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暑病人的急救与护理刘庆飞精品PPT课件
中暑病人的急救与护理刘庆飞精品PPT课件
• 通常发生在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
重症中暑的一种特殊类型。因为头 部直接烈日曝晒或强烈热辐射,引起脑细胞受损, 进而造成脑组织的充血、水肿。由于受到伤害的主 要是头部,所以,最开始出现的不适就是剧烈头痛 、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继而可出现昏迷及抽搐。
• 热射病主要是体温过高(>42℃)对细胞直接损伤 作用,引起酶变性、线粒体功能障碍、细胞膜稳定 性丧失、有氧代谢途径中断,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超过50℃,数分钟后,所有细胞均死亡。
中暑的急救与护理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 刘庆飞
一、中暑的定义和症状
中暑是人体在高温或热 辐射的作用环境条件下, 人体体温调节出现障碍,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 经系统功能损害症状的总 称,是热平衡机能紊乱而 发生的一种急症。
产热
人的体温调节产热
• 静息状态,人体产热主要来自基 础代谢;
• 运动时,肌肉产热占到了90%; • 寒战也能产生热量。
• 轻症中暑:上述症状加重,体温在38℃以上,面色 潮红或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心率快 ,血压下降等呼吸及循环衰竭的症状及体征。如及 时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1.热痉挛
• 重症中暑:这类中暑又分为三种类型:23..热 热衰 射竭 病(含 日射病)
重症中暑的分类和症状
热痉挛症状特点:多发生于大量出汗,饮水但盐分补 充不足,致血中氯化钠浓度急速明显降低时。这类中 暑发生时肌肉会突然出现阵发性的痉挛的疼痛。
• 在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 下产热和散热平衡,维持正常体 温的稳定。
散热的方式
人体适宜的外界温度是20-25˚c,相对湿度为 40%-60%,通过以下方式散热:
1. 辐射:是散热最好途径。气温15-25˚c时,辐 射散热约占60%,散热最多部位是头部(约 50%),其次为手及足部。温度33℃时,辐 射散热降至零。
• 体弱多病、营养不良:营养素的缺乏使血压下降, 反射性地引起血管的收缩。他们还容易反复腹泻, 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导致中暑。
• 感染性疾病:患一些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因为细菌 或病毒性感染可以使人体产生内源性致热原,让机 体产热加速。炎症还能使机体释放出一些物质,使 血管痉挛收缩,更不利于散热而容易中暑。
2.对流:接触和靠近皮肤的冷空气变暖,变热的 物质分子离开,而较冷的物质分子则取而代之, 逐渐又变热,如此反复进行。对流散热的速度 ,取决于皮肤与环境的温度差和空气流速。
中暑的原因
(一)环境温度过高;
高温环境分两种类型: • 干热型——特点为高气温、强热辐射、空气湿度低
(多30%~40%) • 湿热型——特点为气温和湿度均高而热辐射不强(
• 过度肥胖;饮酒、饥饿、饮水不足;工作强度过大 、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穿着紧身或不 透气的、衣物等均为常见的诱因。
• 气温骤然升高:机体未及适应。
巨大温差而导致中暑
• 李女士很怕热,喜欢将空调温度开得很 低。上午,又将客厅的空调温度开到20 度。可为了给丈夫熬汤,李女士在客厅 和厨房之间来回穿梭,结果,因为厨房 的温度约有35度,巨大的温差让李女士 发生中暑,一头栽倒在地。
中暑的诱因
• 老人:由于皮肤汗腺萎缩和循环系统功能衰退,肌 体散热不畅。
• 小儿:各系统发育不够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差,皮 下脂肪又比较多,对散热不利。
• 孕产妇:孕妇的基础代谢高;怀孕或产后体力消耗 大,身体虚弱。
• 正在服药的人:服用抗组织胺药、氯丙嗪、抗震颤 麻痹药、抗胆碱药、安眠药等的人会血管收缩,抑 制体温调节中枢,容易中暑。
湿度可达90%甚至100%)
湿热环境较干热环境更易发生中暑。 (二)人体产热增加:从事重体力劳动、甲亢等。
(三)散热障碍:
(四)汗腺功能障碍
人体的产热与散热调节
产热增加↑
体温调节中枢
皮肤血管扩张
心跳加快,心 肌收缩力增强
心输出量增加
散热增加↑
经皮肤血管 的血流增加
人体对热应激的适应
在高温环境中7~14天后,人体对热应激 的适应能力增强,具有对抗高温的代偿能 力,表现为心排血量和出汗增加,汗液含 钠量相对减少等。完全适应后,出汗散热 量达正常的2倍。无此适应代偿能力者, 更易发生中暑。
• 室内开空调的适当温度应该在26至28 摄氏度之间,室内外的温差最好不要超 过5摄氏度。在封闭的空调环境,一旦 有头昏、头痛、鼻痒、咽干等症状,也 要警惕中暑。在空调房内还要多喝水, 以防止脱水。
中暑的分类
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中暑可分为三级:
• 先兆中暑:高温下出现大汗、口渴、无力、头晕、 眼花、耳鸣、恶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 麻等,体温不超过38℃。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 ,补充水和盐分,短时内可恢复。
重症中暑的分类和症状
• 热射病症状特点: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类型,死亡 率高。 在高温环境中,体温调节功能障碍而散热不 足(非劳力型热射病) 和/或体力劳动时身体产热 过多(劳力型),导致体温急剧升高,多首先伤害 脑、肝、肾、心功能。主要变现为,高热(>41℃ )、无汗、意识障碍。最初,心率和呼吸增快,局 部肌肉痉挛,意识模糊;进而高热、无汗、口干、 昏迷、血压下降、咳嗽、哮喘、呼吸困难、甚至脑 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呼吸衰竭、DIC等。
• 广泛皮肤损害 、先天汗腺缺乏:散热障碍。 • 心血管病患者:炎热会使心血管病患者的交感神经
兴奋,加重心血管的负荷。尤其是心脏功能不全的, 体内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而积蓄,所以容易中暑。
中暑的诱因
• 糖尿病患者:机体对内外环境温度变化反应迟钝, 虽然热量已经积蓄在体内,但病人自觉症状却出现 较晚,引起中暑。
急救护理原则:
1、脱离高温环境。移:迅速将病人移至阴凉 、通风的地方,侧头平卧位,解开衣裤, 以利呼吸和散热。物理降温
热衰竭症状特点:由于脱水,使得有效循环血量明显减 少,发生低血容量休克;机体为了散热,心输出量大大 增加,使得心血管系统的负荷加重,导致心血管功能不 全或周围循环衰竭。
常发生于一时未能适应高温的人,此时无过多热量 蓄积,故常无高热。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心慌、 口渴、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晕厥或神 志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