方面,做好林分的经营管理,林内要保持一个清洁的生长环境,并具备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以降低林内湿度,减少病菌滋生。

如果油茶林出现病害则要增施磷肥与钾肥,暂时不要施播氮肥,以提高植株的抵抗力。

一般情况下早春新梢生长后出现病区,可以采用的波尔多液进行喷散防护,可以有效防止初次侵染。

发病初期可以采用500倍的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

3.3.2 虫害防治
对油茶生长产生严重危害的虫类包括油茶尺蠖、茶毒蛾、油茶蛀茎虫和油茶蓝翅天牛等,具体可以利用林业技术措施进行防治,如夏铲冬垦灭幼虫、灯光诱捕或人工捕捉,也可以在林内招引益鸟捕食等;也可以利用生物防治法,如施用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等,诱引害虫感染病菌而死亡。

不到十分必要的情况下最好不要采用药物防治,通常虫害面积较大时才使用药物防治,防止污染环境。

3.3.3 养蜂授粉
因为油茶主要是通过蜂类或蚁类等昆虫进行授粉,因此要加强有益授粉昆虫的保护,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在林地周围放养蜜蜂,以满足油茶的授粉需要,提高其结实率。

4 果实采收阶段
油茶果实成熟后,同株树上会有少量果实出现裂痕,同时果皮呈出现光滑、色亮的状态。

红果类型果皮的颜色为红中带黄,而青皮类型的颜色则为青中带白;茶籽壳呈现出有光泽的深黑色或黄褐色,种仁呈油亮的白中带黄。

最佳采收期一般在果实成熟前的一周,而不同时期所产出的茶籽也不相同,如寒露前后为寒露籽,霜降前后为霜降籽,而立冬前后则为立冬籽。

油茶所栽培的地形不同会对油茶的成熟期产生直接影响,一般会按照先高山、后低山、先阳坡、后阴坡、先瘦土、后沃土的顺序逐渐成熟。

采收时,由于油茶花果并存,所以收摘时要尽量避免损伤枝干与花苞,高处使用钩子,低
处则手工收摘。

收摘时不得出现摇树、折枝取果或敲打采果等野蛮收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林圣安.促进油茶丰产栽培研究[j].绿色科技,2013(01):198-200.
[2] 高雪,莫宝盈,奚如春,等.盆栽条件下三个油茶栽培种的光合蒸腾特性比较[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04): 89-94.
[3] 闭冬玲,潘晓芳,马锦林,等.广西油茶主栽品种栽培生物学特性研究[j].广西林业科学,2011(02):93-96.
[4] 田大清,刘凡值,龚德勇,等.油茶低产园高接换种丰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01):90-91.
[5] 彭云金,鲍克辉,周伟国,等.长林3号等油茶品种引种栽培试验初报[j].湖北林业科技,2010(02):33-35.
[6] 梁月光,陈健平,赵玉琴.油茶高产栽培技术规程[j].广东农业科学,2010(03):84-86.
[7] 邵鹏岳.优良油茶苗木繁育及丰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13):262-264.
[8] 杨亮源.红花油茶丰产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08(01):47-48.
作者简介:李华(1976-),男,广西全州人,就职于广西全州县咸水林场,大专学历。

研究方向:经济林栽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