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第四章生物的分类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教案
第四章生物的分类
教学分析:
本章教学内容包括“生物分类的方法”和“生物分类的单位”两部分。
是对前三章绿色植物、动物、微生物等有关内容的总结和延伸。
通过学生积极的观察、思考和实践,尝试根据一定的生物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关注生物的多样性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同时,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为终身学习生物学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说出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掌握生物分类的依据。
2.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概括能力。
3.关注生物的多样性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初步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4.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概括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生物分类的依据和分类单位。
教学难点:
理解不同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通过实践活动,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一.导入:
多媒体展示八角茴香和莽草两种植物。
请学生观察:他们的茎、叶、花、果实的形状都很相似。
八角茴香的果实有香味,是人们熟知的调味品—大料,而莽草的果实内含有毒素。
曾有过误将莽草果实当作大料食用而造成食物中毒甚至死亡的报道。
原因就是两者不易区分出来。
如何才能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呢?那就必须分清生物的种类,只有正确的识别生物的种类,研究和掌握他们的生命现象及生命活动规律,才能更好的利用、开发和保护生物资源,而要正确地识别生物的种类,就一定要掌握生物分类的知识。
从而引入课题。
二.探究
(一)生物的分类方法
1.首先质疑:怎样对生物进行分类呢?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呢?让学生带着疑问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观察课本插图2、4—1中的生物,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试着回答第一个问题:你将图中的生物分成几类?主要依据是什么?(小组讨论,相互交流,代表发言)。
学生的想象是丰富的,思维也是活跃的,所以学生们会按照自己的观点从不同角度对图中的生物进行分类,如生物体能否运动,生物的营养方式,生物体的大小,生物的生活环境等几个角度。
学生分类的依据各不相同,同时也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教师可继续引导学生进一步归纳,生物的分类实际上就是将生物物种归类,如根据营养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植物和动物。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观察思考,最后归纳总结:分类时,仔细观察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找出不同生物的差异程度。
3.观察与分析,结合动植物的分类依据,学生试着将图2、4—1中的动物或植物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起来。
动物:蚯蚓、蝴蝶、鲤鱼、青蛙、海龟、鸽子、熊猫。
植物: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银杏)、被子植物(玉米、向日葵)。
通过对以上生物的排序,由此学生可得出生物
七年级生物教案
(二)生物的分类单位
假设你遇到几个单词plant play plum 想知道它们的意义,怎么办?学生会想到查英汉词典,最快速度要查到,有何规律呢?学生利用手中的英汉词典动手查找,首先从大范围,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以p开头,以p开头的单词很多,该如何找呢?学生会根据已学过的知识进一步缩小范围,它们还都属于pl范围内的,那么在pl….中一定有这三个单词。
接下来发现plum与另两个已无共同特点了,因而必须单独查找,而plant play仍有共同点,可同去pla….范围内查找,即可查到它们。
由此可以看出:p…. pl…. pla…..是个范围逐渐缩小的查找依据,p….范围最大,pla….范围最小。
由此引出生物的分类单位。
教师指导学生讨论“猫与鸡”的共同特征,明确它们的分类地位。
通过分析以上生物在分类上的地位,是否反映出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能否看出猫、老虎、鸡三者的亲缘关系的远近?学生不难看出:猫与老虎的亲缘关系较近,因为它们的共同特征多,同属于猫科;而猫与鸡的亲缘关系较远,它们仅同属于脊索动物门。
展示古代爬行动物分别进化成为鸟类和哺乳类的图解,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尽管猫与鸡的亲缘关系较远,但它们仍属于同一门,说明它们是同一祖先。
由此使学生初步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有了生物的进化,才有现在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人类也得以不断的生存和发展。
三、归纳总结:
通过组织学生互相讨论交流,互相补充完善,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进一步加深理解,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1.分别归纳总结动植物分类的主要类群及分类的依据:孢子植物:
主要类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