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危机概述一、危机的定义危机是一种认识,当事人认为某一事件或境遇是个人的资源和应付机制所无法解决的困难。
除非及时缓解,否则会导致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功能失调。
二、危机的特征(1)危险与机遇并存(2)复杂的症状(3)成长和变化的机缘(4)缺乏万能的或快速的解决方法(5)选择的必要性(6)普遍性与特殊性三、危机转移状态转危机点(transcrisis points)是危机转移状态的一个常见部分,他常以求助者发展到新的阶段或出现问题的其他维度为标志。
第二节危机干预者的特征一、有成就的危机干预者的特征(1)生活经验(2)专业技巧(3)镇静(4)创造性与灵活性(5)精力(6)快速的心理反应二、其他特征坚韧、知足、勇气、乐观、现实、客观、冷静、自信和对人类战胜危机的信心。
第三节危机干预的理论一、危机干预中多元的文化观点(一)受文化偏见影响的假设(二)基于文化的有效帮助二、危机和危机干预的理论(一)基本危机理论林德曼和卡普兰提出的基本危机将危机看成是境遇性的或发展的,而不是病理性的。
(二)扩展危机理论扩展危机理论通过将一般系统论、精神分析理论、适应理论和人际关系理论的成分整合并加入基本危机理论,增强了基本危机理论。
(三)应用危机理论应用危机理论将发展性的、境遇性的和存在主义的危机整合成为一个整体论的理论结构。
为我们将基本和扩展危机理论应用于实践提供了理论构架。
(四)生态系统理论是一种正在发展的理论,它将发生危机的境遇放在整体的生态系统中进行考虑。
将个人、事件、环境和整体生态相互联系在一起。
三、危机干预模式(一)平衡模式该模式将平衡定义为一种情绪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人情绪是稳定的、受控制的,心理活动是灵活的。
不平衡则是一种表现为不稳定、失去控制或心理活动受限制的情绪状态。
(二)认知模式认为危机来源于对生活困难和创伤的错误思维和信念。
(三)心理社会转变模式认为人是遗传和环境学习交互作用的产物,危机是由心理、社会或环境因素引起的。
此模式引导我们从心理、社会和环境三个范畴来寻找危机干预策略。
四、折中的危机干预理论折中的危机干预是指从所有危机干预的方法中,有意识的、系统的选择和整和各种有效的概念和策略来帮助求助者。
第一节危机干预的基本步骤和要求一、危机干预的六步法1.确定问题2.保证求助者安全3.给予支持4.提出并验证可变通的应对方式5.制定计划6.得到承诺二、评估求助者的精神状态与功能1.平衡状态:精神或情绪的稳定、平衡状态,或有机体的平衡状态。
2.失平衡;稳定、平衡情绪的缺乏或破坏,或有机体的平衡状态遭到破坏。
3.能动性:生理健康的状态,即一个人对不同心境、感受、情绪、需要、条件和影响,能自动做出反应;对物理和社会世界的适应能力。
4.无能动性:一种生理状态,即一个人对不同心境、感受、情绪、需要、条件和影响,不能立即适应物理和社会世界。
三、危机干预中的评估1.评价危机的严重程度:认知状态、情感状态、精神活动2.评估求助者目前的情绪状态:求助者目前的急性或慢性状态、求助者现有的情绪力量、评估情绪状态的策略3.评估替代解决方法、应付机制、支持系统和其他资源4.自杀危险性的评估5.评估小结第二节危机干预中的倾听技术一、提问方式1.开放式提问一般是以“什么”或“如何”来进行,或者是要求深入和详细的表达。
2.闭式提问用于向求助者了解特别的或具体的资料,他们用来对某些特别行为资料的确认,以“是”或“否”来回答。
二、自己的感受1.不懂装懂式的陈述2.表达自己的理解3.价值判断4.正强化5.个人的完善6.决定性说明三、人类发展的氛围根据罗杰斯的观点,最有效的帮助者能够为求助者的发展提供三项条件。
这些条件他称之为投情、真诚与接纳。
1.情的交谈与沟通参与、言语沟通性投情理解、非言语沟通性投情理解、用沉默作为沟通性投情理解。
2.真诚的沟通伊根列举了诚实的主要特征:角色自由、自然、没有防御、言行一致、分享自我。
3.接纳性沟通危机干预工作者除了无条件的尊重求助者外,还要完全接纳求助者的个人品质、观念、问题、境遇。
4.倾听四、如何进行危机干预(1)非指导性咨询(2)合作性咨询(3)指导性咨询五、危机干预工作者的行动策略认识个体差异、评价你自己、保证求助者的安全、给求助者提供帮助、明确问题、考虑可替代的应付策略、制定行动步骤、发挥求助者的应付优势、关注求助着的迫切需要、建立和使用工作关系网、得到承诺与保证。
第一节危机案例的处理与心理治疗案例处理的区别一、危机干预工作者与长期治疗工作者工作内容的比较治疗干预目标、原则、求助者的功能水平,及评估的比较二、三维检查与评估系统(1)情感两表(2)认识量表(3)行为量表(4)与危机前功能水平的比较三、神经科的检查第二节不同危机情境的处理策略一、电话危机热线中的案例处理(1)电话作为危机干预的一种工具:方便、匿名、自己支配、及时、节省有效等(2)增强机构的功能(3)电话咨询的策略:建立心理上的接触与沟通、确定问题、安全保证、制定计划、得到承诺与保证。
(4)经常打电话和骚扰电话的种类偏执型、分裂型、分裂样型、反社会型、自恋型、歇斯底里型、依赖型、自卑型、强迫型、回避型、被动—攻击型叩击电话者性骚扰电话处理技巧:多提开放式问题、限时、挂断、转接、隐匿性示范、处理制定处理原则(5)处理有障碍的来电者:稳定情绪、不要对幻觉和妄想作解释、确定服用的药物、保持期望的现实性、保持一定的职业距离、避免安抚、评估致死性。
二、面谈的危机案例处理(1)面谈常见的危机类型:慢性危机、社会/环境危机、发展性危机、各种类型兼而有之。
(2)社区精神卫生诊所的案例处理:就诊、看管或交托、住院治疗、入院检查、处理、固定、短期安置、长期安置、24 小时服务、、危机流动小组、危机转移状态三、长期治疗中过渡性危机的处理长期治疗中出现的一些危机情况,危机干预6 步发对这些情况很适用。
(1)焦虑反应(2)退化(3)疗程结束所致焦虑(4)治疗过程中的危机(5)精神发作(6)支配的求助者四、困难案例的咨询(1)总的原则(2)处理难治性求助者五、个案处理过程中的保密性(1)保密的原则:法律原则、伦理原则、道德原则(2)伤害意图与提出警告的责任第一节PTSD 的动力学一、背景1.弗洛伊德认为心理创伤是个体面临一场晋级、可怕的威胁事件而引发的心理失衡状态。
2.埃里克森认为创伤摧毁了个体的心理支柱,而这种心理支柱是基于过去曾发生和认为目前应发生的事件的安全感之上。
3.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两项重大事件第一,随着火车运输的发展以及火车事故的不断出现,内科及精神科医师开始遇到一些新的病人,这些病人是如此在火车事故中没有身体的损伤但存在明显地心理创伤。
“铁路病”第二,随着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可怕的飞机、大炮的出现,又有一些如“炸弹休克”和“战斗疲劳症”等术语用来描述那些没有明显的外伤但存在各种各样症状而失去战斗力的士兵的特殊状态。
二、PTSD 的动力学(1)诊断分类(2)诊断问题(3)已存在的心理病态问题(4)生理反应(5)依赖于记忆的情感反应(6)发病率(7)残余影响(8)创伤类型的重要性(9)越南:原型(10)否认/麻木(11)反复的侵入性想象(12)家庭反应(13)PTSD 适应不良特征的类型:死亡印记、受害者负罪感、无知觉状态、疏远及情感固结。
(14)儿童和PTSD第二节干预策略一、对儿童的治疗1.评估2.治疗二、成人的评估三、恢复的各个阶段1.紧急或呐喊期2.情感麻木与否定期3.重复侵入期4.反应转折期5.整合期四、治疗中应注意的事项1.早期的干预2.接纳的重要性3.治疗的风险五、退伍军人服务中心——一种有效的治疗模式(1)交谈小组(2)治疗步骤(3)讨论小组(4)生活适应小组(5)家庭治疗(6)个别干预(7)帮助其他受害者第一节对自杀的认识一、背景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我国每年20 万人自杀人口是全球自杀者总数的五分之一。
其中,农村人口和妇女的自杀率要分别高于城市人口和男性。
因此,有专家建议把自杀等伤害死亡纳入疾病控制工作中,这样每年可避免很多人死亡。
据全国伤害预防与控制会议提供的资料表明,中国每年有70 万人死于各类伤害,列前3 位的死亡原因为自杀、交通事故和溺水。
据估计,我国每年有20 多万人自杀身亡,其中15 岁至34 岁和60 岁以上是自杀的高峰年龄段。
二、自杀的动力(一)自杀人群的特征境遇特征、意动特征、情感特征、认知特征、人际关系特征(二)有关自杀的谬误1.与想自杀的人讨论自杀将诱导其自杀;2.威胁别人说要自杀的人不会自杀;3.自杀是一种不合理的行为;4.自杀者有精神疾病;5.想过一次自杀,就会总想自杀。
(三)评价内容危险内容、自杀线索、呼救信号(四)自杀危险水平的分类评估第二节咨询想自杀的求助者一、学校自杀预防与干预1.学校危机反应计划应包括广泛和系统化的自然预防、干预以及“后干预”内容。
2.校园危机干预体系。
构建完善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校园危机干预体系,形成学生心理自助与助人的一级网络、学生辅导员和危机干预兼职人员组成的二级网络、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专业人员组成的三级网络,是危机干预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
这里重点包括网络的组织与运作机制的完善;各类人员的培训计划与实施;形成学校的书面、正式、不断完善的自杀预防、干预和后干预计划等。
二、咨询发展的危机:不同年龄的实例三、预防策略有效的自杀预防包括能使每一个社会面都能接触到,都受到影响,对自杀很敏感,并且都受到广泛的教育与交流。
(一)儿童、青少年预防策略1.电视和其他媒体应强调负责任的行为,并且应宣传地方服务;2.媒体教育节目不应描述真实的或虚构的自杀方法和自杀完成过程;3.班级讨论应强调应付合适的行动和资源。
(二)成人预防策略1.危机工作者的思考2.家庭、朋友以及同事的思考(三)老年预防策略1.老年人自杀是因为急剧的生活改变或严重的健康问题2.珀金斯的“优点咨询模式”5 预防有效的自杀预防包括能使每一个社会面都能接触到,都受到影响,对自杀很敏感,并且都受到广泛的教育与交流。
第一节性暴力概述一、背景知识1992 年4 月23 日、美国公众获悉一条令人吃惊的关于强奸和性暴力的消息。
由美国国家药物滥用学会资助,完成的一项综合研究结果显示,1990 年有683,000 名美国妇女被强奸,1210 万名妇女在他们的一生中至少被强奸过一次。
二、强奸的定义我们在此使用的是由本尼迪克特1985 年提出的定义:任何强加于人的性行为。
三、关于强奸及性虐待的一些资料1.强奸不是性;2.强奸是一种非自愿的行为;3.强奸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4.强奸者来自于社会各阶层;5.几乎所有被报道的性虐待犯罪者都是男性,而受害者大多为女性或儿童。
6.性暴力或性虐待者的心理创伤恢复,在人们的同情、理解、亲近和帮助下已大为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