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全国卷3)

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全国卷3)

一、字音(考查二音近字辨析)例(2012·湖北卷·1·3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灵.秀磷.光玲.珑剔透聆.听教诲B.诞.生旦.角淡.泊明志担.当重任C.宿.营诉.说夙.兴夜寐素.昧平生D.咨.询滋.生芝.兰之室孜.孜不倦【解析】A项,除磷.光(lín)外,其余都读(líng);B项,除担.当重任(dān)外,其余都读(dàn);D项,除芝.兰之室(zhī)外,其余都读(zī)。

C项,加点字均读(sù)。

【答案】C(考查五综合考查)例(2012·广东卷·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桅.杆/宫闱.聒.噪/恬.静模.具/模.范B.清.雅/菁.华旖.旎/绮.丽处.所/惩处.C.歧.视/跻.身橄.榄/鸟瞰.角.斗/角.色D.赝.品/鹰.犬殉.情/徇.私参.谋/参.差【解析】A项,桅.杆/宫闱.都读(wéi),聒.噪(guō)/恬.静(tián),模.具(mú) /模.范(mó);B项,清.雅(qīng)/菁.华(jīng),旖.旎(yǐ)/绮.丽(qǐ),处.所(chù)/惩处.(chǔ);C项,歧.视(qí)/跻.身(jī),橄.榄(gǎn)/鸟瞰.(kàn),角.斗/角.色都读(jué);D项,赝.品(yàn)/鹰.犬(yīng),殉.情/徇.私都读(xùn),参.谋(cān)/参.差(cēn)。

【答案】B二、字形(考查一)替换例1 (2012·安徽卷·15·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脉搏/平添造型/摄像机强档/轻歌慢舞B.慈祥/影牒摩挲/万金油返聘/凤毛麟角C.峰会/对峙修葺/结骨眼戏谑/张皇失措D.贸然/夜宵竣工/终身制熨帖/扶老携幼【解析】A项,轻歌曼舞;B项,影碟;C项,节骨眼。

【答案】D三、词语(考查二)例1(2012·江西卷·3·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汶川县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如数家珍....般介绍了当地连年发生的较大地震灾害的情况。

B.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真可谓不刊之论....啊!C.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婚丧嫁娶,对普通人家来说都不是小事,对皇家而言,就更不同凡响....了。

D.滚滚长江水,滔滔黄河浪,翻卷起中国历史上多少为争夺权力而相互杀戮、茹毛饮血....的残酷故事。

【解析】A项,如数家珍:数,点数;家珍,家藏的珍宝。

如同点数家里的珍宝,比喻对所讲的事情非常熟悉。

言下之意就不能是“自己的东西”,这是解题重点。

B项,不刊之论:指不可磨灭或不可改动的言论。

C项,不同凡响:凡响,平凡的音乐。

形容事物不同寻常,多指文艺作品。

D项,茹毛饮血:茹,吃。

指原始人不懂得用火,捕到禽兽就连毛带血生吃。

比喻处在未开化壮态。

【答案】B四、标点(考查一)例(2012·江西卷·4·3分)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昨天,看见好朋友赵曼丽独自在操场一角哭泣,王婷婷连忙跑过去问怎么回事。

B.大陆同胞、台湾、香港、澳门同胞,还有海外侨胞,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

C.他最要好的朋友,——一个房地产商——告诉他,市场正在调查,眼下买房要慎重。

D.有人认为:儿童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不可能发生心理异常,心理学家并不认同这种观点。

【解析】B项,第一个顿号改逗号,大陆同胞和港澳台同胞同一层并列,港澳台一层并列,小并列用顿号;C项,第一个破折号前逗号去掉,“一个房地产商”是对“朋友”的解说,中间不需要加逗号;D项,考查冒号的用法,冒号要掌管到句子结束,将第三个逗号改句号。

【答案】A五、病句(考查一)例1 (2012·北京卷·2·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A.据悉,一种新型的袖珍电脑将亮相本届科博会,它采用语言输入、太阳能供电,具有高雅、时尚、方便、环保的功能和作用。

B.依据欧洲银行已完成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各国接受测试的91家大小银行,只用7加未能符合规定的6%的一级资本比率。

C. 老北京四合院处于皇城天子脚下,受到等级制度的严格约束,在形制,格局方面难免会用千篇一律,显得呆板而缺乏创意。

D. 大型情景剧音舞诗画《天安门》,一开就采用“幻影成像”与舞台真人的互动,营造远古“北京人”穿越时空向人们跑来。

【解析】A项,“高雅、时尚、方便不属于“功能和作用”,搭配不当。

B项,“依据……结果”或“……结果显示”保留一个即可,句式杂糅。

D项,“营造”缺少宾语中心语,成分残缺。

【答案】C六、变换修辞(考查三)例1 (2012·全国课标卷·17·5分)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吐备,意在教导我们:学会坚强;昙花于万籁俱寂的深夜绽放,意在提醒我们:不要张扬。

【解析】本题作答时,要注意内容贴切,拟人手法使用正确,句式相同。

【答案】示例:小溪在蜿蜒曲折的河道里歌唱,意在告诉我们:永葆快乐;山泉在崎岖险峻的石缝里吟哦,意在教导我们:诗意生活。

七、文言文(考查一)例1 (2012·全国课标卷·4·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

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

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

授平江府观察推官。

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①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

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

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

”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

淳熙二年,进起居郎。

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

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

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揉,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

”上曰:“忠言也。

”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

上皆嘉纳。

出知严州。

严地狭财匮,始至,官镪②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

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

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

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

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

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为请诸朝,发太仓来振之。

八年,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

”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

事多施行。

庆典霈泽。

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

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

(节选自《宋史·萧燧传》)【注】①主文:主持考试。

②镪:成串的钱。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属:托付B.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怀:衔恨C.就院易.一员往漕闱易:更换D.察官阙.,朝论多属燧阙:失职【解析】阙:空缺、缺额【答案】D(考查三)例1 (2012·全国课标卷·5·3分)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隧恪尽职守的一组是( ) ①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②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③有所依凭,无善状,隧皆奏罢之④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⑤官镪不满三千,隧俭以足用⑥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②⑤⑥【解析】①表现的是萧隧的正直,而不是“恪尽职守”;⑤说的是萧燧的节俭;⑥说的是萧燧关心百姓的仁爱之心。

【答案】C(考查五)例1 (2012·全国课标卷·7·10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2)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解析】(1)关键词“杂糅”“浇浮”“治”;(2)关键词“异路”“安”“旧治”。

【答案】(1)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卧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

(2)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忍心对原管辖地区不闻不问呢?”八、诗歌(考查三)例1[2012·广东卷·10(1)·3分]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余杭四月[元]白珽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①朱樱:樱桃的一种。

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题目: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

考生要熟练掌握诗歌鉴赏中的各种表达技巧。

答题时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并结合原诗分析出此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有效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①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列锦的表现手法;②映衬类:朱、清、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

(或列锦类: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的将乡间独特的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幅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

)(考查四)例1 (2012·全国课标卷·8·5分)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解析】首句因感秋而怀远,借景抒情,点出主题。

接着写鸿雁随着天际的浮云飞尽,闺中人遥望渺渺长空,盼望归鸿带来游子的音信,但令她失望——“无信”。

下片写悲感流泪,泪弹不尽,临窗而下,有砚承泪,遂以研墨作书。

笺色之红因泪而淡直至褪尽,用夸张的修辞,极写痴情之深。

【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

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九、默写(考查三)例1 (2012·湖北卷·15·5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