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道泵维护检修规程

管道泵维护检修规程

管道泵检修规程氮氧车间2013-10-30管道泵检修规程一、总则1、适用范围(1)、根据制造厂提供的有关管道泵的有关资料,编制本规程。

(2)、本规程适用于SIG型离心式管道泵(以下简称为“管道泵”)的维护和检修。

(3)、本规程与制造厂的技术文件相抵触时,应遵循制造厂技术文件中的一切规定。

2、结构简述SIG型管道泵为立式单级离心泵,其主要由立式电机、泵体、叶轮、机械密封、密封圈等零件组成。

管道泵的泵体结构近似于阀门,可以象阀门一样直接安装在管路上输送物料。

绝大部分管道泵为水泵。

二、设备概况:车间3台管道泵中一台是便拆式,具体性能参数如下:三、完好标准1、零、部件(1)、零、部件齐全完整,质量符合要求。

(2)、管线、阀门,标志分明,符合技术要求。

(3)、防腐符合要求。

2、运行性能(1)、设备运行平稳无杂音,电流不超过额定值。

(2)、压力、流量平衡,各部位温度正常。

(3)、设备润滑良好,实行“五定”、“三级过滤”。

(4)、设备出力达到铭牌规定或满足生产要求。

3、技术档案(1)、设备档案齐全,各项数据填写及时、准确。

设备档案应包括如下内容:a、管道泵的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收,开箱检验记录;b、管道泵的安装、验收和性能试验记录;c、管道泵的设备履历卡片及运行、检修、验收、缺陷和事故记录,润滑油(脂)更换记录等;d、管道泵的总装配图、主要零部件图及易损件图。

(2)、管道泵的操作规程、安全规程和维护检修规程齐全。

4、设备与环境(1)、设备清洁,表面及周围无灰尘、油垢和杂物。

(2)、设备及附属管道无跑、冒、滴、漏。

四、管道泵的维护与常见故障1、维护(1)、管道泵及其附件应完整、可靠,村质符合要求,机体表面及周围要保持清洁,无灰尘和油垢。

(2)、操作人员经过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要做到“四懂”“三会”(即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会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

(3)、管道泵在运行中, 操作人员应按照岗位操作法的要求,定时、定点、定线进行巡回检查,每小时至少一次。

检查内容为:a、管道泵运行是否平稳,有无杂音、摩擦过热、异常振动和泄漏现象;b、管道泵在运行中各项工艺参数如压力、流量、温度、电流等是否正常;严禁管道泵缺水运转;c、检查各部位连接螺栓有无松动现象或因松动产生的振动;d、检查各密封点有无泄漏,并及时消除跑、冒、滴、漏;e、每班做好设备的整洁工作。

(4)、严格执行《方大锦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备润滑管理制度》,定人、定点、定质、定量、定时添加或更换润滑油(脂)。

(5)、有下列情况时之一,操作人员应采取有效措施停止管道泵的运行,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a、当管道泵有异常声响时。

b、当管道泵压力、温度、流量等工艺参数超过规定指标,经处理无效时。

c、当管道泵的连接部位或附属管道出现泄漏,无法保证安全生产时。

d、当管道泵电机电流超过额定值不下降时。

e、发生安全守则中不允许管道泵继续运行的其它情况。

2、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五、管道泵的检修:1 、管道泵的检修为事后检修,即管道泵发生故障后,根据故障情况进行修理。

2 、检修前的准备工作和检修中的注意事项(1)、确定检修内容,制订检修方案,编制检修计划和检修进度。

(2)、检修前向检修人员进行任务、技术、安全交底。

(3)、落实检修所需的材料与备件,校验检修中所使用的量具、仪器,准备好检修所需的工具,尤其是专用工具。

(4)、管道泵交付施工单位进行检修前,设备所在单位必须按原化学工业部颁发的《化学工业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和《化学工业部安全生产禁令》的有关规定, 切断电源, 做好管道泵及其管路的卸压等工作后方可移交检修人员进行检修。

不具备施工条件时不得强行检修。

(5)、在检修中零部件的拆装应按规定顺序进行,尽量使用专用工具;一些可以不拆的组合件尽量不拆;在拆卸过程中不准随意破坏零件,万不得已时必须经过有关技术人员的批准。

(6)、检修过程中,零部件在拆卸后和装配前都必须按要求对检修部位及关键部位进行测量,要记录下检修部位和关键部位的原始数据,如管道泵的内部间隙等,并与图纸进行核对, 作为以后装配时的参考;要如实填写检修记录。

经过检修的零部件尺寸及各部位的配合尺寸,必须恢复到有关图纸和技术文件所规定或允许的范围内。

(7)、拆卸时,各零件的相对位置和方向要做好标记,要放置有序以免回装中出现漏装、错位、倒向等错误。

即使具有互换性的零件在组装时也不得随意调换位置;以免影响转子的平衡,或使原先磨合的配件又重新开始磨合,甚至产生其它问题。

拆卸下来的零件要清洗干净,整齐地摆放在干净的塑料布上,不得直接接触地面;精密加工的零件或部位要用干净布包扎好。

拆卸后的开口处要及时妥善封闭,以防止异物掉入。

(8)、装配间隙很小的零件,拆卸中不得左右摆动,以防止碰坏零件。

(9)、在分离两相联零件时,若钻有丝孔,应借助顶丝拆卸。

两相联零件因锈蚀或其他原因拆不来时,可用煤油浸泡一段时间再拆;若仍拆不下来,可将包容件加热,当包容件受热膨胀、而被包容件尚未膨胀时,迅速将两零件分开。

在加热中要注意均匀加热和控制温度,防止过热。

3、管道泵的拆卸管道泵拆卸顺序如下:(1)、拆下泵体与电机的连接螺栓,取下O型圈。

(2)、拆下叶轮螺母、垫圈,取下叶轮、键。

(3)、拆下机械密封。

管道泵拆卸完毕。

4 、管道泵的修理(1)、泵体泵体不应有裂纹、砂眼、夹渣等缺陷;壁厚及各部位的加工精度应符合要求。

(2)、泵轴a.泵轴不应有裂纹、腐蚀等缺陷。

b. 泵轴的材质和各部分的尺寸偏差应符合图纸要求,轴颈的圆度和圆柱度误差应不大于0.04mm。

c. 安装叶轮处的轴颈表面粗糙度3.2 ;装配滚动轴承处轴颈表面粗糙度为1.6 。

d. 泵轴的直线度误差应小于0.05mm/m。

e. 键槽中心线对轴颈中心线的偏移量不大于0.06mm,歪斜允差不得0.03mm。

f, 键与键槽侧面应紧密配合,不允许加垫片。

当键槽磨损后,可根据磨损情况适当加大,加大只能按标准尺寸增大一级。

在结构和受力允许时,可在键槽的90°或120°方向上另开键槽。

g. 轴颈磨损后,可用电镀或喷镀方法进行修复。

4.2.4.3(3)、叶轮a. 叶轮表面及液体流道内壁应整洁,不得有裂纹、粘砂、毛剌等缺陷。

b. 叶轮轴孔与轴配合一般采用H7/h6。

c. 叶轮外径对轴的径向跳圆动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d. 新叶轮安装前应作静平衡,静平衡允差按下表规定;超过表中数值时,用去重法在叶轮两侧盖板上切削,切削厚度不超过壁厚的1/3,切削部位与未切削部位应平滑相接。

(4)、滚动轴承a.滚动轴承的滚子与滚道的内外表面应无坑疤、麻点、腐蚀等缺陷;保持架应完好;接触平滑,转动无杂音。

b. 装配轴承时,必须用清洗剂清洗轴承,排除污垢及其它残余物质物质,然后涂以润滑脂进行装配。

轴承安装一般采用热装法,将轴承放在100~120℃的机油油浴中加热10~15分钟后进行装配,严禁用火焰直接加热轴承。

c. 拆卸轴承应用专用工具或压力机,不得用铁锤直接敲击轴承。

5、管道泵的装配管道泵的装配顺序与拆卸顺序相反。

首先把所有待装的零件擦洗干净;在电机主轴上装上机械密封,安装前可以在机械密封的动、静环配合表面加少量洁净的透平油或20号机油;安装叶轮,用叶轮螺母紧固,注意叶轮前盖板与泵体的间隙,一般为20.5mm;装O型圈,将泵体与电机用螺栓紧固。

六、试车与验收1、试车前的准备工作(1)、清除管道泵周围一切工具和杂物。

(2)、检查各部位连接螺栓是否紧固。

(3)、检查电机旋向是否正确。

2、试车(1)、关闭泵的出口管道阀门。

(2)、用微动方法启动电机,检查无异常后再继续试车。

(3)、当泵达到正常转数后,逐渐打开泵的出口管道阀门。

(4)、负荷试车二小时。

(5)、负荷试车应达到下列要求:a. 运转平稳无杂音;b. 流量、压力平稳;c. 电流稳定,不超过额定电流;d. 轴承温度最高不超过75℃;e. 各部位密封点无跑、冒、滴、漏;f. 达到铭牌出力或查定能力。

5.33、验收管道泵检修后达到下列要求时,可以验收,办理交接物续交生产使用。

(1)、检修质量达到本规程标准;(2)、试车合格;(3)、检修记录齐全、正确。

七、维护检修安全注意事项1、维护安全注意事项(1)、必须严格执行工艺操作规程和各项安全制度。

(2)、不得反转运行。

(3)、不得断液运行。

2、检修安全注意事项(1)、管道泵检修前,必须办理准于检修的设备交出手续。

(2)、管道泵检修前,必须切断电源,挂上“禁动牌”标志后方可检修。

(3)、凡是在生产现场动火作业,必须办理“动火证”。

(4)、检修工具、拆卸和清洗的零部件,要摆放整齐,实行文明施工。

3、试车安全注意事项(1)、试车工作,要有专人指挥。

(2)、设立明显的试车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试车现场。

(3)、试车完成后,操作者按停车程序关闭好阀门和停止管道泵的运转;操作者应持有本岗位的“安全作业证”。

(4)、试车中管道泵应在设计点即额定流量和扬程附近运行,严禁缺水运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