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连心地沟通 意对意地生成
――《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新课标苏教版第12册教科书第98-100页内容,完成练
习1-3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
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让学生经历百分数的意义的探索过程,体会百分数与
分数、比的联系和区别,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增强
数感。
3、让学生在用百分数描述和解释生活现象的过程中,体
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
意识。
教学重点:对百分数的意义的理解;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对百分数意义的准确理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⒈宿老师组织了一次投篮比赛,这张表格记录了几个同学的投篮
成绩,看到这张表格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姓名 投篮次数 投中次数
李星明 25 16
张小华 40 26
吴力军 30 18
(学生回答略)
⒉用什么方法比一比谁的成绩更好一些呢?为什么?
生1:用各人投篮的次数减去投中的次数,得到的就是失球数,
李星明的失球数最少,所以李星明的成绩就最好。
生2:我不同意他的意见,我觉得用投中的次数除以总共投的次
数,算出投中的次数占总次数的几分之几,算出的分数谁大,就是谁
的成绩好,所以我觉得是应该张小华的成绩最好。
师:生1的方法合理吗?假如老师也去投篮,只投了一次,投中
了,失球数是1-0=1,能否说教师的投篮成绩最好呢?看来要比一
个人的投篮成绩,不能光看失球次数。那么算“投中的次数占几分之
几”合理吗?
生1:因为用这种方法既可以考虑到投篮的总次数,又可以考虑
到投中的次数,两个条件综合起来考虑更合理(全班同学一致同意这
个方法)。
点评:这里的情境创设在课的一开始,就将学生引入激烈的争论
当中,使学生初步明白百分数概念的产生意义;其次表格中的数据设
计,看似普通,实为精心设置:生1和生2的方法分别得出不同的
结论,正好引发矛盾冲突,使课堂教学向纵深推进。而现实课堂中我
们经常会遇到不合理的方法却同样也能得出合理结论的尴尬,而避免
这样的尴尬需要教师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备课反复斟酌。
教师在两种方法的比较中没有繁琐的分析,而只是通过一个简单
而极端的例子来说明,可谓四两拨千斤。其实极端的例子也是一种数
学教学方法,很多复杂难辨的问题,当把条件、问题充分简单化以后
结论也就豁然开朗了。
⒉师:同学们算一算各人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总次数的几分之几,
并说明这里的几分之几,实质上就是投中的比率。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李星明:16÷25=16/25 张小华:26÷40=13/20
吴力军:18÷30=18/30=3/5
师:怎么知道这三个分数谁大谁小呢?
生1:可以把这三个分数通分。生2:可以把这些分数的分母直
接统一成100,再来比较。
师生共同完成板书:
16÷25=16/25=64/100 26÷40=13/20=65/100
18÷30=18/30=3/5=60/100
师:你能说一说谁是谁的64/100吗?65/100、60/100呢?现
在能比较谁投中的比率高了吗?
点评:教师将这里的分数概括为“比率”,突出了学生已学过的
分数、比和即将探讨的百分数(百分比)之间的联系。这里分数的大
小比较只是为引出百分数服务,即使通分后的分数教师仍然在强调谁
是谁的几分之几,为引出百分数意义作反复的铺垫。
二、教学百分数的读写:
师:这里的64/100还可以写成一种特殊的形式:(老师板演示
范),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分数吗?
生:这是百分数。(老师揭示课题:认识百分数)
师:你们会读这个分数吗?(生读略)
师:同学们把剩下的两个分数也写成百分数的形式(一学生板演,
教师点评写法的要点,并共同读这几个百分数)。
师:各人自己再写两个百分数,并读给同桌听一听。
点评:这一段百分数的读写,教师主要采用讲解法,显得干净利
落。
三、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师: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把你们课前收集到的百分
数给大家交流一下,说一说他们各表示什么含义?
生1:一件衣服羊毛的含量为97.3%,它表示这件衣服羊毛占总
量的97.3%。
生2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为78%,它表示表空气平均分成100份,
氮气含78份。
生3:衣服含棉100%,它表示这件衣服全部是由棉制成的。
......
老师这里也收集了一些含有百分数的例子:
①中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
生:中国的耕地在世界上所占的比例很少,只有7%,但却养活
了全世界22%的人口。
②新生儿中男孩是女孩的112%。
生:也就是把女孩平均分成100份,男孩相当于这样的112份,
也就是新生儿中男孩的人数比女孩多。
师:这里的百分数与前面出现的百分数有什么不同?
生:这个百分数超过了百分之百。
③据调查部分校园周边小摊贩上的食品剑合格率为32.4%。
生:说明小摊贩上的食品绝大部分都不合格,我们不应该去买。
点评:老师充分应用学生已有的分数知识和学生生活中已熟知的
百分数实例展开对分数意义的教学,并在知识的教学中巧妙地穿插国
情、健康知识的教育,师生之间互动合作,交流真实自然,虽然老师
并没有揭示百分数的意义,但看得出学生对百分数已经有了一个完整
科学的认识。
三、揭示百分数的概念。
⒈师:那么什么样的数才是百分数呢?
生1: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
生2:百分数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
点评:这里学生的回答或许受课本结论的影响,教师也没有作过
多的解释或说明,但看得出,学生对百分数已经有了一个较为科学完
整的认识,而这种科学的认识正是建立在前一阶段老师的合理引导之
上,可谓水到渠成。
⒉师:你们有没有看到百分数后面带计量单位的?是没有看到,
还是根本就没有?
生1:我没有看到过百分数后面带单位,我认为百分数后面不应
该有单位,因为它表示的是两个量之间的比较关系,而不是一个具体
量。
师:你观察很仔细,也很会思考,确实如你所说:百分数后面不
带计量单位,它只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才说它又叫百分
率或百分比。
下面几个分数哪些可以写成百分数,哪些不能?为什么?
①一堆煤91/100吨,运走了75/100。
②48/100米的50/100是24/100米。
(学生回答略)
点评:教师对百分数后面不能带计量单位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主要
是通过告知和练习的方法进行教学的,因为百分数不带计量单位只是
人们的一种约定,并不存在数学逻辑的必然。
四、全课总结:
⒈对百分数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回答略)
⒉完成书后面的试一试以及有关的练习。
⒊在下列括号里填上适当的百分数:
①这节课上全班( )的同学都很认真,他们学会了新知识的
( )。(连续让两个学生回答)
②小汽车的速度是摩托车的( )。
③你认为大海捞针的可能性是( )。
总评:这是一节普通的校内研究课,在评课中大家一致认为这一
节课朴实、自然,基本上是在师生的交流过程中完成的。整堂课中师
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交流是自然的,教师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在与
师生互相交流过程中逐步产生的,没有丝毫强拉着学生往教师事先设
计好的路上跑,显得真实而有必要,教师的设问和引导看似信手拈来,
实为教师在充分挖掘教材,充分研究学生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的,教师
心中既有教案,也无教案,可以说是站在一个高度去把握教材、把握
学生。整节课中无不充溢着心连心地沟通,意对意地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