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生物地史学 复习题 考试重点

古生物地史学 复习题 考试重点

古生物地层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石化作用:地史时期的生物遗迹在被沉积物埋藏后,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年代,随着沉积物的成岩作用,埋藏在沉积物中的生物体在成岩作用中经过物理化学作用的改造,而形成岩石。

标准化石: 演化速度快、地理分布广、数量丰富、特征明显、易于识别的化石。

组合带:是单个地层或地层体 其特征是将一个独特的由三个或更多的化石分类单元构成的组合或伴生视为一个整体 而区别于相邻地层的生物地层特征。

双名法:种的名称用两个词表示,在种的本名前加上它归属的属名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种名。

种:生物学和古生物学的基本分类单元,它不是人为单元,而是生物进化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实体。

层型: 指一个已命名的成层地层单位或地层界线的原始或后来被指定作为对比标准的地层剖面或界线。

沉积相: 是指能够反映沉积环境的岩石特征和古生物特征的总和,包括沉积环境和物质记录两方面。

相变:沉积相在横向和纵向上的变化。

层理构造:垂直岩层层面方向上由沉积物成分,颜色,粒度及排列方式的不同显示出来的纹层状构造。

鲍玛层序:浊积岩在垂直上常为沙质层,粉砂质层和泥质层交替,内部一定的沉积构造层序。

平行不整合: 上下地层产状一致, 其间有古风化壳存在。

角度不整合:上覆地层与下伏地层之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且两套地层以一定的角度相交。

复理石:是一种特殊的海相沉积岩套,由频繁互层的、侧向上稳定的海相矿岩和较粗的其他沉积岩和页岩层组成标志(准)层:指一层或一组具有明显特征可作为地层对比标志的岩层横向堆积作用:指沉积物的颗粒在介质搬运过程中沿水平方向位移,当介质能量衰减时而沉积下来。

生物地层单位:依据地层的生物或生态特征建立的地层单位。

地层叠覆律:未经变动的地层,年代老的必在下,年代较新的叠覆于上。

遗迹化石:指保存在岩层中古代生物生活活动留下的痕迹和遗物。

二填空题1化石的保存类型有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和化学化石四种.2 生物遗体在沉积物的成岩作用过程中所发生的石化作用主要有矿质填充作用、置换作用和碳化作用三种形式。

3 化石的各级分类单元均采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文字来表示。

4 蜓壳的旋壁具有分层结构,由原生壁和次生壁组成。

5 三叶虫背甲从结构上可分为头甲、胸甲和尾甲。

6 蜓生活与浅海环境中,是二叠纪时期的标准化石。

7 造礁珊瑚生存范围较窄,生活于温暖透光的浅海中,水深20m左右,水温25-30℃,主要分布于南、北纬28°之间。

8 化石的形成和保存取决于生物本身的条件、埋藏条件、生物死后的环境条件和成岩条件四个方面的条件。

9 影响生物生存的主要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海拔、光线、水深、底质、气体、盐度和生物因素。

10 常见的准同生变形构造有负载构造、包卷构造、滑塌构造等。

11 常见的地层接触关系包括两大类,一是整合接触,二是不整合接触。

12 岩石地层单位包括群、组、段、层4级单位。

13年代地层单位自高而低可分为6个级别,宇、界、系、统、阶、时带。

14 生物地层单位为生物带,其包括级别相同的5种类型,延限带、组合带、顶峰带、谱系带、间隔带等。

15 蛇绿岩套是由代表洋壳组分的超基性-基性岩、枕状玄武岩、远洋沉积组成的“三位一体”共生综合体。

16 地球早期的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大致经历了化学演化阶段、原核生物阶段、真核生物、无壳后生生物和带壳后生生物阶段。

17吕梁运动是一次极为重要的地质事件,它把古元古代初期分裂的陆核重新“焊接”起来,从而扩大了硅铝质陆壳的范围,增加了地壳的厚度,提高了稳定程度,形成了华北板块的原型。

18 泥盆纪被称为“鱼类的时代”;中生代生物界以陆生裸子植物、爬行动物和海生无脊椎动物菊石类的繁荣为特征,所以中生代也称为裸子植物时代、菊石时代和爬行动物时代。

19 新生代包括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生物界以陆生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大发展为特征,被称为哺乳动物时代或被子植物时代。

其中第四纪由于人类的出现和发展,称为人类时代。

20 米兰科维奇周期理论认为,第四纪冰期—间冰期的波动是由地球轨道三要素偏心率、倾斜轴和岁差的准周期性变化引起的。

三图形题1、请用图表示三叶虫头甲、胸甲和尾甲的主要构造,并用文字注明构造名称。

2、正笔石目胞管的类型有哪些,请绘图表示之。

3、画出蜓壳构造的剖面视图,并用文字注明各部位名称。

4、头足类的缝合线可归纳为哪五种类型,请绘图表示。

四简答题1如何区分原地埋藏和异地埋藏?答:1原地埋藏的生物化石往往保存较完整,表面细微构造往往为遭破坏,关节及铰合衔接构造没有脱落,表面无磨损现象。

2遗迹化石大多为原地埋藏,除粪化石及蛋化石等可能为异地埋藏,其他如足印,钻孔及潜穴等由于其铭刻在沉积物表面或内部,不能被搬运,故均为原地埋藏。

3化石的生态类型与其沉积环境的一致性4不同时代的化石保存在一起时,老的化石应该是异地埋藏。

2比较腕足动物与软体动物双壳纲在硬体上的不同点。

腕足动物双壳动物两壳分背腹分左右两壳关系大小不等,不对称大小相等,对称同一壳左右两侧对称前后不对称铰齿,齿窝腹壳具齿,背壳具窝同一壳具有铰齿,铰窝壳质构造由表壳层,棱柱层,柱状层,三层构成由表壳层,棱柱层,片状层,三层构成壳的开闭无韧性,壳之间启闭靠肌肉具韧性,为开壳之用3判断笔石枝生长方向是向上还是向下的依据是什么?答:以胎管尖端向上,口部向下为基准分为:下垂式,下斜式,下曲式的笔石体,笔石枝彼此以腹侧相向;上斜式,上曲式是背侧相向,数列胞管沿中轴攀合为上攀式。

4简述岩石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及其关系。

答:岩石地层单位包括宇、界、系、统、阶、时带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期、时5简述沉积原生构造的类型。

1.层面构造(波痕、冲刷痕、压刻痕及各种暴露标志);2.层理构造(1.水平层理和平行层理 2.交错层理;3.均质层理和块状层理;4.递变层理); 3.准同生变形构造(负载构造包卷层理、滑塌构造); 4.生物及化学成因构造(叠层状构造、鸟眼构造)6请写出地史上三个主要成煤期的时代、成煤的主要植物类别。

答:我国重要成煤期:晚古生代,蕨类和古老裸子植物阶段晚期中生代,裸子植物阶段古近纪至新生代,被子植物阶段7试述地层对比的常用方法。

1.岩石学的方法:岩石学地层划分强调地层的岩石属性一致或接近,即岩性相同或相似,结构相同或相似,岩相、变质程度相同或接近。

2.生物地层方法:生物地层划分的理论依据是生物演化的前进性、阶段性、不可逆性和生物扩散的瞬时性。

3.构造运动方面:对于地层划分来讲,一个基本的地层单位中一般不能有不整合存在,但它可以作为组的界限。

4.同位素年龄测定与地层划分、对比:同位素年龄测定是根据放射性同位素衰变原理进行的。

5.磁性地层对比:由于地球的磁极是全球性的,利用已知的地磁极向年表可以进行磁性地层的对比。

由于这种对比是严格的时间对比,因此可以用于年代地层对比。

8 简述环境的古生物学分析方法。

答:1指相化石法:用指相化石推断环境条件2形态功能分析法:深入地研究化石的基本构造,力求阐明这些构造的功能,并据此重塑古代生物的生活方式。

3 群落古生态分析方法:根据群落的生态组合类型来分析古环境,并根据不同生态类型的群落在纵向上的演替来分析推断古环境的演化过程9 什么是生物筑积作用?生物筑积作用主要受那些因素影响?答:生物筑积作用:生物礁型沉积地层形成的一种特俗方式,它是指造架生物原地筑积而形成地层的作用方式主要受海平面变化、生物礁的生长速度、沉积基底的构造沉降及三者的相互关系控制。

10请简述青藏高原的隆升历史答:整体急剧上隆主要是唉第四纪时期完成的,由于青藏地区的强烈上升,在喜马拉雅山区及昆仑山区等地,发育有山岳冰川及冰川堆积。

更新世早期主要是淡水盆地,范围稍大;后期气候变干,湖水变咸,范围缩小,形成有经济价值的含硼盐矿床。

由于青藏地区的强烈上升,在青藏高原周缘的山前盆地边缘形成粗碎屑的巨厚类磨拉石堆积。

五论述题1请比较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古生代的海陆变迁史。

(15分)扬子板块:华北板块寒武纪以稳定型陆表海为特征,其东部为扬子板块的东部被动大陆边缘而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之间为裂隙盆地发展阶段,为稳定的陆棚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为康滇大陆蛇纹存在,其范围不断扩大。

北部大陆边缘为南秦岭区。

华北地区为稳定的陆表海碳酸盐沉积,其南缘以主动大陆边缘与秦岭洋毗邻,华北板块南部寒武纪是主动大陆边缘,展布于高丹缝合线以北。

奥陶纪奥陶纪华南地区自西向东依然为:扬子克拉通,江南被动大陆边缘及华南裂谷盆地三个沉积区。

从奥陶纪起华南裂谷盆地逐渐萎缩,特别是中奥陶世以后萎缩速率加剧,盆地中心向北面迁移,导致晚奥陶世的古地理格局发生明显变化,早期新的海侵开始。

华北地区奥陶系主要是碳酸盐沉积,南部大陆边缘是活动型大陆边缘,板块北缘有早古生代的蛇纹岩套,代表奥陶纪古亚洲泙向南的俯冲消减带志留纪志留纪是华南裂谷盆地萎缩消失的时代,主要为碎屑陆盆海,随着加里东运动的强化,其海域面积不断萎缩华北板块志留纪主体仍为古陆剥蚀区,缺失志留纪沉积,但大陆边缘地区志留纪相当发育,华北板块北缘的内蒙古地区下志留统为中酸性火山岩夹砂泥质沉积,中、上志留统为砂泥质复理石沉积,志留统隶属磨拉石建造。

泥盆纪加里东运动之后东南加里东造山带隆起,扬子主体上升为陆。

仍处于剥蚀古陆状态,柴达木地块与华北板块已经碰撞相连,在祁连加里东造山带的山前利山间盆地中发育粗碎屑的磨拉石沉积。

石炭纪扬子板块地区开始出现海域沉积,早石炭世早期为典型的陆表海,以碳酸盐盆地沉积类型为主,早石炭世晚期海侵范围扩大,造成地层起覆,晚石炭世海侵进一步扩大,均为碳酸盐沉积。

一直处于隆起遭受缓慢剥蚀状态,主体部分仍然是一个近乎准平原的低地,到晚石炭世开始缓慢沉降。

二叠纪华南板块二叠纪时遭受了晚古生代最大的海侵,总体上呈东西两侧古陆边缘,粒度较粗,陆相和近海沼泽相发育,中间部位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对称格局。

基本脱离海洋沉积,仅局部地区遭受短期海侵影响,早二叠世至中二叠世早期普遍出现聚煤环境,中二叠晚期至晚二叠早期普遍以杂色至紫红色内陆盆地河湖沉积为主,晚二叠世晚期分布干旱气候等红色河湖沉积。

2请写出山东张夏寒武系的标准剖面,并据此论述华北地区寒武纪的地质发展史。

(20分)答:张夏剖面寒武系以角度不整合覆盖于太古宙泰山群之上,剖面总厚510m。

下统馒头组为紫红色钙质页岩夹灰岩,泥裂,雨痕,岩盐假晶,波痕和鱼骨状交错层理等沉积构造发育,属干热气候条件下的滨浅海沉积。

内含三叶虫中华莱德利基虫,相当于滇东龙王庙,代表早寒武世晚期的沉积。

中寒武统毛庄组,徐庄组均为以紫色泥岩为主的陆源碎屑岩,自下向上碳酸盐含量增高,以滨浅海沉积为主。

中统上部张夏组以鲕粒灰岩为主,含徳氏虫等三叶虫化石,但保存破碎,灰岩中波痕,交错层理发育,代表典型的潮下高能环境沉积。

相关主题