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培育技术
一、油茶造林地选择与整地
为了使油茶高产稳产,宜选择海拔500m以下,疏松深厚的土壤,石砾含量不超过20%,排水良好,较肥沃的砂质壤土、粘壤土为最佳;造林地尽量选择在阳光充足的南坡或东南坡和光照充足的丘陵或低山。
列入全区油茶产业基地的造林整地方式要求为全垦。
二、油茶造林品种与造林密度
列入全区油茶产业基地的油茶种植种苗必须采用安徽省审定的油茶良种;油茶纯林初植密度74~111株/亩。
以2.5m×2.5m、2.5m×3m、2m×4m 、3m×3m株行距比较合适。
三、水肥管理
头两年,每株施尿素50克,3年生开花结果后,每株施尿素50~100克、磷肥100~150克、钾肥100克。
叶面施肥于春梢萌发与果实生长期进行,每年喷施油茶丰产素A三次,每株350克,分别在春梢萌发、果实膨大与开花初期进行;喷施油茶丰产素B两次,每株250克,分别在5月10日、6月20日前后进行,同时加喷多菌灵500倍液。
7~8月,为避免“七月干球、八月干油”现象,要适时浇灌,结合中耕松土,在油茶树周围割草覆盖,防止阳光直射,减少水分蒸发,改善土壤通透性。
四、整形修剪
定形以圆头形和开心形为好,按照去老留新、去弱留强、去密留稀的原则适当疏删枝条,不能短截。
幼树长到1米时,摘去顶芽,保留4~5个强健主枝;栽后2~3年内的花蕾及时抹去,促进树势生长。
幼树于头年12月至第二年3月修剪,全部剪去脚枝、病虫枝,对徙长枝、交叉枝、密生枝、细弱枝、重叠枝应酌量修剪,原则是多留少剪;对下层枝条和内膛枝条,随树龄
增长逐步往上修剪,促进树冠往上横向发展,增大结果面。
五、防治病虫害
1.油茶尺蠖,又叫“量步虫”。
食叶害虫,一年1代,结合垦复人工灭蛹,2~3月捕蛾灭卵;对2~3龄幼虫, 喷90%敌百虫1500倍液或3%敌百虫粉予以毒杀。
2.油茶剌绵蚧。
以幼虫或成虫吸取叶片、小枝的汁液危害,一年1代,4~5月剪除被害枝叶集中烧毁,5~6月大发生时可用90%敌百虫500~1500倍液喷杀。
3.油茶象虫,又叫油茶甲、中华象甲、茶籽象虫。
两年一代,结合冬春垦复,消灭越冬幼虫。
老林、密林应适当修剪,使能通风透光。
在成虫大量出现后,利用其假死特性,摇落捕杀。
在成虫盛发尚未产卵前,采用杀虫烟剂熏杀,每亩用量1.5公斤左右;或用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喷杀。
也可用白僵菌防治成虫,3~5天杀虫效果达90%以上。
4.油茶炭疽病。
危害时引起油茶大量落蕾、落花、落叶和落果。
发生在4~11月,以7~9月蔓延最快。
结合科学营林,清除一切病源体;发病高峰期,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1%波尔多液喷洒,每半月一次,连喷3~4次。
5.油茶软腐病。
发病时油茶大量落叶、落果。
一般3月20日始发,4~5月遇阴雨天即迅速蔓延,6~8月生病高峰期时,可喷洒1%波尔多液或75%甲基托布津300~500倍液。
防治方法冬季清除病叶、病果,消灭越冬病菌。
对生长过密的油茶林要进行修枝,使林内通风透光,圃地应选择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的地方。
在病害发生期可喷射1:1:100~150的波尔多液或可湿性退菌特600~800倍液。
六、果实采收
10月中下旬,果皮上茸毛自然脱落,果实光滑明亮时应适时采收,不能碰坏或砸伤果实;要在几天内集中采收完,
经7~10天的日晒,将茶籽拣出并晒干装袋,置于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