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地构造学复习题2

大地构造学复习题2

《区域地质与大地构造学》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根据火山岩、蛇绿岩发育程度及构造活动性的大小,地槽的类型可分为冒地槽
和优地槽两类。

2.大洋活动带包括大洋裂谷活动带和大洋边缘活动带,大陆活动带包括大陆裂谷活动带和大陆边缘活动带
3.中国的现代岩石圈厚度变化总趋势:东部岩石圈薄 50-100km石圈厚130-200km处于过渡。

4.在时间上,地槽一般是指古生代以来地壳上曾有过强烈活动的狭窄长条形地带。

5. 地台内部的二级构造单元主要包括地轴、台隆、台拗
和台褶带四种类型。

6、地槽内部二级构造单元主要包括优质向斜、冒地向斜、地背斜-褶皱带
和边缘拗陷四种类型。

7. 按动力学条件不同,板块边界类型可分为拉张型板块边界、和
挤压型剪切型三类。

8.完整的大陆裂谷的演化过程一般可分为穹窿型起、断裂下陷
和陆间裂谷三个阶段。

9. 地槽的发展过程程一般可分为下降阶段、上升阶段和
褶皱系发展期三个阶段。

10. 地台沉积盖层发育时期的大地构造发展过程一般可分为地台内部、
地台和活化阶段三个阶段。

11.华北地台的基底是吕梁运动后最终固结的,中晚元古代为沉积盖层发育时期。

12.按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中国的地台有华北、扬子、
塔里木、南海和喜马拉雅辗掩构造
13.按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中国的地槽褶皱区包括北部地槽褶皱、西

和环太平洋。

14. 中国东部最重要的三条NNE向深断裂带是剡庐断裂、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断裂
和台湾纵谷。

15.典型的地槽型沉积建造有硬矽岩建造、复理石、磨拉石、硅质火山岩;典型的地台型沉积建造有石英砂岩、碳酸盐岩、含煤-铝土-铁质岩、红色碎屑岩。

16.随地壳演化,地台的范围因褶皱带的形成而下降,地台的数量则上升。

17.大陆裂谷常见的火山岩组合有超基性岩和碳酸盐岩。

18.据大陆壳速度结构,正常情况下上地壳Vp为 5.7-6.3km/S
Vp为 6.4-6.7KM/S
19.中国的三大深断裂体系分别是古亚洲断裂体系、
特提斯-喜马拉雅和环太平洋。

20.高压低温变质带的特征矿物为兰闪石,高温低压变质带的特征矿物为红柱石、矽线石、蓝晶石的特征矿物为柯石英。

21.富集地幔指大离子元素富集的地幔。

22. 增生型板块边界主要有拉张型板块和洋脊洋隆。

23.汇聚型板块边界可分为碰撞和挤压…俯冲两类。

24.中国的深断裂体系可分为、和。

25. 岛弧-海沟系大陆边缘由大陆架海沟岛弧组成。

15、构造活动区的Moho 面一般具有起伏小、清晰和Pn速度高特点。

X
16、中国东部构造线方向以NNE向为主,与现代地貌单元方向一致。

O
17、青藏高原是在上地幔拗陷的基础上形成的。

O
18、混杂堆积是确定古板块边界的重要依据之一。

O
19、碰撞型造山作用以热力作用占主导。

O
20、华北地台基底岩系主要由晚元古代变质岩系组成。

O
21、扬子地台基底岩系主要由中生代变质岩系组成。

X
22、稳定大陆边缘以发育深海沟和俯冲带为标志。

X
23、中国西部构造线方向以NW-NWW向为主,与现代地貌单元方向一致。

O
24、渤海—华北断陷带是在上地幔上涌的基础上形成的。

O
25、蛇绿岩套是确定古板块边界的重要依据之一。

O
26、地壳断裂常作为一级岩石圈板块的分界线X
二、判断题对者打“√”,错者打“×”
27、中生代以来中国的地台具有显著的活化现象。

O
28、台褶带是地台内部活动性较小的二级构造单元。

X
1、历史分析法中沉积建造分析是重要内容。

O
2、中国岩石圈速度结构具明显的不均匀性。

O
3、壳内低速层是指地壳内存在的地震波速度低于正常梯度的高导低速层。

O
4、在化学组成或结构上,大陆型地壳的与大洋型地壳相似。

X
5、大洋盆地的地壳化学结构与大陆区相似X
6、磨拉石建造以海相沉积为主。

X
7、复理石建造以陆相沉积为主。

X
8、陆相火山岩建造常出现在地台活化阶段。

O
9、红色碎屑岩建造常出现在地台活化阶段。

O
10、红柱石、十字石是高压低温变质带的典型矿物。

X
11、华南地区主要为加里东地槽褶皱系的组成部分。

O
12、大陆裂谷相当于威尔逊旋回的终了期。

X
13、印支旋回是指晚古生代的地壳演化阶段。

X
14、燕山旋回是指古生代的构造发展阶段。

X
29、台背斜与地背斜均是地台中的二级构造单元。

X
30、造山带一般是地台发展晚期的产物。

X
三名词解释
地台、地槽
优地槽、冒地槽
地槽迁移、地槽旋回、构造旋回
地槽的对偶性
结晶基底、褶皱基底
地缝合线
转换断层
地台活化
超岩石圈断裂
推覆构造
威尔逊旋回
地幔柱
大陆裂谷、陆间裂谷、大洋裂谷
沉积建造序列
造山带
稳定大陆边缘、活动大陆边缘
四、总结归纳题
中国岩石圈结构基本特点
大陆裂谷的演化过程(穹型隆起—断裂下陷—陆间裂谷,附示意图)被动大陆边缘特征及其与地槽关系(绘制稳定大陆边缘地质剖面简图)活动区与稳定区Moho面特征的差别(形态、埋深、清晰度、波速等)中国的主要构造旋回
地台的发展的一般过程
深断裂按深度及动力学条件划分的类型及其特征或鉴别标志
板块边界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古板块边界确定的主要依据
不同板块边界(拉张、挤压型板块边界)的地质剖面示意图不同板块边界地质作用(沉积、岩浆、成矿作用)特点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及主要特点
中国大地构造分区及其主要特征
华北地台与扬子地台内部二级构造单元的组成及其差异
中国三大地槽褶皱区的构造迁移规律
秦岭造山带内部二级构造单元组成及主要造山期
中国三大深断裂体系及其主要特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