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九章 当代国际货币制度的发展与金融全球化
第九章 当代国际货币制度的发展与金融全球化
4、特点和作用
(1)特点: ①黄金与美元并重 ②美元成为最主要的储备资产 ③只允许外国政府用美元兑换黄金 ④特定条件下,汇率可调整 ⑤IMF作为统一的国际金融机构实施监 管
(2)作用: ① 有利于国际贸易发展和国际资本流动 的扩大 ② 解决了国际储备和国际支付不足的问 题 ③ 通过IMF,促进了国际金融合作并建 立起多边支付关系,利于世界经济稳 定和增长
4、牙买加体系的历史作用:
(1) 摆脱了基准货币国家与依附国相互牵 连的弊端 (2)适应变化的国际经济状况;使一国宏观 经济政策更具独立性和有效性;减少了应急 性外汇储备量 (3)多种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相互补充
第二节 金融全球化
一、金融全球化的基本动因 1. 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 2. 金融自由化 3. 金融创新
2、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
(1) 浮动汇率合法化 (2) 黄金非货币化 (3)增加会员国的基金份额 (4)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 (5)提高特别提款权的国家储备地位
3、浮动汇率制的实施
(1)浮动汇率 一国货币的汇率根据市场货币供应 变化自动涨落 包括:自由浮动 管理浮动 单独浮动 联合浮动
(2)浮动汇率的利弊 优点:汇率可根据市场供求及时调整, 有利于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交易各国 可充分考虑本国的客观经济条件,不 必为了稳定汇率而放弃国内经济目标 缺点:汇率波动剧烈,增加汇率风险 由于发展中国家进出口价格弹性不 大,因此汇率波动会对发展中国家造 成更大的影响
3、主要内容及实质: (1)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 (2)其它货币与美元挂钩
如: 1$=0.89g Gold 1£=1.6g Gold 因此,1£=1.8$
(3)实行可调节的固定汇率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 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 货币体系。其基本内容是(双挂钩) 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 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3、国际金融监管的发展完善
思考题:
1、什么是浮动汇率及其内容?
2、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根 本原因是什么?
四、金融风险全球化与国际金融监 管的发展
1、金融风险的全球化 (1)金融风险: 宏观金融风险——是指一国或一地区 发生的各种金融危机风险 微观金融风险——是指某个金融机构 发生的金融危险
2、金融风险的国际化的原因
金融自由化促进了资本跨国流动 金融市场融合使一国金融政策变 化波及世界各国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及其崩溃
1、根本缺陷:美元的双重身份和双挂钩 特里芬难题(特里芬悖论) 特里芬难题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 的一种表述.具体来说就是在当时美国一方面 要保证世界经济对美元的需要(双挂钩),一方 面又要避免本国贸易逆差过大.而实际上二者 存在一定矛盾,这种矛盾主要是由于金块开采 的局限性所造成的,形成了著名的二律悖反.当 时称这种现象为特里芬难题.
二、金融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1、欧洲美元的产生以及离岸金融 2、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 3、全球资本流动的私人化
三、金融全球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积极影响: ①有利于促进全球经济增长 ②有利于资源配置及经济效率提高
③可以弥补发展中国家投资对外贸易 缺口 ④推动了金融体制和金融结构的调整
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是加大金融风险和引发金融危机。 二是加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之间的差距。
4、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 ①制度本身的缺陷 ②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二、牙买加体系与浮动汇率制的实施
牙买加体系是指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后逐渐形成的国际货币关系的新格局。 1、标志
1976年在牙买加首都金斯顿国际货币 基金组织各成员国达成的“牙买加协 定”(Jamaica Agreement)
2、维持的必要条件:美国经济地位的强大 (1)美元对外价值必须保持稳定 (2)美国必须保持充足的黄金储备量 (3)黄金的市场价格必须能够长期保持在官价 水平 3、崩溃过程 1960年10月第一次美元危机 →黄金总库协议 →借款总协定 →货币互换协定
1968年3月第二次美元危机
→黄金双价制 →克制提取黄金协议 →特别提款权 1971年连续两次美元危机 →新经济政策 →史密森协议 1972、1973年再次爆发美元危机 →各国实行浮动汇率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
2、美元化原因:为保证本国币值稳定和资本自 由流动 3、美元化的利弊 其利益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① 汇率风险将消失或大大降低 ② 为本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 条件 其代价包括以下三方面: ① 丧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② 中央银行自动放弃“最后贷款者”的作用和 货币发行者的角色 ③ 铸币税收益的完全丧失
第一节 国际货币制度的发展与变化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与瓦解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及其主 要内容
1、建立的背景
二战结束,英国经济实力下降, 美国成为最大债权国和经济实力最强 的国家
2、建立过程
时间:1944年7月 地点: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 会议:联合和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 议(44个国家) 决议:《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 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 定。
第三节 金融全球化进程中的金融区域化
一、最优货币区理论 1、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蒙代尔提出最优 货币区理论 2、定义 在要素自由流动的区域建立货币区 就是“最优货币区”
3、主要内容 要素自由流动,汇率统一,政策协调
4、目标 区域内国家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 际收支平衡
二、欧元的产生
1、 欧元的转换进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第二阶段:各国货币向欧元转换的过渡 期。 第三阶段:欧元纸币和硬币将投入流通。 第四阶段:欧元成为欧元区内唯一的货 币。
2、欧元的国际地位
欧元拥有强大的欧盟经济作为后盾,未 来很有可能成为与美元分庭抗礼的国际货 币。
3、欧元对国际金融体系的影响 欧元会推动国际汇率体制的合作与稳 定,促进国际汇率体制朝着美元—欧元- 日元三极体制演变。
补充:对欧洲单一货币——欧元的评价
欧元对欧元区的积极作用
(1)欧元区各成员国消除了货币兑换成本, 推动了欧盟的经济发展 (2)欧洲中央银行体系将以来货币政策工 具创造一个更具深度和流动性的货币市场 (3)对银行来说,货币联盟既意味着挑 战,也蕴藏着机遇
补充:欧元面临的不稳定因素
(1)欧元区的一些成员国出现了巨额 的国际收支逆差 (2)欧元汇率的稳定没有政策保证, 会对投资者的决策产生影响 (3)失业率偏高的问题一直长期困扰 着欧洲各国,欧元实施后,调节的难 度更大了
三、美元化的发展
1、何谓美元化 经济美元化是指在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将 美元作为部分或全部法定货币的进程。 (1)非官方美元化:指本国居民非正式使 用美元 (2)官方美元化:本国货币当局明确宣布 用美元取代本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