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地史学》课程教学(自学)基本要求适用层次:所有层次适应专业:资源勘查工程使用学期:2007春自学学时:80面授学时:40实验学时:6预备知识:《地球科学概论》、《沉积学》、《构造地质学》使用教材:《古生物学教程》范方显主编石油大学出版社1994《地史学》温献德主编石油大学出版社1998编写者:吴智平《古生物地史学》平时作业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古生物2.化石3.原地埋藏4.异地埋藏5.物种6.终极绝灭二、简答1.化石形成的条件2.石化作用及其形式3.化石的保存类型4.古生物学研究的意义及作用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世代交替2.双形现象3.标准化石二、简答1.原生动物门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其可分为哪几个纲?2.有孔虫的一般特征3.“虫筳”的演化趋势及演化的阶段性?4.“虫筳”的旋壁结构及类型第三章1.简述腔肠动物门的一般特征2.简述珊瑚纲的一般特征3.简述四射珊瑚的隔壁类型4.简述或图示四射珊瑚的骨骼构造组合类型5.简述四射珊瑚的地史分布特征6.对比横板珊瑚与四射珊瑚的形态、结构差异第四章1.简述软体动物的一般特征?2.如何判断腹足类壳体的旋向?3.双壳类的铰合构造由哪几部分构成,铰合构造可分为哪几种类型?4.双壳类生活方式有哪几种形式?5.以直壳类头足类为例,了解头足类壳体的主要构造6.图示头足类的缝合线类型及其地史分布。
第五章1.简述三叶虫纲的一般特征2.图示三叶虫头甲的形态结构3.图示三叶虫尾甲的形态结构4.简述或图示三叶虫的地史分布特征5.简述介形虫铰合构造的组成及类型6.解释介形虫的性双形现象第六章1.简述腕足动物的一般特征2.图示腕足动物壳体的外部形态、构造特征3.腕足动物的腕骨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4.简述或图示腕足动物的分类及其地史分布第七章1.简述笔石动物的一般特征2.对比树形笔石与正笔石的形态结构差异3.解释笔石相的概念第八章1.简述牙形石的一般特征2.解释牙形石自然集群的概念第九章1.简述植物演化的阶段性2.解释叠层石的形成过程及形成环境第十章1.什么是孢子、什么是花粉?2.简述孢粉分析的研究流程3.解释孢粉的极性第十一章1.地史学的定义2.地史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第十二章一、名词解释1.地层学2.地层划分3.地层对比4.层型5.岩石地层单位“组”6.“穿时”7.瓦尔特相变定律8.沉积组合9.补偿盆地10.蛇绿岩套二、简答1.简述地层划分主要方法2.简述地层对比的主要方法3.简述岩石地层单位、生物地层单位、年代地层单位之间的关系4.简述构造环境条件与沉积的关系5.简述地槽的特征6.简述威尔逊旋回第十三章1.用表格的形式说明前寒武纪的地质年代划分2.解释前寒武纪的地质含义?3.简述我国前寒武纪的重大地质事件第十四章1.简述寒武纪的生物面貌2.简述中国寒武纪的古地理轮廓第十五章1.简述奥陶纪的生物面貌2.简述中国奥陶纪的古地理轮廓第十六章1.简述志留纪的生物面貌2.简述中国志留纪的古地理轮廓第十七章1.名词解释:加里东构造运动2.简述全球加里东构造阶段的大地构造特征及古地理格局第十八章1.简述泥盆纪生物界的面貌特点2.简述中国泥盆系的分布及沉积类型第十九章1.简述石炭纪生物界面貌2.简述石炭纪植物分区3.简述中国石炭系的分布特征及沉积类型第二十章1.简述二叠纪生物界的面貌2.简述中国二叠系的分布特征及沉积特点第二十一章1.简述海西构造阶段全球海、陆变化格局2.简述晚古生代生物面貌特征第二十二章1.简述三叠纪的生物面貌2.简述中国三叠纪的古地理格局及沉积特征第二十三章1.简述侏罗纪生物界的面貌2.简述中国侏罗纪古地理格局及地层特点第二十四章1.简述白垩纪生物界面貌2.简述中国白垩纪地质特征第二十五章1.简述古近纪、新近纪的生物面貌特征2.简述中国古近纪、新近纪的地质概况第二十六章1.简述第四纪生物面貌2.概述全球第四纪的主要地质特征第二十七章1.论述中、新生代全球板块漂移及海、陆变化特征2.简述中、新生代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八章1.简述生物演化的一般规律及可能的影响因素《古生物地史学》上交作业第一章1.什么是化石,化石保存类型有哪几种?2.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为由到、由到、由到。
3.就控制物种形成的三个主要因素而言,提供物质基础,提供条件,决定物种形成方向4.生物绝灭的方式有多种,恐龙的绝灭属绝灭。
5.如何区分原地埋藏的化石与异地埋藏的化石?6.石化作用过程可以有哪四种形式?7.海洋生物的生活方式可分为、和三种类型8.影响海洋生物的环境因素包括、、和等几个方面。
第二章1.串珠虫属于门纲目. 2.依据多房室有孔虫房室排列的形式,可分为、、、和混合壳几种类型。
3.有孔虫的壳质成分可分为、、三大类。
4.“虫筳”繁盛于时期的环境中,是该时期的标准化石5.标准化石的定义6.“虫筳”的演化趋势及演化的阶段性?7.标明图中所指的“虫筳”的轴切面上的各构造名称第三章1.四射珊瑚的地史分布时期为:。
2.横板珊瑚的连接构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3.四射珊瑚的隔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4.对比横板珊瑚与四射珊瑚的形态、结构差异5.写出图中所指的珊瑚构造名称6.简述古代珊瑚的生态环境第四章1.双壳类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来完成和控制壳体的开合2.依据头足类隔壁颈的长短、弯曲程度以及连接环是否发育等特征,可将头足类的体管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四种类型3.简述双壳类的壳体特征。
4.双壳类的铰合构造由哪几部分构成,铰合构造可分为哪几种类型?5.如何判断腹足类壳体的旋向?6.图示头足类的缝合线类型及其地史分布。
第五章1.三叶虫属于动物门纲,是时代的标准化石,生活于环境中。
2.依据三叶虫头甲及尾甲的大小比较,可将三叶虫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四种类型。
3.莱德利基虫属动物门纲,其繁盛于时代。
4.标出图中所指三叶虫头甲的构造名称5.介形虫属于门纲。
6.简述介形虫的演化趋势第六章1.比较腕足类与双壳类的壳体的形态、结构差异2.腕足类的肉茎主要用于。
a运动b.生殖c.开闭壳d.固着3.依据腕足类腹匙形台的形态和结构差异,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四种类型。
4.长身贝类的繁盛时代为____________,石燕贝类的繁盛时代为____________。
第七章1.笔石动物生活于环境中,是地史时期的标准化石2.树形笔石的胞管可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3.对比树形笔石与正笔石的形态结构差异第八章1.依据牙形石的形态结构,可以将其分为__________型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型2.牙形石出现于时期的相地层中3.标出图中所指的单锥形牙形石的构造名称第九章1.叠层石是一类特殊的纹层状生物沉积构造,它是和的共同产物。
2.简述植物演化的阶段性第十章1.孢子的萌发器官为,花粉的萌发器官可分为、和三种类型。
2.解释孢粉分析的概念第十一章1.地史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和三大方面2.大陆漂移学说是德国科学家提出的,化石层序律是英国工程师提出的。
3.解释地层叠覆律4.地史学的定义第十二章1.岩石地层单位可以分为、、和四级,其中为最基本的单位。
2.全球岩石圈板块可以划分为:、、、、、。
3.依据地壳是否发生俯冲和消减,大陆边缘可以分为和两种类型,前者如,后者如。
4.地层与岩层相比,除了有一定的形体和岩石内容之外,还具有的含义5.沉积相的概念6.简述板块学说7.古板块边界的识别标志主要包括、、等方面。
第十三章1.我国古太古界~新太古界的分布主要局限于地区,岩性以为主。
2.华北地区古太古代~新太古代是形成、发育的时期,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地层为群。
3.伊迪卡拉裸露动物群出现于时期。
4.南华纪~震旦纪(800~543Ma)地层在我国宜昌峡东地区发育完整,自下而上依次发育组、组、组和组。
5.名词解释:前寒武纪第十四章1.张夏组属统,长山组属统。
2.纪被称为三叶虫的时代3.名词解释:小壳动物化石4.寒武纪我国华北地区表现为稳定的的陆表海。
第十五章1.奥陶纪最重要的生物化石类型包括、和等。
2.华北唐山奥陶系剖面自下而上发育有组、组、组和组的地层。
3.华南地区奥陶纪自西向东,分为类型的扬子区,相对类型的江南区和东南区,海域性质自西向东表现为。
4.以湖北宜昌剖面为例,简述扬子区奥陶纪地层发育特征及沉积环境第十六章1.简述我国华南地区志留纪的地理面貌及沉积特征第十七章1.地质历史中的南方冈瓦纳大陆包括现在的、、、和。
2.加里东构造阶段,北美板块与俄罗斯板块对接,洋关闭,形成大陆。
3.加里东构造阶段,华北、塔里木板块与扬子板块以洋相隔第十八章1.泥盆纪生物界面貌发生重大变化,出现陆生植物,淡水鱼大量繁盛,体现了生物的进化过程。
泥盆纪又被称为时代。
2.泥盆纪我国塔里木-华北板块区大部分处于状态,仅在祁连山南、北坡和塔里木板块边缘发育以为主的沉积。
第十九章1.古生代期间,自时期至时期,华北地台一直处于剥蚀状态。
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开始缓慢沉降,普遍接受相沉积2.被称为两栖类的时代。
3.从植物分区来看,华夏、欧美区属区,以繁盛为代表。
第二十章1.二叠纪末期绝灭的生物包括:、、和等多种类型2.早、中二叠世末期的地壳运动使基本升起,与华北-塔里木连成一片,致使中国沿一线为界,出现“南海北陆”的对峙局面。
3.以黔中剖面为例,简述华南地区二叠纪地层发育特征及沉积环境变化第二十一章1.名词解释:海西构造运动2.海西构造阶段,劳俄大陆与大陆拼接,古乌拉尔洋消失,西伯利亚古陆与大陆的拼接,古亚洲洋西南段闭合,大陆形成。
第二十二章1.简述印支构造阶段全球海、陆变迁。
2.中国的三叠纪,呈现出以为界,南北的地理格局。
3.后期至早期,全球大陆漂移汇集形成一个全球统一的巨大的联合大陆(泛大陆),泛大陆周围为泛大洋。
第二十三章1.印支运动后,中国大陆主体处于陆地环境,以为界的南北的地理格局结束;受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以为界的东西差异开始显现。
2.简述陕甘宁盆地侏罗纪的地层发育及沉积特征3.侏罗纪被称为的时代、时代、时代。
第二十四章1.恐龙绝灭于时期2.简述松辽盆地白垩纪的地层发育特征及沉积环境变化第二十五章1.简述新生代渤海湾盆地的构造单元组成第二十六章1.简述中国第四纪的主要地质特征第二十七章1.分析造成白垩纪末期的生物绝灭事件的可能的原因第二十八章1.依据构造运动的旋回性,自早古生代以来,可以分为:、、、、几个构造阶段2.地质历史时期发生了多次生物绝灭事件,三次较大的生物绝灭事件分别发生于、和期,这些时期都处于太阳系G值曲线的特征点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